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創新藥物研發期待騰飛|中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創新藥物研發期待騰飛|中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創新藥物研發期待騰飛|中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自2008年我國正式實施「重大新葯創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以來,10年間,各級財政共投入經費數百億元,支持立項千餘個,一批中國研發的創新藥物逐步進入收穫期,我國在藥物研發領域的科技實力和國際地位穩步提升。1月20日,《健康報》社與相關醫學科技機構聯手舉辦的2018年中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京召開。在重大新葯創新發展分論壇上,從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到相關科研院所的資深專家,再到專項支持企業的掌舵人,相關各方齊聚一堂,就國際、國內藥物研發的前沿進展和部分重大疾病領域的研發趨勢進行深入剖析,為我國「重大新葯創製」專項在「十三五」時期繼續穩步向前發展建言獻策。

「重大新葯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志南

創新藥物研發期待騰飛|中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從通用醫學邁向定製醫學

《中國製造2025》是我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目的是通過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實現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的歷史性跨越。

「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是《中國製造2025》推動的十大領域之一,其努力方向和「重大新葯創製」專項完全一致。發展針對重大疾病的化學葯、中藥、生物技術藥物新產品,重點包括新機制和新靶點的化學藥物、抗體藥物、抗體偶聯藥物、全新蛋白及多肽藥物、新型疫苗、臨床優勢突出的創新中藥及個性化治療藥物。實現生物3D列印、誘導多能幹細胞等新技術的突破和應用等。

到2020年,要推動一大批企業實現藥品質量標準體系與國際接軌。100家藥品製劑企業取得美、歐、日等國家以及世界衛生組織認證,並實現產品出口。研製並推動10~20個化學葯及其高端製劑,3~5個新中藥、3~5個新生物技術葯及其伴隨診斷試劑,在歐美完成藥品註冊。國際專利到期重磅藥物90%以上實現仿製。突破10~15項重大核心關鍵技術,初步建立國家藥物創新體系。

到2025年,要通過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協調會(ICH)等國際組織,更多參與主導生物技術藥物、化學藥物、中藥等國際標準制定。發展針對重大疾病及某些重要罕見病化學藥物、中藥和生物技術藥物新產品,實現30~35個創新藥物產業化。10~15個我國自主產權新葯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或者歐盟認證以及WHO預認證,進入國際市場。進一步加強國家藥物創新體系的國際競爭力,推進我國醫藥國際化的發展。

醫學科學已經從19世紀的見證醫學,到20世紀的循證醫學,邁向了今天的精準醫學。精準醫學也可稱為個體化醫學或定製醫學,是指依據個人基因信息,綜合蛋白組、代謝組等環境信息,及患者對疾病的易感性、預後和治療反應等,確定個人特徵,將患者分為不同亞群,量體裁衣式制定亞群個性化治療方案。通俗地講,就是找到合適的患者,在合適的時間進行合適的治療。

比如在腫瘤治療領域,美國耶魯大學1942年用芥子氣衍生物氮芥治療淋巴瘤,開創了化葯治療腫瘤的先河,可以視為第一次革命。2003年,美國FDA批准選擇性EGFR受體酪氨酸激酶抑製劑用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成為開創靶向藥物時代的第二次革命。去年,FDA批准兩款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CAR-T)上市,必將成為腫瘤治療領域第三次革命的標誌性事件。

時任美國FDA局長Scott曾說過,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醫療創新前沿,能夠改造病人自己的細胞來攻克致命的癌症,基因和細胞療法等新技術能夠在轉化醫學和治療許多難治性疾病方面創造拐點。

我國已經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也要努力開創醫學領域的個體化定製新時代。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研究員 沈競康

創新藥物研發期待騰飛|中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藥物研發不遜於大飛機製造

生物製藥已經成為全球炙手可熱的新葯研發領域,全球10個銷量最大的藥品中,7個為生物製藥產品。那麼,化學藥物研發的出路在哪裡?必須指出的是,藥物研發不同於製造大飛機。我們的大飛機製造只要和別人一樣好就可以了,但新葯研發卻不是這樣的概念,創新藥物研發必須超越已有藥物,有更好的療效和安全性,才能算是研發成功。

產業的發展必須依靠創新產品的研發。從國際上看,全球最大的15家製藥公司,其年銷售額佔全球醫藥市場近40%。全球年銷售額前12位的藥品,就佔了整個醫藥市場10%左右的份額。在美國,仿製葯處方已經占所有處方量的88%,但其市場份額卻不足1/5,而創新葯以12%的處方量,佔據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國家要走向醫藥強國,必須依靠創新來支撐,沒有創新,產業體量將嚴重受限。

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療藥物是近年來化學藥物研發最為成功的領域。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的丙肝感染率約為3%,每年新發丙型肝炎病例約3.5萬例。我國慢性丙肝感染人群約1000萬人,每年新發肝硬化近百萬例,新發肝癌約30萬例。

丙型肝炎原有的治療方案,需要長效干擾素、利巴韋林聯合注射,治癒率僅為44%~70%,且毒副作用大、療程長。而FDA於2013年12月批准上市的丙型肝炎病毒(HCV) NS5B聚合酶抑製劑索非布韋,每天只需口服一片,12周持續病毒學應答率(SVR12)治癒率大於90%。而2016年上市的索氟布韋、維帕他韋的復方製劑,對6種基因型丙肝全部有效,12周每天口服一次,治癒率高達95%~99%。

我國1994年的醫藥工業總產值為862億元人民幣,銷售額為713億元人民幣,而美國默克公司的銷售額為87.74億美元,我國全國的醫藥銷售額僅與一個國際大醫藥公司的銷售額相當。2016年,我國醫藥銷售額已達1167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我國的藥物創新能力飛速提升,已發展至初步建成國家藥物創新體系。

目前,我國已經培育出一批企業,每年有若干個創新藥物能夠具有申報臨床試驗的能力,這對新葯研發領域的持續發展尤為關鍵。如果一家企業只有一種創新藥品研發上市,那麼,企業和行業的抗風險能力都會非常弱,因為在任何時候出現臨床試驗的失敗,都可能導致企業無法生存。如果每年有數十個在研品種申請臨床試驗,這樣的企業在研發創新方面一定會有建樹。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

主任 李青

創新藥物研發期待騰飛|中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科技計劃管理也要科學專業

科技計劃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個體現:一是碎片化,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資源配置分散與重複問題並存等。二是「兩張皮」,聚焦國家目標和需求不足、適應科技創新新規律不足等。針對這些問題,國家整合現有科技計劃,改革計劃管理體制。2014年,《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因等)管理改革方案》《關於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兩個改革文件的出台,奠定了我國科技計劃管理改革的基礎。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落實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改革,進行專業機構改建,度過了不平凡的三年。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台,包括「一個制度」,即舉辦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三根支柱」,即戰略諮詢與綜合評審委員會、項目管理專業機構、評估監管和動態調整機制。「一套系統」,即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和科技報告系統。

形成國家科技管理機制。通過聯席會議,成為凝聚部門共識、支撐重大決策的平台,發揮特邀咨評委的重要戰略諮詢作用,全面承接科研項目管理任務,通過監督評估落實到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全過程。同時,信息系統能夠支持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工作。整合現有科技計劃,形成新的科技計劃體系,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基地和人才專項五大板塊。

改革帶來了明顯變化。目前,科技計劃申報時注意「自我查重」,評審時不必四處探聽「專家名單」和「評審結果」,立項時由專業機構簽訂任務委託合同書,課題任務管理與財務管理一體化,均由專業機構負責。此外,調整經費的「國庫直撥制」,在過程管理中,對課題和子課題經費實施「動態管理」。

具體來講,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作為專業機構改建的單位之一,主要進行了法人治理結構相關規則的制定,發布了74項制度,初步建立了比較完整、專業的管理制度。其中,對廉政風險防控高度重視,貫穿項目管理的全過程,創造了對評審專家和工作人員的雙向監督機制。中心承擔了比較重的任務管理,包括重大新葯創製和傳染病專項、精準醫學和生殖健康重點專項等。

2018年是中國新葯創新事業的新時代、新起點的元年,也是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事業迎來新發展的元年。我們將在三年專業機構改建工作的基礎上,以專業化、規範化的中央財政科技計劃項目管理體系建設為「主體」,以戰略研究、成果轉化為「兩翼」,通過「一體兩翼」發展,建設與行業需求密切協同並能優化資源配置的、覆蓋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全鏈條的、可持續發展的醫藥衛生領域科技管理專業機構。

文/健康報首席記者 劉志勇

圖/健康報首席記者 高麗

編輯/管仲瑤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協和專家:春節「造人」,提前做好這些準備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