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陽小男孩玩手游,四天刷了父母九千多元

南陽小男孩玩手游,四天刷了父母九千多元

近日,一位姓賈的先生撥打本報熱線反映,他的侄子在前一段學校放假時,拿著父母的手機玩遊戲,並用微信支付了九千多元用於買遊戲裝備,直到上周六他母親去銀行取錢發現卡內餘額只有幾元錢後,打出銀行卡明細才知道此事。他希望藉此事給廣大家長提個醒,看好自己的手機和銀行卡密碼,同時希望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有辦法把錢追回的朋友可以告訴他方法。

去銀行取錢發現 萬元存款僅剩幾元

賈先生告訴記者,他的侄子現在上小學五年級,前一段下大雪學校停課兩天,再加上周六周日一共休息了四天,由於他父母要出來工作,看他一個人在家無聊就把手機留給他用了。

上周六他侄子家裡有事,父母去銀行取錢時發現卡內餘額只有幾塊錢,可是他們明明記得卡里還有一萬塊錢左右,當時還以為被盜刷了,趕緊讓銀行工作人員把交易明細打了出來,明細上顯示有很多筆交易和網路公司有關,每筆都是幾百塊錢,有一天最多充了三千多塊錢。「當時他家長報警了,可是警察來後說他們這不屬於盜刷,建議他們回去問問是不是孩子玩遊戲時充的錢。」

了解後得知 原是孩子玩遊戲充值了

賈先生說,孩子家是卧龍區潦河鎮的,父母都在南陽打工,一個做油漆工一個做木工,掙錢很不容易,平時拿著手機也就是打電話發微信瀏覽個網頁,雖然把銀行卡綁定在了微信上但也不常用,對玩網遊更是一竅不通,雖然知道孩子會用手機玩遊戲,但是根本想不到他會在上邊充值。

從銀行回去後問孩子,孩子承認了這些錢確實是被他花掉的,他在手機上下載了兩款網路遊戲,然後用父母的微信號進行快捷登錄,他說這兩款遊戲身邊的同學朋友們都在玩,可是不充錢的話就沒有好的裝備不能變得更厲害,而且很多好看的皮膚也只能看看,不能讓自己用的英雄穿上。於是就用微信上邊綁定的銀行卡進行支付,買遊戲皮膚、裝備等。

與遊戲公司聯繫 讓等回復

「他父母之前也開通過銀行卡的扣費提醒,後來覺得浪費錢又給取消了,沒想到辛苦掙來的血汗錢卻被孩子玩遊戲幾天之內就花掉了。」賈先生說,不過小孩還沒有成年,對金錢沒什麼概念,特別是這種網路支付,不是拿真金白銀來花,只是一條簡訊幾個數字,對孩子就更沒有震懾力。後來他們給該網路公司打電話希望能把孩子充的錢要回來,可是打了一天才聯繫上人工客服,客服了解到這件事後讓他們把孩子的戶口簿、照片等信息發送過去,說兩天內給結果,但是也沒收到回復。

「不知道這些錢還能不能退回來,能退回來的話會退多少,所以希望藉此機會提醒家長們一定要看好手機,不要輕易地將手機交給孩子使用。如果安裝了手機銀行等手機支付功能的,一定要設定好支付密碼等保密措施。」賈先生說,如果有朋友知道把這些錢追回來的方法,也希望能夠告訴他。

手游低齡化令人堪憂!如何防止熊孩子沉迷遊戲亂花錢

最近這段時間熊孩子充值數萬元到手游的新聞事件頻發,一不小心多年積蓄就打水漂了!不免讓人對這種現象產生思考,熊孩子沉迷手游該如何制止?

年齡越來越低 金額越來越大

近幾天,武漢的鄒女士在某日突然發現自己的銀行存款少了將近六萬元,原以為是丈夫取用了,在電話聯繫丈夫後,發現丈夫也並不知情。鄒女士非常焦急,來到銀行後,發現這不翼而飛的六萬元竟是網上電子消費。

回家質問兒子後,兒子全盤托出,原來是偷偷玩了近期的熱門手游,為了彌補技術缺陷,開始充值購買厲害的遊戲人物和裝備。另外怕被媽媽發現,還屏蔽刪除了銀行的簡訊提醒。

類似事件相信大家都快聽煩了,這種事情已經成為困擾很多家長的難題,已經上升到社會問題的地步。

遊戲坑隊友 充值坑爹媽

隨著這幾年手機和網路的發展, 手游這正逐漸成為我們的生活中的一部分。現在很多初中生,甚至小學生因為各種原因,都有了手機。

在玩手游坑人就算了,更可怕的是坑爹媽。就像上面說的,因為手機支付的便捷性,很多熊孩子把爹媽的錢坑了不止一點點。這樣的案例實在是數不勝數。

雖然我國《民法通則》規定,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而無民事行為人進行的買賣是無效的。

但熊孩子遲早會有長大的那一天,誰敢保證到時候他們不會幹出什麼匪夷所思的事情!

取證困難讓退款進展緩慢

通過相關法律的規定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想得遊戲運營公司的退款,必須要證明,充值行為是孩子操作的並且沒有經過家長同意。

這個相當困難,因為孩子要完成支付,肯定是首先要知道支付賬號和支付密碼,帳號和密碼的泄露與家長沒有盡到保管義務有很大的關係。

現在網上流傳的不花錢玩《王者榮耀》的方法是:確保身邊有個孩子,遊戲充值之後玩的差不多了,打電話說是孩子操作的,申請退款,真是滿滿的套路。

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為什麼一般情況,法管是不會支持退款的主張。取證的困難也讓真正的熊孩子坑爹事件成為現實。

建議今後的遊戲運營商在退費後,將該賬號充值所得的「獲利」全部清除,並給予該賬號一定程度的封號處理。

畢竟出了這種事,最大的責任在於家長自身沒有看管好自己的手機和銀行賬戶。自己的孩子教育不好怨誰?

如果某身份證下的遊戲賬號多次出現類似問題,可對該身份證下的賬號全部進行封號處理。

最應該承擔責任的是孩子家長

那怎麼才能防止「熊孩子」亂花錢?這就需要家長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念和隱私意識,規範行為邊界建立風險意識。

慢慢地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一定風險,會產生一定後果。從小開展風險意識教育。另外作為監護人,家長也應該加強保管好自己的銀行卡、手機等,設置密碼及提示問,並且取消小額免密支。

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以克服盲目消費、攀比消費的陋習。家長不要給孩子過多的零用錢,發現孩子存在「亂花錢」行為時,應及時教育、勸導。

如果發現孩子購買的物品價格不菲,明顯不是其年齡段的孩子可以購買的,可以搜集證據,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當然,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手機放到小孩看不到的地方。網路上也有類似針對未成年人上網保護的綠色軟體,有所擔憂的家長,可以通過安裝綠色軟體,來限制和保護孩子。

綜合:南陽晚報、新浪遊戲頻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陽晚報 的精彩文章:

南石醫院提醒:心腦血病患者要選對醫院及時應對

TAG:南陽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