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個小小的文弱書生,這個王朝多續命一百多年(上)
距紹興和議已經過了二十年,距離岳飛被殺也已經過去了十九年。這二十年里可能是高宗皇帝趙構一生中過的最舒心的一段日子了,對外,終於不打仗了,對內,也沒有要忌憚能做大的武將了,年初的時候又得到一個好消息,在金國當俘虜的哥哥前皇帝趙恆也死了,皇位徹底穩固了,養子也孝順,看來一切都不錯。
於此同時,北邊金國皇帝完顏亮已經登上皇位十二年了,作為金國第一文藝愛好者第一完美主義者兼自戀狂人,這十二年里他也很舒心,除清了異己,睡遍了美女,增強了國力,換成別人,這些就足夠了,但我們別忘了完顏亮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者的心中是不能有一絲缺憾,如果有,那就得把他抹平,於是這一年完顏亮提筆寫下了"萬里車書盡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這樣的詩句,做出了他一生中最為後悔的決定,並為此送掉了性命——傾全國之兵,滅宋。
對於任何一個聽到金軍南下消息的宋朝君臣來講,如果智商還算正常的話腦子裡閃出的第一個字一定是逃,沒錯,從前就打不過,一直也打不過,這次全國之兵60萬人來了,口號是很響的,目的也是很明確的,就是滅你國,不跑才怪那,像每次金軍南下一樣,各地紛紛潰敗逃跑,十月初,金帝完顏亮親率主力17萬人進抵淮河北岸,北宋淮河防線的守將王權逃,消息傳來,高宗趙構也準備逃了,經過大臣陳康伯分析利害、竭力勸阻之後,宋高宗趙構暫時留在臨安(今浙江杭州),我覺的趙構當時的做法一定是一邊調兵安排防禦部署一邊命人暗中備好大海船,一旦金軍渡江,他就要趕緊坐船逃亡海上,反正這個套路他已經很熟練了。
於是,高宗皇帝將王權撤職,派李顯忠代替他的職務主持江防,同時派宰相葉義問前往前線慰勞守軍。
歷史有的時候真的是波譎雲詭,如果不是宰相葉義問害怕堅決不來,這個人可能平淡的就度過了他的一生,甚至史書上也不會有的他的名字,一個代替宰相來前線慰勞守軍的五品小官——虞允文。
紹興三十一年,虞允文五十一歲,官至中書舍人,正五品,一個知天命的宰相秘書,沒打過仗,小官。
當時的形勢是,完顏亮的幾十萬大軍已經抵達北岸,即將渡江。而南岸的宋軍只有區區一萬多人,且軍心渙散,更要命的是,作為主將的李顯忠尚未趕到,看起來,金國的大軍揮師南下,一舉滅宋已經不可避免了。
我相信虞允文在來的路上一定也是想儘快完成這倒霉的任務然後溜之大吉,但我也相信人性的光輝,這個從未上過戰場甚至連刀都沒拿過的讀書人來到戰場之後看到了形勢的嚴峻,想到群龍無首的士兵無法抵抗外敵,一種使命感與責任感油然而生。於是,他挺身而出,召集將士,激勵他們說:」朝廷養汝輩三十年,顧不能一戰報國耶?」再於是,將士們被感動了,說出:「如今既然有您出頭帶領大家,我們願意死戰」。
就這樣,從來沒有帶兵經驗的書生虞允文,率領一萬八千宋軍與多出自己最少十倍的渡江金軍展開了一場決戰。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