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過任性的生活,你配嗎?
文/蘇子游
01
長著么大,從沒在父母面前撒嬌、任性過。
不管在校,還是進入社會,每當看到別人洋洋得意地談論自己的父母,我總是莫不啃聲。
瀏覽朋友圈,看到朋友曬自己和父母的合影,我總是匆匆跳過,以免戳中自己的傷心處。
因為,我的父母實在沒有什麼好炫耀的,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忙於農活,我和父親聚少離多,和幹完農活的母親也鮮有話聊。
他們最關心的是我考試得了所少分,考好了不會表揚,考不好就給臉色。
這麼多年來,面對挫折,當內心感到無比難受時,我早已經習慣了一個人忍受,在人前,我盡量擠出微笑,捱到家裡,開始一個人讀書、寫作、發獃,讓傷口慢慢癒合。
對抗世界的方式,我選擇的是以微笑掩蓋內心的惶恐,用忍耐和時間癒合自己的傷口。
我也試過,和父母聊過心,小時候,父母總是太忙不在身邊,長大了,父母對我的問題也顯得無能為力。
我也不知道,和我有著同樣情況的人還有多少?出身貧窮的我們,有著善良的品性,性格隨和易相處,既有著強烈的自尊心,也有著脆弱敏感的內心。
由於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和人生指導,我們面對挫折時總是顯得力不從心,面對著世界的方式,是用頭破血流的代價換取人生的成長。
我經常被別人貼上:不合群、內向和不來事的標籤。
其實,我不說話,並不代表自己不懂,只是不會表達;我不合群,並不代表我孤僻,只是我更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來事,並不代表我情商低,只是我心裡明白,卻做不出、說不出。
從小到大,父母只教會我一點,誠實做人,好好讀書,僅此而已。
02
工作了,第一次發工資,我興高采烈的邀請父母出去吃大餐。
我點了滿滿一大桌菜,就是希望父母能夠開心點,父母為了供我上學、結婚,多年以來一直省吃儉用、辛苦操勞了大半輩子,沒下過好的館子,沒買過貴的衣服。
我不停的夾菜給父母吃,有時候想一想,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還拿自己的錢請父母吃飯,真的是太痛快了。
而母親,邊吃邊數落:「這菜有多貴啊?別點了,浪費錢。」
「這要多少錢啊?要是自己在家打點肉,買點魚,在菜園裡弄點菜,可以吃多少頓啊!」
聽到這裡,剛才還興奮的我,像是被淋了一盆冷水,情緒瞬間跌到低谷。
「媽,別說了,花不了多少錢!」我心裡有點不開心,一家人難得吃點貴的,卻總在這樣的氛圍下開始與結束。
最讓我難受的是,吃到最後,還剩下點菜,母親明明已經吃了很多了,可她非要把每一盤菜堅持吃到一點不剩。
當我勸阻她時,母親還滿臉不高興:「多浪費啊!」
請他們吃飯,從來沒有痛痛快快過,每吃一次,我的心都像是在滴血,放佛在告訴我,我們真的很窮,還沒有配得上這樣的飯菜。。
其實,真的不差那麼幾百塊錢,真的不用為了怕浪費,硬撐自己的胃,可是幾十年都省下來了,我根本無法改變他們的觀念。
這讓我更加明白一個道理,貧窮真的會讓一個人變得小心翼翼,畏畏葸葸,有時感覺低到塵土裡。
03
任性在我眼裡一直是一個不太好的詞語,那是我小時候看《還珠格格》時,小燕子給我留下的印象,調皮搗蛋、任性放肆,那個時候,比較喜歡紫薇那樣的性格,懂禮貌守規矩,典型的好人形象,父母也是要求我這樣做人的。
如今,長大了,我卻羨慕起小燕子來,一個任性的人,敢於表達自我,一種是天生的,另一種是後天優越家境造就的,不管哪一種,對別人,有時是不禮貌的,但是對自己,卻是最痛快無疑的。
我們做不到時刻任性,我們只希望在想任性的時候,可以任性一把,在遭遇疾病困擾時,可以不為了一點錢整日整夜唉聲嘆氣;在遭遇現實時,不要因為錢的事,家裡吵得不可開交;更希望,心裡總想著有那麼幾天,可以浪一回,任性一把。
為了以後我們可以有更多任性的機會,我們自己,就更加應該認清現實,努力再努力。
有的人會笑話我努力,這個社會僅僅靠努力,就會成功的話,那麼又有多少人過上了任性的生活?
的確,努力,不一定會立刻給你回報。
可是與其,在幻想與徘徊中裹足不前,倒不如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你腦子裡,總是幻想著過上財務自由、不受拘束自、自由自在的生活。
可是,大部分人沒有公主命,卻有著公主病。
說好了,要努力學習,考好的大學,找好點工作,可是你呢,嘴裡說著努力,可是又堅持了多久,又開始過著隨波逐流的生活;說好了,努力工作,下班充電,雙休上輔導班,可是結果呢,不是借口朋友請吃飯,就是借口家裡忙。
想要成為作家,那就從讀經典開始,才讀了幾本書,你就和我說,想要靠寫作養家,那是痴人說夢;想要考好的大學,讀研究生,可是你連高考這點苦,都吃不了,好的大學,憑什麼向你招手。
想要什麼,就去做什麼,沒有錢,那就努力賺錢;想要出書,那就從每天堅持寫作開始;想要減肥,那就管住自己的嘴;想要旅遊,那就從現在開始做好攻略,提前請假。
沒有什麼是不可以實現的,只要你真心去做,最怕你還沒做,內心就已經害怕了。
別和我說,你想過任性的生活,有時候,自己好好反思下,自己配嗎?


TAG:361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