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湯顯祖被冠以「東方莎士比亞」 這一稱謂?
最新
01-23
這種詞眼一般都是「出口轉內銷」的成果。很多紀念館一類的場館設施現在都要求有中英雙語的講解詞以方便外國遊客。那麼英文中以此表達「這個人在中國戲劇史的地位就相當於莎士比亞在英國的地位」的概念就是最形象、最貼切的了,讓外國訪客一看就能明白。然而一般人翻譯的時候(主要是指展示板上的書面文字,講解員口頭那各有各的風格)又習慣於講究中英文解說要相互對得上(其實完全不必如此,但就是這樣強迫症,或許是英語考試翻譯題留下的鍋233),於是把這句話翻成中文加回來,卻反而給人一種「沒事蹭外國人熱點」的感覺。所以一些旅遊景點的長篇書面講解詞,不是中文裡透著股洋味兒,就是英文里透著股鄉土氣息;多半就是寫詞或翻譯的時候太注意中英對照,而不是針對各自目標人群單獨撰寫。當然不算什麼錯,只是有些彆扭罷了。


TAG:滄海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