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我說參同契-水火二用必歸土

我說參同契-水火二用必歸土

子午數合三,戊己號稱五。三五既和諧,八石正綱紀。呼吸相含育,停息為夫婦。

黃土金之父,流珠水之子。水以土為鬼,土鎮水不起。朱雀為火精,執平調勝負。水勝火消滅,俱死歸厚土。三性既合會,本性共宗祖。

巨勝尚延年,還丹可入口。金性不敗朽,故為萬物寶。術士伏食之,壽命得長久。土游於四季,守界定規矩。金砂入五內,霧散若風雨。熏蒸達四肢,顏色悅澤好。發白皆變黑,齒落還舊所。老翁複壯丁,耆嫗成奼女。改形免世厄,號之曰真人。

水火二用必歸土

「子午數合三」,子為天一所生,午為地二所生,合起來就是三。「戊己號稱五」,戊己就是中央戊己土為天五所生。子午是地支,戊己是天干。「三五既和諧」,三五相加就是八,是八卦。「八石正綱紀」,八石是煉外丹用的,都是毒藥,黃金、白銀、水銀、鉛汞、硫黃都是,五金八石是煉外丹。那麼你說道家煉外丹有沒有道理?絕對有道理!不過現在一般人沒有去研究,實際上,現在也用不著了,因為西藥許多都是礦物提煉的。譬如過去的殺菌最厲害的西藥六〇六,就是砒霜提煉的。我請研究外丹的人多注意一下西藥的發展,每年新的藥品出來,舊的藥品往往淘汰了,科學的進步是如此。但不管中西藥,用慣就失效了,再用就治不好病了,新葯下去很快就治好病,五金八石,化學藥品也有功勞。

「呼吸相含育,停息為夫婦」,男女結合,彼此的呼吸也配合。「含育」是指收進來孕育,在身體內產生另外一個生命,不要再經過娘胎了。你看這個裡頭包含了多少東西!這就是道家。所以當年我們讀道書,又喜歡又痛苦,又沉迷又好奇,七七八八、三三五五、天干地支、子午卯酉,弄得昏頭漲腦。後來了解,人家沒有錯,只是我們看不懂而已。

我們現在把朱雲陽祖師的註解,接著研究一下,多花一點時間,會得到益處的。「此節言水火二用,必歸於中土也。」先說水,那是身上的元氣,你真定了以後,口水就來了,不是從口腔來,硬是感覺從腦的中心滴下來,那個口水是清香有甜味的,叫做玉液還丹,不同層次的還有金液還丹,講過很多次了。當然有些人講話口水都噴出來,那是病態。玉液還丹這個水液從哪裡來?從火而來!你本身下元的真陽之氣上升了,濁氣下降,清氣上升,打通了上部氣脈,腦下垂體的荷爾蒙分泌,才會有玉液還丹的現象。所以打坐頭要正,頭不正會把腦下垂體氣脈壓住,看書也搞得肩膀疼痛,眼睛也近視了。所以我教你們青年人,讀書絕不要低頭。關老爺看兵書,一定把書拿到眼睛髙度讀,哪怕手累一點還是要這樣讀。讀完了書合上放好,才休息睡覺,絕不會拿本書躺在床上,歪著眼睛去看,那還不變成鬥雞眼,戴上眼鏡嗎?!讀書嘛,手要洗乾淨,所以你看我這個手帕,每個桌子上都有,我要讀書以前一定擦手。不管什麼書,書寫出來都很不容易,所以值得尊敬,每本書讀完了都保持乾乾淨淨。書帶到廁所去,這個習慣很有問題,你們要注意一下,這也是代表文化的水準。

人體的荷爾蒙很多種,多從腦下垂體來,對生命很重要,是真正道家所講的精。至於精蟲卵髒的那個精,是次要,如果把它當成煉精化炁的那個精,就大錯特錯了。再說火是什麼呢?就是佛家講四加行的「得煖」,密宗叫「拙火」。不能修到得煖,精水就不能下降。修密宗的人,只講拙火的重要,卻不大注意水火既濟水的部分。這個裡頭問題多了,可惜我也沒有辦法開這樣一個學院,真要開這樣一個學院,你們寫論文就不能只靠讀書了,要做工夫才寫得出來。

現在講「水火二用」,互相為用,當然是水在上,火在下才對。修道的人,頭腦一定是清涼的。頭腦熱昏了,滿面紅光,就有問題要注意了。虛火在上不能下降,臉帶桃花色,那是病啊!有些修道修得肚子又大,臉又紅,問題很大,很有可能虛火上升。虛火在中醫叫「相火」,所以中醫有時候說「相火遊行」,其中包括很多。相火不是真火,真火是主體的火,是陽火;相火屬於陰火,相火就是發炎。中醫講肝臟的「相火遊行」,就是肝臟發炎了。

「水火二用,必歸於中土也」,中土就是剛才講的真意。一念不生的時候,濁氣下降,清氣上升,頭頂清涼,那個清涼口水下來。清涼到什麼程度?夏天剃了光頭,用溫水頭上一淋,然後風一吹,好舒服啊!連皇帝都不願意當了,佛家講這是輕安以前的現象。這個頭頂清涼,玉液還不能還丹哦!要得煖才行,骨節都軟化了。「必歸於中土也」,必須一念不生才能得煖。所以說,道家工夫絕對不簡單的。

「蓋丹道妙用,無過水火」,想修長生不過是「水火妙用,不離戊己」,戊己屬土,也屬中宮,有形的戊己,在中宮就是脾胃;無形的戊己,是一念不生。中宮的氣滿時,你不吃飯沒有關係了,工夫到了,吃了東西也要消化一下,雖然很快可以消化解決,不過總是麻煩。所以,「不離戊己」是說中宮的重要。

「大約舉一即兼兩,舉兩即兼三,會三乃歸一」,所以提到佛家的話,一念不生處,一定身心性命歸一。佛家的顯教跟密宗爭吵,密宗認為氣脈要通了才能悟道;凈土、禪宗不談這套氣脈,認為四大假合之身說什麼氣脈!那是外道。我們看到很多法師們的著作,都在罵,像我們這些沒得道的人,看看只好笑笑。大家罵過來罵過去,反正都沒有真得道,得了「罵道」有什麼用呢?結果自己學道都在生病,還著書立說罵別人不對,那不是造業嗎?至少自己少生病也好一點嘛!其實顯密都一樣的,真到了一念不生,一定是氣住脈停;反過來說,能氣住脈停,自然心平氣和,才能到一念不生。心不平,氣不和,精神不充滿,怎麼能夠達到一念不生呢?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不過也要深入進一步說明。

下面第十一章的重點是講「伏食」,就是怎麼吃進來,其實並不是真吃一個什麼,而是自己本身的性命之葯。現在第十一章就是講這個道理,叫做「真土造化」。這個「土」用五行來代表,我們現在先把它揭穿了,比較容易了解。這個「土」在正統道家是「意土」,講的是這個意,意就是土。這個意,我們現在用得很多,像意識形態、意志等等。我們常常說,你是什麼意思?意跟思想的思配在一起就是意思。意含義很多,佛家的分析很清楚,我們現在能思想、動感情等等,這些作用是第六意識,又叫分別意識,也叫了別的作用。這些只是外層,不是真的。為什麼我們這個心不能定?就是第六意識的了別作用搗鬼之故。這個意有個根,叫「意根」,在佛學的唯識學上講,就是第七末那識,是生命的根根,也就是俱生我執,與生命同時來的,包括異熟、等流的作用。道家把真土這個名稱也叫做真意,真意不是分別妄想,不是妄想心的意識。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訂閱我們

助人助己,轉發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先生語錄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老師往生法,要修到一念專精才能往生

TAG:南先生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