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塔迷蹤跡,一碑證真身——中國第十九座阿育王塔驚現山東莘縣

古塔迷蹤跡,一碑證真身——中國第十九座阿育王塔驚現山東莘縣

藥師壇城文化集團「快訊」?中國著名軍旅書法家張濟海部長的老家山東省聊城市莘縣佛教協會聘邱天道董事長為山東莘縣佛教協會顧問?這次莘縣舍利村發現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古塔迷蹤跡,一碑證真身——中國第十九座阿育王塔驚現山東莘縣。

感謝莘縣佛教協會和潘秘書長

感謝莘縣出來的軍旅書法家張濟海部長

近日,在山東莘縣古城鎮舍利寺村的舍利寺舊址上出土了一通元代古碑,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此碑名《大元國濮州朝城縣舍利大興國寺總持凈因大師道公高行碑》,冠、身、座俱全,通高4.48米,寬1.16米。碑文1700餘字,詳細記述了元代大德年間高僧凈因大師生平及其發願重修舍利寺、塔的事迹,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此碑出土不僅還原了舍利寺的歷史面目,還破解了舍利塔的真實身份。碑文中「釋迦如來真身舍利,所在震旦中為第十九座,所謂魏府臨潢塔者是已」一句,可謂石破天驚,證實了此塔原來就是歷史上迷失的 「魏州臨黃縣塔」。此塔與著名的陝西扶風法門寺塔、南京大報恩寺長干塔、寧波阿育王寺塔等並稱「中國十九座阿育王塔」,是佛教早期傳入我國的重要寺塔之一。

據《阿育王傳》記載:釋迦牟尼佛滅度一百年後,印度阿育王在全世界造佛祖舍利塔八萬四千座,其中中國十九所。關於這十九座阿育王塔的修建情況及地理位置,唐代高僧道宣所撰《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廣弘明集》和道世所撰《法苑珠林》中均記載較為詳細。近年,又有學者發現敦煌文獻P. 2977中也有與之大致相同的記載。通過史料研究和實地發掘證明,這十九座阿育王塔不僅真實存在,有的還保存相當完整,可與史冊互相印證。

然而,對於第十九座「魏州臨黃縣塔」的具體位置,由於年代久遠,朝代更替,河流改道,行政區域劃分變更等諸多原因,學界一直存在爭議。當地學者曾根據文獻和地理位置考定莘縣舍利寺塔可能是歷史上的「魏州臨黃縣塔」,但因沒有直接明確的證據,一直未引起佛教界和學界的重視。此碑的出土,不僅破解了此塔身世之謎,也為今後的相關佛教文化研究提供了重大課題。

據當地民眾反映,寺、塔毀於「文革」,但地宮尚未破壞。不過,近年來盜賊頻繁現身,通過各種方式,意欲盜挖地宮文物,給地宮安全帶來嚴重威脅,亟待有關部門採取有效保護和拯救措施,讓這一佛教聖跡在當今社會中彰顯出它應有的作用和價值。

(王學彪?撰稿)

附:

大元國濮州朝城縣舍利大興國寺總持凈因大師道公高行碑

宣授興然大師江南講經律論大名府北大安寺釋澄圓 #海 撰並書丹

東平府龍興東院住持長老德寰 題額

西方有聖者焉,繇金輪遠儲,即法王正位,行菩提妙道,清凈以處己,慈悲而濟物,疆理大千,壽考沙劫,無量德也。帝釋梵王,歸旋神其教也;天人龍鬼,翊衛覃其化也。菩薩羅漢弘撫由周而下千有餘載。迨後漢時,文佛入中夏,有天下國家者,莫不先之,假威力以為外護,被恩澤以為寵光。崇建立以樹福田,密供奉以果來世。隸首之能,不足窮其數者,蓋有大根器人,乘大願力與大因緣以誘掖之,續佛慧命,實賴焉我大師其人歟?

師諱守道,號總持凈因,汴梁中牟邑聖水村王氏子。生而莊重,舉止與常兒不類,長慕浮圖學。世難方興,未遂厥志。壬辰春,汴梁降,隨其居民遷徙於此,劇厭塵勞,思逃世網,走依堂邑古佛堂釋迦院僧祖圓為剃染師,受滿分戒。圓,聞人也。有知人之鑒,睹師剛毅,狀貌瑰瑋,謂師曰:汝異日於吾宗必盛,宜自知時,毋滯於此。師唯而謝,由是發憤杖策諸方,所到名德宿覺而退。師稟生知之靈,負逸群之氣,傷時學之蔽。探玄理者溺無修而縱任,錮名相者拘有得以自縻,水火相攻,各失其正。獨以菩薩深功密行而折中之,思得其處,以曠其化。

初游是剎也,破院荒涼,殘輩一行,繞舊塔基,彷徨綣戀,久而不能去,詢諸故老,僉曰:「釋迦如來真身舍利,所在震旦中為第十九座,所謂魏府臨潢塔者是已,干戈以來,一旦摧毀。」師太息曰:「不有其廢,安見其興,既為佛子,當建大誼,以福蒼生。」於是,慨然起修復意,乃發願輪,之死是#。初以身為導,露頂跣足。除蒿棘,撥瓦礫,人遺之食則食,不遺不見飢色,亦不施擔。或夜覘之,若為鬼神陰相之者,一日說偈未雲,此言未盡,放毫光,隨指有光現於塔際,眾大驚異,遐邇傳聞,翕然從曳。於是,富者傾其資,壯者肆其力,奔輳如雲,施利如雨,肩赬足趼,唯恐其後至,於禽畜異類,咸助化緣,具吐靈異。凡金銀珠玉,絲纊粟帛,#如山積,皆不祈而薦。間有沮之者,積毀而益堅,愈約而益盛,鐵鉞之威,莫之能遏。其得人之心如此。人之疾者求救於師,或仗或喝,盲視聾聽,僂伸躄行,呻吟而來,踴躍而去,其濟物之神又如此,聲譽籍甚,朝治嘉之。聖旨護持,前輝後映,太子、大王、公主、駙馬繼旨增華,故得郢匠窮其能,般倕極其巧,數稔之間鼎新百備。美矣善矣,輪焉渙焉。層磨疊壘,將鷲巘以爭高,碩殿修廊,方衹園而比峻。爰庀其徒,闡揚為務,裒四事,具百味,弘經律論,長生講者,滿十周星矣。

甲寅歲,皇帝聖旨五台山為大資戒會,天下僧尼,少長咸集,會首之稱,師實貳之,因散蓮子數珠十萬穿。歲時起建資戒水陸百師萬僧大會,齋者不可勝紀。道化既隆,其徒浸廣,出家弟子蓋二千焉。千多高才博學之士,分燈四方者,寺院四百五十餘區,近事弟子俱百萬計,王公貴人多預其列。師常化人,初尚專念以息妄,久而至放無念見性以為道,成不專有,為不獨無,事其方便,門簡而易入,以故,時人歸之者眾矣。師生十七年而出家,又三年受具,又六年而建塔,又四十九年當至元二十二年十月二十日而化,又三年而葬,葬之日,全身不壞,有光燭天,遠近會葬之人,萬目咸睹,塔於寺之西北趾。

於戲!佛祖徽猷,克承荷負,天人交際,丕勤接引,微而之著,困而致達,不折大威,不拘小節,逆順難明,變通自我,為而未嘗營;念而無所住。一道棲神,四弘被物。俾夫舍利余潤,與河海以漸流;般若重明,亘曦蟾必照者,大權應世之菩薩也,欲何間然。門人法義等狀師之行,乞文於余,鑱之於石,式圖不朽,系之辭曰:

昔在西土,聖人出焉。應期九五,光宅三千。德厚有生,道窮無上。天人龍鬼,葵傾藿回。像教東被,初由漢明。八方日照,四海風行。伏倚王臣,外護祖顯。續佛慧命,實資勸勉。阿師道公,獨得其情。始於奮發,終焉大成。顯異#虛,啟信釋惑。施予之求,無心自在。如佛塔廟,若法紀綱。既崇建立,亦廣弘揚。緇士爭趨,白衣咸戴。謂真歸依,獲大自在。為而不有,念而不拘。按鏌鋣劍,示摩尼珠。般若增輝,舍利流潤。來劫不窮,我願無盡。給孤寶樹,靈鷲仙巒。此碑斯立,北斗南看。

時大元國大德十年四月八日,門人法利、法義、法禮、法信、普瑃、普敬、普泰、普共、普珪、普通、普嚴、普山等同立石。臨潢石匠吳元亨刊。

(王學彪、杜言青整理)

邱天道董事長在釋迦牟尼佛涅槃聖地朝拜

邱天道董事長在釋迦牟尼佛於苦行山苦修6年的洞里朝拜

邱天道董事長在印度牧羊女供佛聖地朝拜

邱天道董事長在印度恆河聖地朝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藥師壇城 的精彩文章:

TAG:藥師壇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