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5類消化不良的標準、各類辨證治療方式及中成藥

5類消化不良的標準、各類辨證治療方式及中成藥

5類消化不良的標準、各類辨證治療方式及中成藥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了解更多」,體驗【神黃名醫館】,體驗在線問診、智慧自診、中醫百科、在線購葯

消化不良是指一組表現為上腹部疼 痛或燒灼感、餐後上腹飽脹和早飽的癥狀群,可伴食欲不振、 噯氣、噁心或嘔吐等。消化不良癥狀的產生與胃腸疾病有 關,也可由胰、膽、肝臟疾病等引起。消化不良從病因上可分 為器質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其中FD患者的癥狀源於上腹部,血 生化和內鏡等檢查無異常發現,其臨床表現難以用器質性疾病 解釋,屬中醫「痞滿」、「胃脘痛」、「積滯」範疇。

5類消化不良的標準、各類辨證治療方式及中成藥


病因病

本病多由稟賦不足、脾胃虛弱;飲食不節、食 滯胃脘;情志不暢、肝氣鬱結;內傷外感、濕熱中阻;日久失治、 寒熱錯雜或虛火內盛、胃陰不足等所致。諸多原因導致脾胃損 傷,脾氣虛弱,運化失司,形成食積、濕熱、瘀血等病理產物, 阻於中焦,胃中氣機阻滯,升降失常,導致胃腸運動功能紊亂; 土虛木乘,肝氣橫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出現脘腹脹滿、疼痛、嘈 雜、噯氣等一系列癥狀。因此,本病病位在胃,主要涉及肝、脾 二臟,情志不暢和飲食積滯存在於消化不良發病的整個過程, 脾虛氣滯是消化不良的中心病理環節。

5類消化不良的標準、各類辨證治療方式及中成藥


臨床表

消化不良的主要癥狀包括餐後飽脹、早飽 感、上腹痛、上腹燒灼感。詢問病史時需了解:

①消化不良症 狀及其程度和頻度;

②癥狀的發生與進餐的關係,有無夜間出 現癥狀以及癥狀與體位、排便的關係;

③進食量有無改變,有 無體質量下降以及營養狀況;

④患者的進食行為、心理狀態以 及是否影響生活質量;

⑤有無重疊癥狀,如燒心、反酸、腹瀉或 便秘等;

⑥引起消化不良的可能病因,注意有無報警徵象。

5類消化不良的標準、各類辨證治療方式及中成藥

報 警徵象包括:消瘦、貧血、上腹包塊、頻繁嘔吐、嘔血或黑便、 年齡>40歲的初發病者、有腫瘤家族史等。對有報警徵象者建 議及時行相關檢查。對有精神心理障礙者,也建議及時進行檢查。明確或排除器質性疾病對解釋病情及治療更為有利。

中醫病

①以餐後飽脹不適、早飽為主症者,應屬於 中醫「痞滿」、「積滯」的範疇;

②以上腹痛、上腹燒灼感為主 症者,應屬於中醫「胃痛」範疇。

5類消化不良的標準、各類辨證治療方式及中成藥


證候分類標準

1 脾虛氣滯證

主症:①胃脘痞悶或脹痛;②食少納呆。

次症:①納少泛惡;②噯氣呃逆;③疲乏無力;④舌淡,苔薄 白;⑤脈細弦。


2 肝胃不和證

主症:①胃部脹痛;②兩脅脹滿。

次症: ①每因情志不暢而發作或加重;②痞塞不舒;③心煩易怒;④ 善嘆息;⑤舌淡紅,苔薄白;⑥脈弦。

5類消化不良的標準、各類辨證治療方式及中成藥


3 脾胃濕熱證

主症:①脘腹痞滿或疼痛;②舌苔黃厚 膩。

次症:①口乾口苦;②身重睏倦;③噁心嘔吐;④小便短 黃;⑤食少納呆;⑥脈滑。

4 脾胃虛寒證

主症:①胃寒隱痛或痞滿;②喜溫喜按。

次症:①泛吐清水;②食少納呆;③神疲倦怠;④手足不溫;⑤ 大便溏薄;⑥舌淡苔白;⑦脈細弱。

5類消化不良的標準、各類辨證治療方式及中成藥


5 寒熱錯雜證

主症:①胃脘痞滿或疼痛;②舌淡苔黃。

次症:①遇冷加重;②肢冷便溏;③噯氣納呆;④嘈雜泛酸;⑤ 脈弦細滑。

上述證候確定:主症必備,加次症2項以上即可診斷。


治療

辨證治療

脾虛氣滯證

治法:健脾和胃、理氣消脹。

主方:四君子湯(《太平惠明和劑局方》)和香砂枳術丸(《攝生秘剖》)加 減。藥物:党參、炒白朮、茯苓、炙甘草、枳實、姜厚朴、木香、 砂仁、醋延胡索、法半夏。

5類消化不良的標準、各類辨證治療方式及中成藥

肝胃不和證

治法:理氣解郁、和胃降逆。

主方:柴胡 疏肝散(《景岳全書》)加減。藥物:柴胡、枳殼、川芎、制香 附、蘇梗、白芍、陳皮、法半夏、生甘草。

5類消化不良的標準、各類辨證治療方式及中成藥

脾胃濕熱證

治法:清熱化濕、理氣和中。

主方:連朴 飲(《霍亂論》)加減。藥物:黃連、姜厚朴、石菖蒲、法半夏、黃 芩、陳皮、蘆根、茵陳、生薏苡仁。

5類消化不良的標準、各類辨證治療方式及中成藥

脾胃虛寒證

治法:健脾和胃、溫中散寒。

主方:理中丸 (《傷寒論》)加減。藥物:党參、炒白朮、乾薑、炙甘草、蘇梗、 姜厚朴、炒神曲、蓽茇、制香附。

5類消化不良的標準、各類辨證治療方式及中成藥

寒熱錯雜證

治法:辛開苦降、和胃開痞。

主方:半夏 瀉心湯(《傷寒論》)加減。藥物:清半夏、黃芩、黃連、乾薑、黨 參、生甘草、姜厚朴、炒神曲、煅瓦楞子。

5類消化不良的標準、各類辨證治療方式及中成藥


隨症加減

胃脹明顯者可加枳殼、柴胡;納食減少(早 飽)者可加雞內金、神曲加量;傷食積滯者加炒萊菔子、焦山 楂等;胃痛明顯痛可加川楝子、延胡索;嘈雜明顯者,可加吳茱 萸、黃連。


中成藥治療

①氣滯胃痛顆粒,每次5g,每日3次;三九 胃泰顆粒(無糖型),每次2.5g,每日2次;胃蘇顆粒,每次15g, 每日3次;達立通顆粒,每次6g,每日3次,適用於氣滯證。

②枳 術丸,每次6g,每日2次,適用於脾虛氣滯證。

5類消化不良的標準、各類辨證治療方式及中成藥

③金佛止痛丸, 每 次5g,每日3次, 適用於肝胃不和證。

④加味保和丸,每次6g,每 日2次,適用於濕滯食積,脾失健運證。

⑤養胃舒膠囊,每次3 粒,每天2次,適用於氣陰兩虛證。

⑥ 復方田七胃痛膠囊:每次 4粒,每日3次;胃乃安膠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參苓白朮丸,每 次6g,每日2次。適用於脾胃虛弱證。

⑦虛寒胃痛顆粒,每次3g, 每日3次;香砂養胃丸,每次9g,每日2次;溫胃舒膠囊,每次3粒, 每天3次。適用於脾胃虛寒證。

5類消化不良的標準、各類辨證治療方式及中成藥

⑧荊花胃康膠丸,每次2粒,每天3 次,適用於寒熱錯雜證。


其他療法

針灸治療或針葯聯合治療也是治療功能性 消化不良的可供選擇的手段,一些臨床報道證明針灸對胃腸道 功能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尤其對胃動力具有良好的雙向調節功 能,可能是改善FD癥狀的病理基礎。體針療法中實證常 取足厥陰肝經、足陽明胃經穴位為主,以毫針刺,採用瀉法;常 取足三里、天樞、中脘、內關、期門、陽陵泉等。虛證常取背俞 穴、任脈、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穴為主,毫針刺,採用補法。 常取脾俞、胃俞、中脘、內關、足三里、氣海等。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了解更多」,體驗【神黃名醫館】,體驗在線問診、智慧自診、中醫百科、在線購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說 的精彩文章:

論《傅青主女科》中白芍之應用(二)白芍配伍規律淺析

TAG:神黃中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