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才」與「瘋子」的科學隱喻

「天才」與「瘋子」的科學隱喻

不能簡單地把精神病全部歸咎於基因,而且也不能認為精神異常就肯定不好,因為精神異常或疾病至少使某些人產生了巨大的創造力。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 張田勘

從《最強大腦》升級而來的《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今年將將正式登陸江蘇衛視。按照「最強大腦」官方微博的介紹,參賽者是以0.1%的存活率從10萬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產生百強選手,他們無疑是「精英中的精英」!100位天才精英中,年齡最小的僅為12歲,24歲以下選手的比例高達85%!

以往,各色高智商的選手在《最強大腦》中給人以強烈印象,例如,有「中國雨人」之稱的天才,還有博聞強記的鬼才,以及用「鬼眼」完成常人不可完成的「微觀辨水」的奇才等。

《最強大腦》「水哥」王昱珩

但是,一個明顯的情況也引人注意,有些高智商人士也有或多或少的怪異和不具備常人所具有能力,如生活能力差,不辨東西,文字能力很弱等。

其實,這就是高智商人群(天才)的兩面性。尤其是從事創造性勞動的人,他們既擁有某一方面的天才,又具有某些方面的明顯弱點,其中,精神異常是最為突出的表現。

1

天才與精神異常從來都是孿生子,尤其是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容易患精神疾病。

大量的生物醫學研究結果表明,許多畫家、詩人、作家、音樂家和少數科學家具有程度不等的精神障礙癥狀。這印證了幾個世紀以前古希臘人所說的,天才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瘋癲和精神病。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依阿華大學的南希·安德森等人對美國30位作家按嚴格的精神病學標準進行了系統的調查,發現這些作家中80%的人曾經患過精神病,43%的人有家族精神病史。而且這些作家的親屬中患精神病的人也較普通人群多,當然這些親屬所做的工作也多是創造性的工作。

20世紀80年代後期,美國哈佛大學的謝爾德克拉特教授對20世紀初15名抽象派畫家進行調查後發現,這些畫家患精神病的人是普通人群的13倍。

英國倫敦聖瑪麗醫院的蒙特哥梅林教授對英國50名現代著名詩人的調查表明,這些人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患有抑鬱症和躁狂性精神病,他們當中自殺的比例是普通人的6倍。

此外對一批著名藝術家和作家的傳記的調查也表明,他們中患抑鬱症的人是常人的8-10倍,患躁狂性精神病的人是常人的10-20倍,自殺的人是常人的18倍。

美國肯塔基大學醫學中心精神病學家A·M·魯德威格與其同事進行的長達10年的研究最具說服力。他們對生活在20世紀但如今已經去世的1004名藝術、科學、公共事務、軍事、商業和社會活動方面有卓越貢獻的名人作了深入的傳記調查。

他們將傳記中的人物的行為和癥狀加以分類,分成肯定有和可能有精神病癥狀兩類,內容包括酗酒和藥物相關的病症、抑鬱、躁狂、焦慮、性情古怪、自殺趨向、軀體缺陷和其他精神病癥狀。

調查結果表明,大約1/3的著名詩人、作曲家、作家從青少年起就具有某些嚴重的精神病癥狀。成年後這些人約3/4患有某種精神病。另外有1/2到2/3的藝術家、作曲家、作家、演員、導演、歌唱家或樂手、社會科學家、建築師和運動員受到精神疾病的影響。但著名的自然科學家、政治家、探險者、士兵、商人等患精神疾病的卻較少,只佔1/4到1/3的比例。

而且,更突出的是46%到77%的詩人、作家、畫家、和作曲家曾有過一段時間嚴重的抑鬱,這一比率至少是其他人群的兩倍。演員、詩人、作家和建築師中,躁狂也是較常見的精神癥狀,此外在他們的一生中有這樣或那樣的精神癥狀的人佔11%-17%,而這一比率在普通人中僅占不到1%。

對德國近代著名作曲家羅伯特·舒曼的研究更深入地說明了精神異常對人創造性勞動的刺激作用。從1829年到1856年,舒曼的精神狀態與創作有明顯的正相關和負相關關係。

1840年和1849年,舒曼兩度產生精神躁狂狀態,在這兩年,他分別創作了樂曲24部和27部,這是他一生藝術創作的兩個巔峰期。

1833和1854年舒曼的情緒進入低谷期,他沒有寫出任何音樂作品,1856年舒曼死於精神病院。這似乎說明,有的人的精神異常與其創造性勞動密切相關,並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2

為什麼精神異常除了是一種病態外,但還能使人獲得某種具大的創造力呢?

科學家的研究和調查目前只能解釋部分原因。以躁狂性抑鬱症為例,這種病症的確使人有意想不到的創造力。

美國巴爾的摩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家K·R·傑米遜通過研究發現,精神病症可能會使一個人的思維發生變化,例如輕度發作的躁狂症病人可以自發地使用不常用的詞語和相關的特殊的音調,如特殊的節律和韻律。而且,如果是寫作,輕度躁狂病人會表現出選用同義詞和相關詞語的極高的頻率和嫻熟的技巧。

精神病人的言語經常是押韻的,他們使用古怪辭彙的數量是正常人的三倍。而且躁狂還可產生其他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可以長時間工作而無須睡覺休息,思維高度集中於某一點或某一件事情,保持魯莽而焦躁的態度,經歷多種情緒變化等。

從生物學意義上講,躁狂性抑鬱是一種活躍的、敏感的、強烈的對事物做出反應的生理系統。他們以情緒、知覺、智力和行為的大幅度變化來對外在世界的刺激做出強烈的反映。

研究人員認為,抑鬱症的藝術家和作家是通過一副黑色的眼鏡來看世界,而躁狂性藝術家和作家是通過一個絢麗多彩而支離破碎的萬花筒來看世界。在藝術、科學和領導領域,輕度躁狂有助於成功。但是嚴重的抑鬱則會使一個人毀滅。

3

為什麼上述群體會產生比常人多得多的精神異常或病症呢?研究人員進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解釋。

其一,職業會造成某些群體的人患精神病。

例如,繪畫、詩歌、寫作等允許有模糊、靈活、抽象的表現,這使得創作者能逐漸表達其內心的朦朧感受,以致演變成精神變態。而在需要積累知識、經驗和和探索方法的領域,如科學領域,則需要從業者養成冷靜、謹慎的氣質,因而少有精神病癥狀。

最能說明問題的是在上述調查中,28%的抽象派畫家都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表現為經常性的躁狂、嚴重酗酒或服用成癮葯,不過這些癥狀和行為的確有利於他們的創作。而在自然科學家中僅有3%的人有這些癥狀和行為。

畫家梵高離世前飽受精神疾病困擾

其二,患精神疾病的人具有家族性的遺傳因素,即基因在扮演重要作用,因此安迪懷疑自己有精神疾病的基因也是有理由的。

例如,躁狂性抑鬱症基因可以通過自然選擇而遺傳給後代。攜帶這種基因的人在創造力、適應性和工作成就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上述有成就的群體中很多人具有精神病家族史,這並不令人奇怪。而且許多名人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有輕度酗酒、躁狂和抑鬱等癥狀甚至自殺,而名人本身也具有這些病症。這就說明基因起了遺傳作用。

此外上述有精神癥狀的群體其性格也表現出一定的特徵。他們很多人從小就展露了特別的才華和能力,他們有的具有根深蒂固反對現存秩序的性格特徵,也具有隱居和自我依賴的特點。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這些人宅居,不與他人往來,活在自我的小天地里。

其三,這些人的生長環境也影響著他們。

比如在幼年、童年和青少年時期遭受不幸和磨難,包括家庭的不幸和個人的不幸,前者如父母離異,家庭不和、極其貧困,而後者如殘疾和遭受致命性疾病等。這同樣是造成他們精神異常的原因之一。

4

其實,一般人對精神異常或疾病都有相似的認知,這種認知也與精神病患者的自我認知相似。從這些認知也可以得知天才與精神疾病的深刻聯繫,例如人們對俄羅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認知和其自我認知。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名典型的癲癇病患者。100多年前勃蘭兌斯在致尼採的信中,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病態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畫和描寫。

陀思妥耶夫斯基畫像

他說,(陀思妥耶夫斯基)有著半俄羅斯農民的面龐,半罪犯的容貌,扁平的鼻子,神經質地抖動著的眼瞼,以及埋葬其下的小而銳利的雙眼;還有那高貴、漂亮的前額,以及講述著無際的苦難、深不可測的憂鬱,不良的癖好、無限的憐憫和不可遏制的嫉妒的富於表情的嘴巴!

這是一位患有癲癇病的天才,單是他的外表就足以向人們昭示許許多多的東西:這裡有充溢於他的精神世界的平緩的溪流,有襲擊著他的大腦,奔騰激越而幾近於瘋狂的浪濤,還有他的抱負、他的巨大努力,以及由於靈魂的偏狹而生出的病態的意志。

就連「身在廬山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說,「我不知道我的憂傷的思想何時才能平息?人只有一種狀態是命中注定的,他心靈的氛圍是天和地的融合......我有一個計劃,做個瘋子。讓人們去狂怒,讓他們來醫治,使我變得聰明。」

這就是一名天才作家和精神病病人的集合體,可以說,沒有他的精神病,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偉大的作家。如果治療他,也使他失去了成為一名作家的內在基礎。

天才和病態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身上體現得尤為完美,猶如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一樣,缺一不可。失去了一面就不能成其為完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幸虧那時沒有人真的去治療他,否則人類歷史上就會多了一個精神病人而少了一名傑出的作家。

無獨有偶,美國現代著名作家愛倫·坡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也表達了類似的思想。他說,「人們經常把我看做瘋子,這我不在乎。然而有一個疑問卻久久盤桓於我心底,這就是:癲狂到底是不是人類智慧的最高顯現呢?」

愛倫·坡

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這樣的人還可以舉出一大串,如安徒生(其父和祖父也有精神病,有家族遺傳史)、海明威、惠特曼、馬克·吐溫、托爾斯泰、萊蒙托夫、普希金、果戈里、布萊克、拜倫、丁尼生、歌德、川端康成、福樓拜、奧尼爾、卡洛爾、德昆西、西爾維亞以及梵谷、中國的米芾(當時被人稱為米癲)等作家和藝術家。

由此看來,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相似的作家在癲癇狀態下和其他精神癥狀的狀態下所具有的創造力可以得到一定的科學解釋了。

5

精神異常或疾病是由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造成的,而且較大的創造力或天才是與精神病緊密相聯的。現在,更多的研究證明,精神疾病與基因的聯繫比較密切。

在過去漫長的一個多世紀里,臨床醫生大多是根據癥狀來判斷精神疾病,現在,精神疾病的全基因組的對比研究讓醫生有了初步的診斷精神疾病的基因和遺傳學根據。

研究人員從精神病學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發現了精神病與基因、神經、免疫和組蛋白通路等因素相關聯。研究所涉及的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SCZ)、嚴重抑鬱症(MDD)、躁鬱症或雙相情感障礙(BIP)、自閉症(ASD)和多動症(ADHD)。

人類的大腦和神經細胞

有30個國家的208個研究機構參與了這項對精神疾病的遺傳學研究,研究人員對36989名患者和113075名正常人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並進行了序列對比,結果發現在108個基因位點上有128個與精神疾病易感性相關的獨立基因變異,其中83個位點是全新的。

有意義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了與5種精神疾病都具有重要而且重疊關聯的4個風險基因位點。這些基因位點包括染色體3p21和10q24、CACNA1C基因(以前已被證明與躁鬱症及精神分裂症有關)以及CACNB2基因的區域。

精神病學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研究也發現,在108個可疑的基因位點中,大部分緊鄰的基因都只會帶來細小的變化,但這些基因累積得越多,精神疾病癥狀就可能越嚴重。這說明精神疾病屬於數量遺傳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

數量遺傳還意味著,有多個基因與精神疾病有關,例如精神分裂症,現在發現有40多個基因與精神分裂症有關,而且,在不同種族中,這些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還有細微差別。

不過,不能簡單地把精神病全部歸咎於基因,而且也不能認為精神異常就肯定不好,因為精神異常或疾病至少使某些人產生了巨大的創造力。

一句話,正如周星馳在電影《唐伯虎點秋香》里說的:「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冰川思想庫 的精彩文章:

鄭耀先,你為什麼能夠忍常人所不能忍?

TAG:冰川思想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