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大利空!怎麼辦?

兩大利空!怎麼辦?

周末,樓市傳來了兩大「利空消息」:

1、根據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截止2017年底,中國的住戶貸款餘額達到了40.45萬億。這意味著——如果加上4.5萬億的公積金貸款餘額,再加上不少於5萬億的民間借貸,則中國居民家庭的槓桿率(債務占當年GDP的比重),就超過了60%!這相當於發達國家(比如日本)的水平,遠遠超過新興經濟體37%左右的平均值。

2、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7年中國的新出生人口只有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了63萬人。2017年是中國全面實施「二孩政策」的第二年,按照此前官方的估計,新出生人口應該顯著攀升,接近每年2000萬人才對。

先看一下居民槓桿率(債務率)的問題。

中國居民家庭的槓桿率在2006年的時候還不到15%,目前已經飆升到了60%,其速度之快令人瞠目。其中加槓桿最快階段,就是2015年末提出「樓市去庫存」之後。2016年中國新增貸款的50%給了居民家庭,2017年達到了25.7%,這都是史無前例的(2009年「四萬億」的時候也沒有超過30%)。

居民槓桿率飆升、失控,最終只能是二選一:

1、要麼控制住貨幣供應量,坐看樓市泡沫破裂,房價大跌,很多人淪為負資產。

2、要麼大水漫灌,通過印更多的錢來覆蓋債務,拯救現在的高槓桿家庭,但這將帶來貨幣貶值、貧富差距加大。

再看一下人口問題。

假設中國每年新出生1723萬人的水平得以維持,再假設這些人口全部可以活到80歲,那麼未來中國人口上限是13.78億人!這意味著未來人口將遞減!

也就是說,即便全面實施了「二孩政策」,中國人的生育願望並沒有反彈多少,而且早早地在2016年見頂了。而在1971年前後,中國每年新出生人口在2500萬左右。隨後,就因為計劃生育政策出生率不斷下降。(1971年7月,國務院批轉《關於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報告》,把控制人口增長的指標首次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計劃;1982年「計劃生育」寫入憲法。)

2003年到2007年前後,中國每年新出生人口一度跌破1600萬人。

全面落實二孩政策,有利於刺激生育,也有利於減少「超生隱匿人口」。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尚未能看到每年出生人口突破2000萬。

其實,低生育率是伴隨著城市化、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現象,在日本、美國俄羅斯和歐盟都開始出現,這也是為什麼歐盟一度放鬆接收移民、難民的重要原因。

是什麼讓民眾生育慾望下降?隨著全球化、城市化的推進,生活節奏加快、社會交往增多、娛樂手段越來越豐富、大家更重視個人幸福,再加上生活成本上升(房價上漲),讓人們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可以想見,隨著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的不斷進步,以及機器人配偶的出現,人類生育率會繼續下降。

樓市最怕什麼?當然是兩大「通縮」,一個是貨幣通縮(貨幣增長趕不上經濟增長,錢越來越值錢);另一個是人口通縮(人口下降)。

當我們進入2018年的時候,看起來「兩大通縮」都出現了:全面二孩刺激不了中國人的生育願望,而央行把M2同比增速降低到了40年來的新低。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樓市將走向何方?

我的看法是:

第一,居民家庭的高槓桿率,決定了未來一兩年樓市政策不太可能全面放鬆,但局部微調,以保證市場穩定,是必須的,否則經濟將出現下滑,失業率會增加。官方只能通過「房價橫盤」,來以時間換取空間。在中國的體制下,政府坐看經濟危機全面爆發,是不可能的。

第二,「人口通縮」的態勢有待進一步觀察,未來政策也進一步干預,比如鼓勵生二孩、甚至三孩,給予減稅、保障房等待遇。但整體而言,中國人口總量真的可能很難增長了。在這種趨勢下,人口分布會加速向中心城市集中。

日本、俄羅斯、歐盟在「人口通縮」的情況下,都出現了大城市人口繼續增長的現象,而中小城市則陷入了「人口流失—稅收減少—公共服務水平下降—人口流失」的惡性循環。這種惡性循環反過來加劇了人口的進一步集中。

其實在美國這種現象也非常明顯了。美國因為移民比較多,所以人口整體上還在增長,但中部很多州人口是不斷流失的,構成了所謂的「鐵鏽地帶」(類似中國東北三省)。而特朗普的上台,就跟「鐵鏽地帶」選民對現實的不滿有關。但悲催的是,特朗普的政策將限制移民、難民流入美國,只能加劇美國人口的失衡。

也就是說,「人口流失」將帶來「人口失衡加劇」、「人口進一步扎堆」,這已經被很多國家證實了。

最近主要城市剛剛公布了2017年的成績單,我們看到北上廣深四大城市的GDP之和就超過了10萬億,佔全國GDP的八分之一左右。其實如果考察一下「資金總量」、「稅收總額」佔比,北上廣深就更加厲害,大約佔了全國的四分之一!這就是「扎堆效應」。所謂北京、上海控制了人口增長,減少了人口總量,我是不太相信的。

所以,「人口通縮」的最大受害者還是中西部的中小城市。至於「貨幣通縮」在中國是很難真正出現的,階段性的「貨幣緊縮」之後,一般是強有力的反彈。

【本文為劉曉博原創作品,公眾號轉載此文時,需要在正文前署名,並同時轉載文後的二維碼,否則視作侵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天說錢 的精彩文章:

重磅突發!樓市大拋售來了,國企、央企帶頭

TAG:天天說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