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西交大博士自殺:當心你的善良,培養出吸血鬼

西交大博士自殺:當心你的善良,培養出吸血鬼

幸知在線情感諮詢師,24小時貼身陪護。請添加微信號xingzhizaixian16進行付費預約。關注新浪微博@潘幸知-幸知在線,或者下載app幸知在線,我們一起成長。

作者:武志紅

來源:武志紅(ID:wzhxlx)

01

西安交通大學的在讀博士楊寶德在2017年的聖誕節,結束了自己29歲的生命。

隨後他的女友髮長微博稱,男朋友的死,他的導師應該負70%的責任。

隨後列舉了楊在讀博期間的遭遇:

很多導師都會讓學生做雜活,但楊寶德不同——他是24小時待命,接電話晚了都不行。

早上去停車場接送她去辦公室,拎包送水;

中午給她買飯,陪她吃飯(有時候即使楊正在吃也得去);

白天陪她逛超市;

周五晚去她家打掃衛生,給她擦車洗車;

陪她出去應酬,酒桌上被要求給她擋酒,喝醉後還得陪她打麻將。

如果大群不回消息就私聊質問,中午不準睡覺,晚上十二點前時刻待命。

導師還干涉楊寶德感情生活,不只一次挑唆楊與女友的關係,多次撮合已有對象的楊和他師妹在一起。

答應幫他聯繫出國,卻又責罵他學英語耽擱正業,學術沒有進展,出國沒了下文。

自從換了博導,楊寶德的壓力一直很大。甚至在2017年5月就曾自殺過。

在與其碩導的聊天中,他這樣說:

自從轉了導師,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本來性格並不開朗的我開始變得沉默抑鬱。本來就不善於與人打交道的我開始變得恨不得每天誰也不見。

我不會拒絕人,基本上老師讓我乾的所有的合理的不合理的事我都去幹了。對於科研我抓不住重點,總在取捨之間搖擺不定。

(楊寶德和碩導的聊天記錄)

看完報道,令人覺得不勝惋惜,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好孩子。

但也正像楊寶德同學一語道破的那樣,「你那麼好用,她是不會放你出國的」。

這樣的個性,使得導師「盯」上了楊,並且對他剝削無度。

關於這件事,正如作家水木丁所說:「我們當然可以譴責這位教授的行為,也可以責備校方管理上的疏漏。

然而,從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承認一個事實:

不懂得拒絕的人,即使在學校沒有碰到周教授,走上社會還會遇到周主任、周經理。

在職場上,這樣的領導並不少見。

他們特別會看人下菜碟,總是會不斷試探別人的邊界進行索取,會一眼認出學生和員工里最好控制的那個人,然後利用自己的權力剝削壓榨他們。

如果楊始終不學會守住自己的界限,命運並不會發生多大的改變。

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就是講如何守住自己的界限,不再濫好人。

你要明白:

你以為的善良,是軟弱;

你以為的恨意,是力量。

軟弱的善良,會把別人變更壞;

有力量的恨意,則會讓別人學會尊重你,

從而學會尊重他們自己,以及你們的關係。

02

界限,是中國式人際關係中的一個難點。

中國家庭中,太多吞沒,太強調做好人,也太強調晚輩的聽話。

結果,那些太聽話、太懂事、太為別人著想而不能主動划出界限的人,就會有特殊的劃分界限的方法:

不看、不說、不聽

有一般性的不看不說不聽,還有器質性的,如視覺、聽覺出問題。

和一位男士的初始諮詢中,我昏昏欲睡。

原因是,他不講細節。

請他講細節,他說忘了。

他真的是忘了。

但對此,我有些理解,於是問他:你是不是有一個無孔不入、什麼事都要究根問底的媽媽?

是啊,我媽媽是這樣的,他吃驚地說,你怎麼會知道?

我說:通過你不講細節推測的。

不講細節,這是他對付媽媽無孔不入式入侵的一種方式。

不講細節,媽媽就被他阻擋在外面了。

並且,他是真誠的,即:他自己在意識層面上真遺忘了這些細節。如此一來,他就沒有內疚了。

在媽媽控制一切的這個家庭里,意識上他會覺得,不能拒絕媽媽,媽媽太偉大了 —— 他很想寫一本書熱情謳歌媽媽。

但感覺上,他很想拒絕媽媽的強力入侵,為自己保留一份獨立空間。

可他意識上認為這是錯的,所以這種願望就只好通過潛意識的方式來完成了。

潛意識驅動他遺忘了細節,所以他和媽媽,都沒有怪罪他的理由了。

聽我做了這番解釋後,他就可以講出細節了。

03

類似邏輯的故事非常之多。

某次在德國家庭系統排列大師亨利·博亞老師的工作坊上課。

有天晚上,在飯桌上,一位女士說,常常她一出門,和她住一起的父親就會生病,而她會回去照顧父親。

但這次,她已出門,且父親又有人照顧,所以她幾經猶豫,還是決定來上課。

亨利老師就此解釋說:父親一生病你就回去照顧他,這樣一來,就等於你鼓勵了父親生病。

既然他可以通過生病而獲得你的照顧,那麼,他為什麼要改變呢?

這位女士像是完全忽略了亨利老師的解釋,繼續倒苦水。

這種感覺,我在諮詢中很熟悉。

部分來訪者,因為太自戀而意識不到別人,於是不可避免地會忽略諮詢師的存在。

但還有部分來訪者,心智較成熟,他們有能力意識到別人,而之所以會忽視諮詢師,就是有特別的動力在裡頭。

於是我打斷這位女士說:

你忽略了亨利老師的話,而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你最想忽略的,就是你爸爸的聲音。

你必須用忽略的方式,才能在你和爸爸之間,划出一道界限來。

否則,如果你總是清晰地聽到爸爸的聲音,就會被這個聲音控制,而不得不違心地照顧他。

用「不說」的方式去無意識地設立界限還好,因久而久之,它導致的結果只是言語功能的退化。

「不聽」如果發展久了,真可能會導致耳聾。

「不看」,則可能導致眼花乃至眼盲。

我在很多老夫妻身上看到:

那個有活力的、富有侵略性的、能強烈發出自己聲音和欲求的,老了還耳聰目明;而其伴侶則容易耳聾眼花,且木訥得過分。

後者是用自毀感官的方式,切斷與侵略性伴侶的鏈接,以此維護一個相對獨立的自我空間。

但這太自傷了。所以,我們要學習堅決有力的方式,保護自己的界限。

在亨利老師課程的第二天晚上,助教們到我房間里喝酒。

其間,一位好友說,爸爸(兄弟好幾個,後輩人也很多)把獨自照顧奶奶的責任轉給了他,而奶奶也認為這很合理……

他心平氣和地說著,而我靜了下來,身體上感應到了這個老好人的喉頭上涌動著一句話:滾 !

我打斷他,替他說出了這句話。而這也的確是他想說但不敢說的話。這句話一出,他的氣一下順暢了。

接著另一個助教講到自己的一個故事。

他在一堂課上做助教,課後,一位年過半百的男士過來,沒頭沒尾地罵他:「你這個二逼!」

按說作為助教,他應該克制一點,但那一刻他怒火上涌,控制不住地臭罵了這位男士很長時間。

最後,這位男士竟然說:啊,你真厲害!我好崇拜你啊!

任何關係間,我們都要敢於用憤怒守住自己的界限。

憑什麼!

我是你的晚輩,就要任意受你支使?

我是你助教,就要被你罵?

我是你的伴侶,就要任你支配?

弗洛伊德說:一個人必須學會合理或象徵性地表達他的攻擊性,否則他就會出心理問題。

還有很多人論述,攻擊性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劃分界限。

在思考這一系列問題時,我最後有了這樣一句話:

心理健康,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而一個常見的代價是 —— 「我不再是眾人口碑中的好人。」

2018女力生長元年

幸知書香女神,為你助力

幫你開啟全年成長計劃

全年100節課程

課程費用:699元

限時特惠價:366元

一定要記得主動聯繫幸知MM入群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跟異性無障礙交流的前提是……

TAG:潘幸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