有黑皮就能賣出高價?詳解蜜蠟的黑皮是怎麼形成的!
本文來源於 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坊間有些綠晶蠟、海絲種蜜蠟、紅晶蠟和黃晶蠟珠串的四周,變成厚厚的層黑皮殼,有一部分更呈現一個個小小的圓孔,好像布滿麻子似的。
黑皮蜜蠟的成因:黑皮蜜蠟大都是形成在一些綠晶蠟、海絲種蜜蠟、紅晶蠟和黃晶蠟上的,厚厚的一層黑皮包裹,坑坑窪窪,彷彿多了一層黑色的麻子,但是打開之後,發現裡邊的蜜蠟如絹絲一般細膩,這種對比非常強烈,給人一種特殊的美感。因而黑多商家將這種蜜蠟稱為「黑里綠」「黑里紅」「黑里金」,賣的價格很高,儼然是一種神奇的蜜蠟品種。
究其緣由,並非是蜜蠟在地下或水中多年形成的,而是蜜蠟在佩戴過程中可能因為高溫或熱曬等原因,加速了蜜蠟表皮的氧化,表面呈現了大量的黑塊。因而,它們不是因為長期懸於廟內或置於神台上被煙熏黑的,通常煙熏僅是朦朦朧朧薄薄的一層,不會變成厚硬。這是一種「保存不善」的結果。
迎強光細察,可以透過黑硬的皮殼看見晶蠟本身的色調或海絲種的絹絲。
所謂黑皮蜜蠟不過是一些商人便巧立名目,視為罕品,把價錢推高,其實是普通品種而已。
成因1:保養不當造成
黑皮殼並不一定代表蜜蠟的年代(夠老),可能是日常保養不當,長期放高熱的地方或猛烈的陽光照射下,以致加速表層氧化和硬化,甚至嵌隨顆粒的結構作圓孔式的剝落。
成因2: 人為原因
一些不良商家為求引使收藏者渴求異品的心理,故意把晶蠟加熱或火灼,使表層變黑。說是:黑里綠、黑里紅或黑里金之類的珍品,目的亦是牟取暴利,這類人為加工的貨色表層多多少少會呈現凹凸不均勻的現象,甚至起泡似的,並沒有碗形的圓孔,表層結構已大受損害。
還有一些商家用火烤,高溫等手段,故意製作出黑皮的效果。這種黑皮相對自然形成更不自然,表面沒有均勻的凹凸和碗形的圓孔,反而形如起泡,結構已經受損,價值也隨之下降。
更多專業知識請回復99查詢
各類文玩的知識和鑒別方法
(輸入數字直接查詢)
例如輸入「1」,查詢「天珠知識」
1,天珠 13,碧璽
2,蜜蠟 14,崖柏
3,琥珀 15,核桃
4,金剛 16,硨磲
5,星月 17,水晶
6,鳳眼 18,青金石
7,瑪瑙 19,戰國紅
8,南紅 20,金絲楠
9,綠松 21,小葉紫檀
10,沉香 22,木質手串
11,翡翠 23,繩結
12,和田玉 24,證書
歡迎大家聯繫我們小編微信號一起交流探討,若你想了解更多古玩,文玩的某些的文章,歡迎給我們留言投稿,我們希望在共同的研究和探討中和大家一起進步!
平台合作請聯繫:
文章投稿轉載請聯繫:


TAG:古玩那點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