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趕海人》的海上生活

《趕海人》的海上生活

作品來源【多彩貴州·第十屆中國原生態國際攝影大展】

趕海

居住在海邊的人們,根據潮漲潮落的規律,趕在潮落的時機,到海岸的灘涂和礁石上打撈或採集海產品的過程,稱為「趕海」。

今天要分享的作品是一群「趕海」人的日常生活,這組作品出自遼寧攝影師蘇雁良之手,在剛過去的第十屆原生態攝影大展中展出,被觀者大為稱讚。攝影師歷時五年,拍攝了數萬張趕海人的勞作場景,真實地記錄了他們的趕海生活,讓我們感受到一股如浪花激起時的心底產生的喜悅,儘管我們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可對生活的熱愛讓我們與作品有了一種相互理解的心情,也為郎德苗寨增添了不同於大山風景的元素。

《趕海人》

——蘇雁良

攝影師位於遼寧省錦州市孫家灣至葫蘆島市興城曹庄沿海一帶,擁有多處平緩的潮間帶灘涂,最大潮汐落潮時可退至海岸線十餘海里處,由於海水質量良好,灘涂泥沙鬆軟,適合大面積貝類養殖。

沿海村民幾代人均從事著趕海的生產勞作,他們身穿叉褲,手持釘耙,沿襲著傳統的趕海方式,春踏冰凌,夏頂烈日,秋迎季風,冬披瑞雪,隨潮汐變化日夜勞作。豐產期,每個趕海人可在一個潮水漲落時段內,收穫200至50斤鮮活貝類產品。正是這些趕海人的釘耙刨挖,手撿篩選,肩扛擔挑,車馱馬拉,才把鮮美的貝類送到了人們的餐桌。

一起走進《趕海人》……

《滿載而歸》

《灌裝整理》

《上岸》

《挑揀》

《海水漲潮急忙收工》

《人畜一心》

《等待海潮落去》

《歸途》

趕海是一種生活狀態,也是一種生活技能,在趕海中除了收穫喜悅,也伴有風險,因此,這些注意事項有利於幫助你增加必要的風險判斷。

趕海注意事項

一、時間。趕海一般選擇在大潮汛最好,因為大潮汛海水退得遠又快,特別是貝類海鮮行動較為遲緩。當海水退下去的時候這些貝類海鮮就被擱置在沙灘或泥灘上了,大潮汛在農曆每個月的初二和十六的前後兩天為最好。

二、天氣。當刮南風的時候特別是單南風和西南風最好,而且風力大點最佳,潮水會藉助風力退得要比沒風時遠得多。天氣突然變化時(以陰天為好)或者和四到五級的西北風刮幾個小時,然後再轉南風,這樣的天氣是最佳時節。

三、地點。因為在每種海產品的棲息地都不同,就現在趕海而言,一般都選擇有貝殼沙較多的地方。如果趕海之前問一下當地的海邊人他們都知道哪個地方出哪種海鮮。

四、安全。海邊靠近山的都有石頭,而這石頭又會生鋒利的牡蠣,如果想要全身而退,最好穿上軍用膠鞋,假如你想捉蟹子就得戴上手套 。

攝影師簡介:

蘇雁良,1971年出生, 遼寧省葫蘆島市人 。中國民俗攝影協會博學會士、遼寧省攝影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攝影藝術家協會會員。

2011年開始學習攝影,從2012年至今不間斷的拍攝身邊的趕海人。攝影作品在國家、省、市級影賽中先後獲獎多次,2015年9月作品《趕海》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俗攝影協會共同舉辦的「第9屆國際民俗攝影人類貢獻獎年賽」中榮獲文獻獎。2016年12月作品《趕海》被中國民族博物館永久收藏。

或許,於你而言,趕海是景觀,但對於與海為生的人來說,這是他們的日常。或是詫異、或是感慨,我們都在將與自己的生活和解,努力過完這短暫的一生,走進H5再次以觀影的方式走進《趕海人》。

編 輯:吳丹丹 羅 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