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連隊慶祝晚宴正在進行,沒想到首長突然來「檢查」了

連隊慶祝晚宴正在進行,沒想到首長突然來「檢查」了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王禮光

《一紙命令》,這是一個年輕軍官的長篇小說處女作,寫的是他最熟悉的軍營生活。作品首次全景式展現了基層軍營的真實生活,透析基層官兵的真情實感,也是聯勤保障部隊成立一年來的首部長篇小說。讀者可由這些人物窺見當代軍人的內心世界,可以感知年輕一代軍人的精神追求。

中國軍網微信將陸續刊發小說《一紙命令》中的精彩章節。謹以此向軍隊改革期間的全體戰友致敬!

第六十九章:一場晚宴

楊銘經過軍校一年的專業培訓,畢業後又分到了坦克一連,白阿毛的提干命令也已經下達,很快就要入學了,這兩個王春陽當新兵連長時一手帶過來的兵,眼看都實現了華麗轉身。王春陽和指導員高晨商議,想在晚上舉行一場全連宴會,算是給楊銘接風,也是給白阿毛送行。

高晨不免擔憂起來:「集團軍首長來檢查,上級剛下發了通知,要強化一日生活制度,這樣做會不會頂風違紀?」

「違什麼紀?這是我們連隊的兩件大喜事,趕到一塊了,楊銘提干時沒來得及送,這次一塊補上,大家慶祝一下有什麼大不了的,再說了,這也有利於大家增進團結和提高士氣!」王春陽知道高晨有顧慮,乾脆直截了當說,「出了問題,我負責!」

高晨一向敬佩王春陽的為人,也很佩服他的工作能力,與王春陽搭班子一年多來,王春陽的決策似乎從來沒有錯過,他也習慣了唯王春陽馬首是瞻,連忙澄清道:「連長,我不是那個意思,有問題咱倆一起頂著。不過,咱連隊動靜要小點,還是要注意一下影響的。」

晚飯後,尚思遠帶領大家開始了緊張的布置。在喜氣洋洋的俱樂部里,沒有豐盛的佳肴,不見飄香的美酒,幾十杯淡淡的清茶和幾盤水果及瓜子整齊地擺在桌子上,即便是這樣的場景,往往也只有在過春節時才有。

一番開場白後,王春陽站起來面向大家說:「今晚我們以茶代酒,來表達對楊銘同志的歡迎和對白阿毛同志的祝賀。」緊接著,王春陽帶頭舉起茶水跟楊銘和白阿毛分別碰杯,全連也相互碰杯。

大家放下水杯,開始了暢談,楊銘和白阿毛分別從新兵連回憶起自己的成長經歷,滿是感激的幸福味道,感激遇到了一個王春陽這樣的一個好連長,感激分到了一個好連隊,感激融入了一個好家庭。

時間過得飛快,熄燈號響起。忽然,一陣雜亂而急促的腳步聲從外邊傳來。壞了,一定是出事了!王春陽心裡一咯噔,側頭一瞥,看見負責今晚安全檢查的杜長偉參謀帶著兩名糾察跑了過來,見俱樂部里一片狼藉,杜長偉問王春陽:「王連長,沒聽到熄燈號嗎?怎麼還不熄燈?」

「噢,聽到了,我們正在舉行一場歡送宴會,可能還得一會兒。」王春陽看了看杜長偉說,「要不,你也一起參加得了,畢竟也是連隊出去的人!」

「趕快熄燈,集團軍首長在這裡,說不定正在檢查呢,出了問題可不是鬧著玩的!」杜長偉一本正經道。

日積月累的相處和各項規定的約束,已經把王春陽磨鍊得寵辱不驚,漸臻完美,現在最受不了別人嚇唬他,尤其是對著全連人的面,一時也來了脾氣:「你要參加就參加,不參加趕緊走,別掃了大家的興!」杜長偉聽後悻悻地走了。

晚宴繼續,大家似乎有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事,訴不完的情,正當大家再次舉杯慶祝時,門口突然間站了兩個大校。海明軍和江耀武這兩位新老旅長不知何時到了連隊,大家一個個望著兩位首長都愣住了。王春陽一時也覺得不可思議,緩了緩神方才跑到兩位首長跟前:「報告首長,我們連隊正在……」

海明軍旅長手一擺:「別說了,杜參謀已經向我們報告了,事情我都知道了!」

大家心想這下壞了,杜長偉這小子告密了,這可不單是旅領導的事,集團軍首長也在,這回連隊肯定要遭殃了。大家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俱樂部寂靜得連只螞蟻的呼吸都能聽得見,靜靜地等待著首長的宣判。

時間凝固了30秒左右,海旅長嚴肅的臉上突然綻開了笑容:「旅里出了這樣的大喜事,怎麼沒叫我呢?」

(此處省略298字)

海旅長又說,「下面,歡迎我們的老旅長給我們講幾句!」

江耀武也不推辭:「大家好,我們都是老朋友了,我今天來,不是代表集團軍首長,也不是以老旅長身份過來的,而是一個老兵,老兵看到新兵們能有今天,一個十幾個人的戰鬥班排,兩年出現兩個不同類型的軍官著實可喜可賀,這背後的原因我就不說了,只希望大家繼續努力,把我們的連隊建設好!」

(此處省略78字)

江耀武站了起來,左手拉著楊銘,右手拉著白阿毛,幾十雙大手也緊緊地握在一起,好像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大家一起充滿深情地唱起了《送戰友》,幾十個歌喉共同顫動,唱出了大家美好祝願和發自肺腑的心聲,結果,唱到一半,在場的人們個個都已經是眼含淚花……

時鐘嘀嗒嘀嗒不停地轉著,轉眼間到了凌晨,江耀武看看時間確實不早了,就提醒海明軍走了。臨走時,江耀武說:「小夥子們,也別太晚了,我特意批准你們明天早晨推遲半個小時起床!」

「謝謝首長,歡送首長!」兩位首長走後,這場宴會也就立馬結束了。依依惜別,殷殷祝福。暖流從心底湧起,歌聲在久久回蕩。

夜色籠罩了營院,但有一盞燈,卻在楊銘和白阿毛的心裡更亮了,亮得能映紅兩個人的夢!這對一路走來的昔日冤家,此時此刻卻怎麼也睡不著,倆人就找了一個偏僻處聊了起來,楊銘很虔誠地說:「以前是我不好,在新兵連做了不少荒唐事,有些還是針對你的,希望你別介意呀。」

白阿毛笑著說:「你說什麼呀!如果沒有那些經歷,也許我們早就形同陌路了,正因為我們之間有了磕絆,我們才一直念念不忘,在念叨中加深彼此的情誼,這豈不更好?你看你現在都是排長了,又先我一步,我以後還得多向你請教呢!」

楊銘一聽,這個昔日連話都說不成句的彝族兵娃,如今也能說出這番深刻道理來,不禁也是心頭一顫,真是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呀!這也讓楊銘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人與人感情的遞進,不在於結果如何,重要的是各自是否為了同一目標盡心做完這個過程,彼此生活中有益或有趣的片斷成為各自印記中的交集,這交集的大小決定了彼此間情感的版圖面積。

想起這些,就如打開了千年陳酒,楊銘的心啊,早醉了。這份寶貴的戰友真情,滴落在心,濃得化不開。

白阿毛則主動向楊銘伸出了雙手,楊銘也下意識地伸出了手,兩人的雙手緊緊攥住了。一股巨大的力量,從兩人的雙手中傳遞過來。是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也有莫大的信任與鼓勵,激勵著兩人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

送白阿毛去軍校的當天,連隊敲鑼打鼓,像是歡送將士出征。臨上車時,王春陽送給白阿毛一支鋼筆,破舊的黑桿,鬆動的螺絲帽,仔細辨認才能從筆尖上看出「英雄」兩字。

這是王春陽考上縣裡初中時,家裡花了「大價錢」買的一支筆,王春陽用它考上了高中、考上了軍校,不知獲得過多少的榮譽與證書。王春陽拉著白阿毛的手說:「這支鋼筆伴我走了16個年頭,在有的人看來已經是『老古董』了,也不值什麼錢,我今天把它送給你,我知道你的文化基礎還很薄弱,希望你用它能有沉甸甸的收穫。」

白阿毛聽後,一股暖流湧上心頭,他撲向王春陽懷裡緊緊地抱著,直到列車員提醒該上車了,白阿毛才鬆開,噙著淚說:「謝謝連長!我一定好好學習,絕不辜負你!」此刻,學好文化、當一個好兵、當一個好乾部的念頭,像一粒種子播撒在白阿毛的心中,慢慢生根、發芽、成長……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

王禮光,男,1982年12月生,安徽阜陽人,少校軍銜,現任鄭州聯勤保障中心宣傳處幹事。先後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前衛報》等軍內外媒體發稿千餘篇。

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王禮光 著

授權發布

中國軍網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王禮光

編輯:柴 瀟

編審:曲延濤

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徽州「知青小鎮」: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