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班級倒數第六,成功逆襲考上清華
郭魁星
2017年高考成績684分進入清華大學能源類專業
現在想來,我覺得自己高中三年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學習方法,最重要的還是持之以恆的努力。做題、整理、複習,就是不停地重複這樣一個過程,誰能咬牙堅持到最後,誰就能笑到最後!
1.及時整理,定期回顧。
一般會把理科錯題留一個星期再整理,這樣相當於重做一遍,可以加深印象。同時,整理時要分辨哪些題目是有價值的,要避免錯題本太厚,失去看第二遍的勇氣。筆記是基礎知識的匯總,偏文科的理科(化學、生物)和文科(語文、英語)都需要對大量的知識點精準掌握,應該在高三每次模考之前將這些筆記通覽一遍,加深記憶,這樣在最後自由複習時才不會手忙腳亂,影響心態。
2.鞏固基礎,然後刷題。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果基礎知識不過關,做再多習題都沒有意義。因此,上學時每天下午我都會認真整理課堂筆記,之後再完成作業。而刷題是高中生必須經歷的磨難,只有大量做題才能培養題感,提升做題速度,在基礎知識掌握好的前提下,多做題如虎添翼。
3.善於計劃,設定目標。
市面上有賣「日計劃」的便利貼,我覺得很好用。每個周末,我都會將下一周刷題、整理錯題的任務分配到每一天,每天完成一項勾掉一項,看起來特別有成就感,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
4.理智聽課,看重收益。
就我而言,聽不聽課取決於這堂課的相關內容我掌握的怎麼樣。如果掌握的不好,我就要投入全部精力認真聽課,老師上課所講的每一句話都要在我的學案上有所體現;但如果掌握的很好,也可以在下面做一點相關的習題,或者提前完成該科目的作業。
5.面對難題,冷靜對待。
針對難題,尤其是數學的導數解析第二問,在平時我們要積極練習,盡量多做,再不濟也要多看答案。在考試的時候可以先把簡單能拿分的題都做對,再去做這些所謂的壓軸題,我們要抱著「做不出來很正常,也不影響總分,做出來就賺到了」的心態。
6.請教老師,三思而行。
我認為有不懂的地方的確要問老師,但是問題之前應當有充分的思考,在經過鑽研之後再去問老師,才能找到自己的薄弱環節,重要的不是弄懂一道題,而是打磨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解題思路。不要過於依賴老師而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高中三年,我的壓力一直挺大的,心態總有起伏,時常煩躁焦慮,不在狀態,尤其是高三。曾因為自習課看雜誌聽歌頻繁被罵而淚如雨下,也經常在體育體活課跑到實驗樓的教工宿舍一個人發獃。懷著對模考的緊張、對高考的畏懼以及對未來的憧憬與不安,那個時候的我總是因為心情不想學習,事後又自責不已,反而更加鬧心。其實想想,高三的困難不在課業,而在自身,往往是自己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回頭看去,我的高中生活,有那麼幾個節點,每一次蛻變,都令自己感動、令他人咋舌。
1.適應。
剛來本溪高中的時候,初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我有很多不適應,午睡時偷吃蘋果被抓過,自習課和同桌聊天被罵過,各種小考成績班級倒數。我知道自己很差,只能向周圍的同學多學習,看他們如何整理筆記、錯題,如何專註高效地聽課、上自習。漸漸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習慣,迎頭趕上。特別感謝高一上學期期末的自己,讓我成為名副其實的本高人。
2.覺醒。
高一升高二的時候,連續三次考試一百多名,很可能被踢出奧甲班,我才忽然發現自己的放縱和不上進。那個暑假我沒有回家,在石橋子那個偏遠的地方上了一個假期自習,查缺補漏,反思自己。那個假期過得很充實,沒有那麼多煩躁的情緒,專註複習,最後驗收考試也是我第一次進入年級前五十。我覺得需要那樣一個與世隔絕的環境,靜下心來努力,才能有所突破。
3.爆發。
進入高三以後,一開始成績很好,但四模開始成績下降,我一直覺得自己不在狀態,整個寒假都在荒廢,甚至有時通宵看小說,越來越自暴自棄,直到七模崩掉。現在想起來,班主任說的對,我就應該什麼都不想,埋頭學習,才會越來越進入狀態,越想找狀態,就越沒有狀態,只會惡性循環。這可以說是我高三走的一段彎路吧,很長很長的彎路。後來擺正了心態,學總比不學強,能學多少是多少,就這樣逐漸調整了過來。
4.逆襲。
從高一班級學號倒數第六,到高三班級學號第六,我一直都沒有更改過對自己的定位,也沒想過我最後可能去到清華以外的學校讀書,也許是自負吧。就像黨老師說的,「心有多遠,就能走多遠」。我堅信我所到達的高度會是我目標之所在,我堅信我人生的界限取決於我夢在何方。
關於高三複習的心態,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我幾乎沒有見過高三一整年都一直拚命努力的孩子,為數不多的幾個,結果都還不錯。高三很折磨人,能堅持下來的人不多,希望你能。
面對高三大量的學習任務,我們經常會產生一種無力感,什麼都想學,卻只有一個大腦,進而煩躁焦慮,反倒什麼任務都完不成。我們需要擺正心態,高中知識點很多,我們不可能完全掌握,有不會的很正常,遇到錯誤改正就好了,不要想太多。每個月、每一輪複習都要有計劃,按照計划進行才能給自己一份心安。
每個人都會在高三經歷瓶頸期,會突然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了,簡單題也做不出來,這是正常現象。個人認為,這主要是由於大量刷題而忽視了基礎知識,造成了一些細節的遺忘。這個時候需要及時回歸筆記,掃清知識盲點,重新樹立自信。
心情不好是正常的,我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合理的發泄方式。我身邊真的有心情不好就學習的神人,但大多數人還是通過其他途徑解壓的,聽歌、打籃球、看美劇、跑步等等,都可以有效地讓自己開心起來,更有鬥志地學習。
寫在最後:
我一直堅信,人在做,天在看。高中三年付出了多少,最後就能去到對應檔次的學校讀書。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會反映在高考的結果上,只少不多,沒有僥倖。喜歡周國平老師的一個比喻,靈魂是一隻杯子,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靈魂之杯,不同人之間容量會有差異,但在一切情形下,每個人所分配到的容量恰好是他付出畢生努力才能裝滿的。無論我們智商如何,家境如何,所處環境如何,只有盡全力,才不會後悔,只要盡全力,就一定會有一個好結果!願每一個有夢的孩子,都能如願以償,在人世間獲得幸福。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