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香格里拉真的存在嗎?

香格里拉真的存在嗎?

這兩天小編看了本名叫《消失的地平線》的小說。這部小說是1933年4月由倫敦麥克米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國的詹姆斯·希爾頓(James Hilton)。

關於這本書,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陌生。但是書中提到的一個地方,大家就很熟悉了,那就是——

香格里拉

小說《消失的地平線》的故事發生背景是20世紀30年代初,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外交官康韋等四人遭遇了一場離奇的劫機事件,意外地來到了坐落在群山之中的香格里拉秘境。

在這裡,無法用科學解釋的事件一樁又一樁地接連發生——他們遇到了250多歲的大喇嘛;青春永駐的晚清格格;說著一口流利英語的「張先生」,自稱是肖邦學生的音樂家……

同行的四人,康韋是個他人眼中成功的外交官,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內心已因為經歷了戰爭而千瘡百孔,他厭倦英國上流社會的社交活動,而對香格里拉的寧靜安詳情有獨鍾,他甚至被大喇嘛選中成為繼任者……

化名巴納德的美國人是個被全球通緝的破產銀行家、詐騙犯。意外讓他躲過了追捕者的視線來到了香格里拉,因此他並不著急離開,而當發現山谷中藏有金礦後,他又有了更充足的留下理由……

傳教士布琳克羅小姐對自己的信仰深信不疑,她認為是「主」的旨意讓她來到了這裡,熱情地投入「拯救異教徒」的行動中……

唯一不願意留下的是年輕人馬林森,他認為香格里拉的一切都是邪惡的,但是,美麗溫柔的洛岑又讓他深深著迷……

決心留在香格里拉的康韋在最後一刻改變了主意,跟隨馬林森一起離開,和他們一同離開的,還有據說已經在山谷里呆了近百年,卻依舊如同18歲少女般的洛岑。

香格里拉的一切變得撲朔迷離。大喇嘛與張先生關於「時間」的神話是真的嗎?山谷里那些現代化的享受又如何解釋?洛岑又為何要離開?

這一切都沒有明確的答案。

或許,正如張先生對康韋所解釋的香格里拉的法則——「適度」。康韋們經歷的一切,並不是完全的現實,也非徹底虛幻,它也是「適度」的。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香格里拉,當我們想要逃避現實時,它便浮現,而當我們想要回到紅塵中時,那裡的一切,又如夢幻泡影。

不過,小說留給人們的雖然是一個撲朔迷離、如夢似幻的人間天堂。現實生活中,人們卻宣稱已經找到了「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原名中甸縣,藏語稱「建塘」,相傳與巴塘、理塘系藏王三個兒子的封地。「甸」,似為彝語,意為「壩子」、「平地」。一說中甸系納西語,為「土地」的音譯,意為「酋長住地」或「飼養氂犏牛的地方」。

香格里拉,是迪慶藏語,意為「心中的日月」。

1997年9月,雲南省政府在迪慶州府中甸縣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舉世尋覓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迪慶。2001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2002年5月5日,舉行了更名慶典。

《消失的地平線》金句

最珍貴的是,你將會擁有「時間」,人們苦苦追求卻失去甚多的那個非常美好的東西。

我常常會懷疑生命本身是否有意義;如果沒有,那麼延長壽命只是徒增空虛罷了。

上帝的意志抑或人類的瘋狂,在他看來,如果任何人想給任何事找個理由,二者任選其一即可。

琉璃盞中映出的一道虹,或是果樹花瓣上的一顆露珠。

激情耗盡之時便是智慧的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生Arts 的精彩文章:

春燕為什麼不願留在怡紅院?

TAG:三生Ar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