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富春山居圖」里覓鄉愁

新「富春山居圖」里覓鄉愁

原標題:新「富春山居圖」里覓鄉愁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畫晚晴新。2018年初,第一條由富春江桐廬至杭州的水上旅遊航線開通了,貫穿富陽全境。細心的遊客發現,富春江畔如今又添了一道新的風景線:那便是煥然一新的富陽鄉村風貌。

日前,記者沿著富春江旅遊線一路探尋:這裡的山村,破舊的農房不見了,代之以古色古香的杭派民居,支起了民宿的招牌;低矮的簡易蔬菜大棚不見了,只見得遊客如織的現代化農業園,江堤上沿江而居的村民悠然自得,享受和諧幸福生活……

一幅不一樣的「富春山居圖」正在富陽徐徐展開:這裡的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

舊村落變身網紅村

沿著水路從桐廬進入富陽,不多時就能看到一個老埠頭。那便是郁達夫筆下的東梓關老碼頭,而今的碼頭已成了景觀。碼頭後的場口鎮東梓關村也搖身一變,因環境美麗而成了「網紅村」。

「東梓關村沿富春江呈帶狀形分布,可以說是富陽水路西邊入口的一個『門面』。」場口鎮人武部長陸人佳介紹,過去的東梓關到處是破舊的農民房,電線杆林立,水泥路面也是年久失修,坑坑窪窪。直到2013年富陽開始進行「三江兩岸」整治,村裡的面貌才有了好轉。

按照計劃,東梓關沿江堤兩側的危舊房屋都需統一征遷,村民搬到場口鎮上安置。陸人佳回憶,當時村民們怎麼都不願意離開世代居住的地方。正巧「杭派民居」正在富陽試點,於是區里將東梓關村列為試點村進行原址重建。

一面朝著田野,一面枕著富春江,白牆黛瓦的中式建築,寬綽疏朗的院落,曲徑通幽的石板路……安置回遷村民的46座農家院落一落成就走紅網路,被網友譽為「最美農村回遷房」。

村民孫鳳雅便是這「最美回遷房」的第一批住戶之一。「我家現在有300多平方米,滿打滿算也就花了40多萬元,和農村自建房一個價。」孫鳳雅驕傲地說,這白牆黛瓦的杭派民居極具江南韻味,「就和那水墨畫里的房子似的。」因為村裡環境好,現在幾乎每個周末都會有許多遊客來參觀。於是孫鳳雅盤算著:回頭把房子好好裝修裝修,自己一家住兩間,其餘的用來做民宿。

「東梓關村正引進知名企業投資打造文旅休閑度假醫養小鎮項目。」場口鎮黨委書記何明葵表示,2017年東梓關村成功創建國家3A級景區,接下來將進一步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實現富民強村。

東梓關蝶變的背後,是富陽正全力打造的幸福農村格局。2016年以來,富陽每年打造20個風格各異的特色村,並將這些特色村串珠呈鏈,計劃打造出10條精品旅遊線路,將美麗鄉村與特色旅遊有機結合起來,在鄉村振興這盤棋上落下第一子。

現代農業「內外兼修」

順流而下,穿過富陽老城,一路上高大上的農業產業園比比皆是。尤其是來到下游的東洲島,溫室大棚連綿成片,蔚為壯觀。一打聽,原來這裡就是當地興起的一處鄉村游景點——富陽九重天生態農場。

走進九重天生態農場,眼前便是成片的紅心火龍果、木瓜、百香果等瓜果,還有試種的芭樂、桂圓、荔枝、芒果等熱帶水果,讓人彷彿置身南國。農場主馮江軍介紹,每逢周末,這些新奇的果蔬品種便會引來不少城裡來客,讓他的農產品足不出戶就能賣出好價錢。

除了好吃好玩的,就連蔬菜基地里的智慧化設施也成了一大賣點。「家長們帶著孩子來我這裡就能看到現代化的農業長什麼樣。」馮江軍介紹到,他的大棚可以通過手機遠程控制,調節大棚的溫度、濕度、光照甚至二氧化碳濃度。

同在東洲島上的藍郡農業科技園裡,蝴蝶蘭吸引了眾多遊客。農場主是浙大研究生陸煒強,2011年創建這一產業園。「我們藍郡農業科技園,單單溫室面積就有1.6萬平方米。」他說,其中部分開放,供大家賞花、旅遊。

「九重天」、藍郡農業科技園發展的背後,是近年來富陽現代化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截至2016年底,富陽已成功打造藍郡、九重天、永昌莊園等6個農業產業園;2017年,富陽又著力新建農業產業園10個,努力實現「農業產業化、產業園區化、園區景區化、景區旅遊化」。

家門口就業更舒坦

富春江兩岸鄉村有了新面貌,農業觀光游蔚然成風,也為當地村民帶來了就業,提高了收入。

在永昌鎮長盤村,64歲的村民王玉水發出幸福的感慨:老了老了,居然還有機會又上起了班。原來,花甲之年的他在農業產業園永昌莊園找到了工作。每個月數千元的收入,讓他格外滿足。

目前,永昌莊園里有工人40多人,都是附近村裡的村民。莊園負責人俞文雅說,農場里幫農莊干農活的男性村民年齡在64歲至72歲之間,餐飲住宿的服務員也是四五十歲的婦女居多。

得益於鄉村發展,富陽農民的錢袋越來越鼓。富陽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2012年的17397元增長到2017年的29687元,年均增長9%以上,城鄉收入比不斷縮小。

單單農民富了還不夠,富陽正加快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行動。「美麗鄉村建好了,村集體的一些『不良資產』也得以盤活,不少村集體經濟終於有了起色。」場口鎮黨委書記何明葵舉了聯群村的例子:2011年該村投入資金165萬元,建了「輕歌慢舞場」「君陶畫苑大樓」等設施,用於書畫創作、培訓、展覽等。但由於周邊區域書畫會員較少,該區塊一直處於半閑置狀態。

「去年我們鎮里的精品旅遊線路建設初顯成效。」何明葵說,「聯群村將君陶畫苑改為民宿模式,並進行出租,現已確定租賃人,年租金為5萬元。再加上其他項目,單單物業租金收入就達到了13萬元。」

據統計,僅2017年富陽全區消除集體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下的相對薄弱村39個,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其中,單單場口鎮便新增了年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8個。

「拆違建、清溪流、堆整齊、掃乾淨、種滿園、點漂亮、增收益、人和諧」……這是富陽百姓耳熟能詳的新「三字經」,其背後,是富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鄉村振興之路上大步前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態中國 的精彩文章:

找回消失的那片星空

TAG:生態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