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奸詐,借部下人頭,安撫人心,400年後大唐名將也學曹操殺人

曹操奸詐,借部下人頭,安撫人心,400年後大唐名將也學曹操殺人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得不承認,曹操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是一個真正的梟雄,其能力與成就,都令後人嘆服。然而如果細究歷史,我們就會發現,曹操不僅是梟雄的代名詞,還是一個非常接地氣的人,千百年過後,關於他的諸多軼事,依舊在流傳,例如,在許都之時,他與劉備煮酒論英雄,嚇得劉備丟了筷子;在行軍途中,士兵口渴難耐,他想出瞭望梅止渴的妙計;戰馬受了驚嚇,導致他違反了軍紀,於是割發代首,等等。這些典故,為曹操增添了不少煙火氣,但是並非所有關於他的典故,都能令人莞爾。

裴松之在為《三國志》作注時,引用了《曹瞞傳》中的一段記載:「常討賊,廩谷不足,私謂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後軍中言太祖欺觽,太祖謂主者曰:『特當借君死以厭觽,不然事不解。』乃斬之,取首題徇曰:『行小斛,盜官谷,斬之軍門。』」

這段話譯成白話文,大體意思是,曹操與敵人交戰的時候,糧草不足,向掌管後勤之人問計,後勤主管說,可以用小斛給士兵分發口糧,曹操認可了這個提議。結果等士兵發現此事,並心懷不滿的時候,曹操卻將後勤主管推了出來,當了替罪羊。這樣不但節省了糧食,並安撫了人心,還體現了自己執法嚴格,違法必究,整頓了軍紀,可謂一舉三得。通過此事,我們不但能夠看出曹操的奸詐,還能夠看出,他並不把手下的小吏放在眼中,視他們的性命為草莽。

曹操的行為,並不符合君子之道,因此他受到了後人的詬病。然而估計曹操自己都沒有料到,關於此舉,他竟後繼有人。這個人與他相隔了400多百年,出生於隋朝。他姓竇名軌,字士則,是陝西人氏,原本是隋朝的官員,後來因天下大亂而起兵,並歸附了唐高祖李淵。與曹操不同,竇軌無力統籌全局,也不是梟雄,他只是一員悍將。隨李淵時,他攻下了渭南、永豐倉等地,還參與了攻打長安的戰爭;為李世民效力時,他平定過內亂,抵禦過外辱。縱觀他的一生,誰都要贊一聲戰功赫赫。然而這樣一個本該享譽盛讚的人,卻也曾因自己犯錯,拿部下的首級安撫人心。

他出征的時候,有一個規矩,那就是自己的家僕,只能待在營中,不得外出。家僕本就是聽令行事之人,於是有一天他忘記這個規定,讓家奴去官廚取漿時,家僕便直接去了。結果家僕剛剛離開,他便想起了這個規定,並以維持軍紀為由,下令將家僕處死。行刑之人有些不能接受,接到命令後遲疑不決,結果受到了連累。《舊唐書·竇軌傳》記載:「每誡家僮不得出外。嘗遣奴就官廚取漿而悔之,謂奴曰:「我誠使汝,要當斬汝頭以明法耳!」遣其部將收奴斬之。其奴稱冤,監刑者猶豫未決,軌怒,俱斬之。」

同樣是讓其他人為自己的過錯背鍋,曹操是早有計劃,且為了解決當前的危機,雖不值得提倡,卻也是迫不得及,而竇軌此舉,則僅是自己犯錯之後,惱羞成怒,想要維持軍紀,又不想以身作則,他此舉比曹操更該被人詬病。而且據史料記載,竇軌為了維持軍紀,保持所謂的紀律嚴明,曾多次斬殺手下的士兵和將領,抵禦外辱的時候,敵人從高處放箭,士兵不敢向前,他斬殺了十四員部將;督益州之時,其外甥深夜受到傳喚,未能按時前來,慘遭斬殺。因此到了唐高宗李治時期,他嗜殺的名聲,都傳到了皇上的耳中。

維持軍紀本是好事,例如三國時期,曹魏名將于禁就以治軍嚴明著稱,但是為了維持軍紀,而不顧實際情況,甚至在自己犯錯的時候,讓別人頂缸,那就不值得提倡了。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州歷史 的精彩文章:

趙雲到底有多強悍?曹操虎將張郃和徐晃輕易被其擊敗,落荒而逃

TAG:九州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