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踢館:武器電子水平只差五年,戰鬥力水平可以差多少?

踢館:武器電子水平只差五年,戰鬥力水平可以差多少?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里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問:堂主總是說電子設備每隔5年左右就會更新一代,而面對如此快的更新速度,相對老式的軍艦或飛機在不大改動的情況下也依然有較強的戰力,那請問這種在電子設備方面5-10年的差距在實戰中會有多大體現?

實戰差距多大啊,那我們就用F-14和F-4來做個對比吧,那時候微電子技術還沒現在這麼發達,進步沒那麼快速。

F-14是1972年服役,F-4差不多是1963年。F-14採用的AWG-9雷達是固態接收機,數字化的脈衝多普勒濾波,高帶寬的行波管發射機。而F-4B的APQ-72雷達,是磁控管發射機,模擬接收設備,數據處理能力差很多。

圖:F-14的AWG-9雷達配合AIM-54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有當年全世界最強的超視距交戰能力,兩伊戰爭期間伊朗F-14的戰果大都是這麼取得的,對伊拉克人形成了很強的威懾力。

反映到實戰,F-14就能在二百公里外發現敵機,上百公里外開始鎖定乃至於打擊,而且還可以捕獲地面附近利用地雜波躲藏的敵機。而F-4發現距離只有幾十公里,打擊距離只有十幾公里,對低空目標完全抓瞎,越戰時期大部分損失就是被米格21從低空躲避繞到背後掠襲造成的。

圖:F-4雖然帶了雷達和紅外製導空空導彈,但它最大的教訓就是不能取消航炮,因為當時的導彈不僅包線小,而且動不動就故障。

這差不多就相當於倆人在夜裡互相追殺,一個只有肉眼,一個帶著夜視儀的差距了。

圖:1967年,埃及海軍導彈艇用冥河反艦導彈擊沉以色列埃拉特號驅逐艦。1973年,埃及人發射的50多枚冥河導彈無一命中,全部被電子干擾誘騙。這才6年而已,王牌武器就過時了。

圖:1984年,美國公司給以色列的F-4-2000改裝項目研製了APG-76雷達,有合成孔徑模式,可以識別地面導彈發射架和假目標,對地打擊能力一下就提了起來,這是美國在海灣戰爭時很多三代戰鬥機都不具備的能力。這就是比F-16又晚了十年的雷達,又上了一個台階。

問:湯汁,能不能詳細的說一下鷹擊18全程是怎麼制導的,40公里處超音速掠海飛行,主動雷達導引頭是如何搜索目標的?

鷹擊18的制導,分成慣性-中繼-末制導三部分。

圖:反艦導彈工作過程的幾個階段。

發射後先利用慣性導航系統朝目標區方向飛行,而其他感測器比如偵察機、直升機等跟蹤目標船隻的運動,把目標船隻的位置變化通過數據鏈發送給導彈,導彈根據這些數據來修正自己的航路。

同時導彈還有航路規劃系統,可以根據突防需求設置若干轉彎點,比如說發射艦位於目標的正南方,卻要故意繞到東邊去打,這就是慣導系統配合航路規劃系統了。還可以在飛行過程中通過數據鏈制訂新的航路規劃。

圖:義大利奧托馬特反艦導彈的工作過程。

到了末端幾十公里,導彈的雷達導引頭開機,就可以搜索目標區域,找到自己要打的目標。這時候就可以進行兩級分離,用火箭部分去打擊目標了。這個也是個很有技術含量的工作,要從一堆目標中選擇自己要打的一個,需要高引導精度讓導彈搜索範圍變小,還要到導引頭有成像能力才行。

圖:美國魚叉導彈的雷達搜索範圍和開機時間。

圖:反艦導彈的工作過程。

問:冷戰時期,蘇聯對歐洲的地面打擊戰略是用戰術核武器進行火力準備,然後坦克和攻擊機平推的戰術。而相對應的,西方國家也有用核地雷等更輕便靈活的核武器進行阻擊的策略。那麼依堂主看,這兩種策略都是引爆核武器,哪一種更有實際意義?

這兩者都沒啥意義……

蘇聯人的核突擊,基礎是北約方面不進行核反擊。如果北約進行核反擊的話,蘇聯軍隊的後續梯隊、補給車隊也得被核武器覆蓋,那損失可比自己不用核武器的時候可大多了,部隊突擊能力會下降很多。而美國人的核武器其實也一樣,如果主動使用的話,那後續上來增援的部隊一樣會被蘇聯人核武器打。

圖:核武器效應試驗中被摧毀的坦克。核武器的殺傷力是非常強的,不管什麼防線都可以炸開,幾百米、1公里左右的坦克也扛不住。

圖:核武器效應試驗中被衝擊波吹翻的蒸汽機車。核彈對軟目標的殺傷範圍很大,5萬噸級核彈也可以達到幾公里半徑,用於封閉突破口是很合適的,可以確保對手的車隊無法通過。

這樣的打法,除了增加自己的傷亡以外也沒啥用。蘇聯人一旦用了核武器,突擊到英吉利海峽的機會其實是降低了。美國人用了,那在德國堵住蘇聯人,需要付出的代價也成幾何級數上升,都是吃虧的。這些核武器其實就是威懾作用,因為你手裡有了,對方就不敢用核武器,那雙方就常規力量見高下。

圖:從雙方核彈頭數量變化看,美國人從70年代中期開始就不相信核武器真的會使用了,於是開始削減。別看蘇聯還一個勁的擴大規模,當時上台的勃列日涅夫根本不想打仗,常規的都不想打,他只是收買軍隊和軍工集團而已。

核武器對抗,其實就是誰弱誰用。因為常規對抗沒有贏的希望,除了核武器就沒其他辦法可想了,才會用核武器。原子彈威力最大的時候,是在發射架的時候,可以互相威懾。而真拿出來用了,那別人也沒路可走也必須用核武器,那就只能是互相傷害了。

圖:朝鮮搞核武器就是典型,在差距極大的力量對比中找准了要害,一下拿到了主動權。如果不搞核武器,那就是伊拉克、利比亞的下場了。

問: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的實力都是靠戰車數量計算的,羅馬也有羅馬戰車,感覺打仗時戰車作用很大。但為什麼到了封建時期和歐洲中世紀,就再沒聽說過有戰車呢。

有個詞,叫做胡服騎射……

馬車這玩意和現在的坦克似的,佔據的道路太大,尤其是駟馬連駕,要佔據四匹馬的寬度,狹窄的道路就很難施展。野戰也沒法適應複雜地形,而且要四匹馬協調一致的發起衝鋒,需要的駕駛技術可不一般啊。

圖:協調不好,或者運氣不好碾到大塊的石頭,馬車就癱在那裡了。

所以你看春秋戰國時期,經常還要說誰是御者,誰是車右,能做大貴族戰車御者的那都是相當有地位的貴族了。

馬是單馬走,方便很多,能適應更多的道路和戰場,而且單人騎馬的技術要求,比一個人控制四個馬車方便多了。而且戰車很難朝正面伸出長矛,這樣就很難利用戰車的衝擊力,不如騎兵拿著長矛對沖有效果。

圖:中國戰車是3人制,拿長戈的在右邊,於是就只能攻擊右側的敵人,對左側的只能靠弓箭,近距離火力很弱。

圖:戰車近距離主要殺傷力來自車軸上安裝的滾刀,橫掠過步兵方陣的時候可以造成很大殺傷。這時長戈反而主要用於自衛。

實際上先秦以後,戰車往往就是將帥的交通工具,還有防禦騎兵時候拿來作為工事使用,而不是用來衝鋒陷陣了。

圖:手推車組成的車陣,可以用於抵抗敵方騎兵衝擊,也可以用於防禦步兵方陣。馬車組成車陣也很方便,而且將它布置在陣地側面伺機衝擊前進中的敵方方陣,威懾能力是很強的。

問:親愛的堂主,北歐維京人地處苦寒之地,怎麼能養這麼多軍事人口?聽說其長劍、巨斧、護甲等軍事裝備都比英國、法國地區的有優勢,北歐這樣的地方怎麼會有足夠的經濟能支撐這些?不光維京人,歐洲歷史上北方蠻族長期吊打西歐,什麼概念?

你要這麼算的話,那蒙古人的騎兵數量是不是也很誇張?

其實都是一樣的,因為窮,所以社會分工不明顯,而且所有男丁都必須投入搶劫,才能保證有足夠的食物生存。

圖:維京海盜平時就是漁民,要搶劫了就是海盜,平戰完全一體。蒙古人平時是牧民,打仗了就是騎兵,也一樣是全民皆兵。

而且窮不代表軍事資源缺乏,就像馬在漢地很值錢,在蒙古就到處都是一樣,維京人生活在北歐,他們有豐富的鐵礦、木材,可以用來冶金,生產優質的塊煉熟鐵,兵器成本比起缺乏燃料和礦石的西歐便宜多了。就跟蒙古人一樣,既然缺吃少穿,卻武器很多,那自然就只好去搶劫了。

圖:北歐的挪威和瑞典主要是峽灣地形,山上到處是原始森林,有的是木頭,靠近海運輸也很方便。而挪威直到二戰時都是德國鐵礦石主要來源,鐵礦顯然不缺。

另一方面,他們的生活原始,很多平時生活的行為就是軍事化訓練。狩獵本身就是古代的軍事演習,在森林裡面這些維京人經常組織圍獵,那就等於是完成了軍事組織。這一點你看我國東北的漁獵民族也是一樣的,春秋戰國時代也講究四時畋獵,就是為了軍事訓練。

圖:木蘭圍獵圖。打獵要動用大量人手去搜索、驅逐獵物,要用弓箭殺傷獵物,與輕騎兵作戰形式很像。所以清代一直有圍獵的習慣,就是希望以此維持皇帝對戰爭的認識。

圖:歐洲貴族大都是軍功貴族,所以更有打獵的傳統,也是為了培養指揮小規模戰鬥的能力。包括將狗提到很高地位的文化,也是打獵文化養成的。

問:堂主能介紹一下我軍裝備源於矢車菊發展而來的82毫米速射迫擊炮嗎,以前看陸軍有一些裝備,還有就是空降部隊,裝備量不太多,網上對於82速迫褒貶不一。堂主能分析一下它的優缺點嗎,還有它在我軍中的地位是什麼樣的。

82速射迫擊炮,是給82迫擊炮加上一套自動機,能以很高的射速連續四發炮彈,這樣炮彈落區附近就很容易被多發炮彈覆蓋。對於缺乏掩護的人體還有輕型掩體來說,四發炮彈擴大的殺傷範圍是很大的,效率相當高。比起單發120毫米迫擊炮彈來說,四發82毫米迫擊炮對輕型目標殺傷效果更好。

圖:蘇軍矢車菊速射迫擊炮,一開始是牽引式的。它的優勢是射速超快,可以在最有效的前半分鐘內發射大量炮彈,同時比同等投射能力的82迫節省人力,而且有直射能力。

不過問題在於,戰場上往往不止輕型目標啊,還有大量的堅固掩體、戰壕等等,這些任務都必須交給100/120毫米迫擊炮來處理。這樣的話,82速射迫擊炮就沒法取代100/120迫擊炮。

同時他的重量又太大了,不像普通82迫擊炮那樣可以扛著走,這樣等於就是上下不靠,很尷尬。

圖:我軍PCP001型82速射迫擊炮是裝備輕裝摩托化部隊,搭載在輕型越野車上。這種部隊的公路機動性很強,也不指望對付什麼強有力的敵人,主要就是低強度的反游擊戰,所以也夠用。

圖:美軍120自行迫擊炮,這已經是最輕便的構型了。因為120迫擊炮后座力大,所以不能直接安裝到輕型車輛底盤上,於是反應速度就慢很多。輕裝部隊為了提高被伏擊時反應速度,只好犧牲毀傷威力。

圖:美軍輕裝部隊在車上裝備12.7大口徑機槍和40榴彈機槍,這兩者的射程都比較小,不到2000米。而82速射迫擊炮可以打5000米,覆蓋範圍大得多,交戰時自己更安全。

迷你踢館

問:我來踢一次館。美帝在阿富汗剿匪,搞了17年還沒消滅塔利班。與之相反,我國在50年代派公安部隊剿滅國內匪患,那可是沒幾年就平定了。50年代我軍是啥裝備,現在美帝又是啥裝備。難道美帝陸軍真的是戰五渣?

游擊隊最怕什麼?最怕活動地區找不到支持者,當年抗聯在東北是怎麼受挫的?就是冬季大雪封山,沒法在村落裡面找到食物之類的必要補給啊。

圖:尼魯法爾-拉赫瑪尼是阿富汗軍隊中唯一一名女飛行員,在美國完成訓練後,她卻以擔心性命受威脅為由,向美國申請庇護。這個事情說明,美軍根本無力在阿富汗建立新秩序。實際上,美國從來沒有在落後國家和地區建立新秩序的成功案例,它的社會結構就無法複製。沒有人們認同的新秩序,那就只能維持舊秩序,於是老的東西就不會被根除。

問:堂主,看完夏威夷核彈消息的新聞,感覺如果換成我們的話,民眾在面對這種信息時的反應能力和疏散能力都要更差。請問在收到這種預警時(演習或是實彈),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大城市中哪些地方可以用於抵禦核彈爆炸的衝擊和輻射?

實際上以前都有民防教材的,比如說背向爆心卧倒之類。可以躲到地下車庫裡面去,這樣空爆原子彈很難直接殺傷。

問:堂主好,請問潛艇如何進入修在山體內的洞庫,又沒有駕駛台,如何看到通道?謝謝

就跟軍艦一樣啊,軍艦的舵手實際上往往也看不到的,而是根據在瞭望位置上的船長大副的口令控制舵輪。

圖:駛入法國沿岸洞庫的的德軍潛艇,是在水面上自己開進去的。

圖:塞瓦斯托波爾的潛艇洞庫入口,就在山體靠近海面的位置,圖片右側。

圖:洞庫入口前方有一條很短的水道連接海洋,潛艇值更官在指揮台上目視觀察,遙控舵手操舵。如果需要,可以由拖船協助定向。

問:請問堂主,當敵我潛艇膠著時,如何確保我方潛艇不會被誤傷呢?美軍是僅靠水聲敵我識別,還是依靠更加先進的海底通訊系統呢?萬一發現極弱的信號 還無法分清敵我,又該如何處理呢?美軍是否有類似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呢?

確定身份再攻擊,殺傷區內有友軍就先不發射,不然的話誤傷幾率很大。

問:堂主,昨天看了我堂轉載的一篇報道我國快舟21、快舟31的文章,這其中提到了「快舟21的20噸運力,已經逼近長征5號」,這是否代表著日後中國的空間站甚至登月都可能由快舟系列來完成?請您介紹一下同屬於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快舟系列與長征系列是什麼關係,以及長征5還有東山再起的時機嗎?

快舟21其實類似美國太空梭的助推器,美國登月計劃當初設想的載人部分就是用太空梭助推器改改打載人飛船上去,在軌道上跟奔月飛船對接。

圖:美國戰神1火箭,1級發動機是用太空梭固體助推器改裝的。

長征品牌是航天科技集團的,所以航空科工集團想搞運載火箭要自己再搞出個快舟品牌,兩碼事……

問:堂主,吃我一腳。總是說輕水反應堆、重水反應堆。何謂輕水,什麼又是重水,求做答!

輕水就是我們普通喝的水,一氧化二氫。而重水的裡面也是一氧化二氫,不過氫是氫的同位素氘。氫有三種同位素,氕、氘、氚。氕就是普通的最多的輕,只有一個質子,氘是一個質子一個中子,氚是一個質子兩個中子,所以原子量分別是1、2、3,對於下面的筆畫數。

問:堂主,請問二戰時軸心國在面對同盟國的海上封鎖時,如何維持從海外獲得戰略物資?據說德國在戰時仍然能從海外進口橡膠這樣的戰略物資,這是怎麼做到的?

美國參戰前要求交戰國自己承運,偶爾有德國潛艇溜過英國封鎖線到美國買買買,美國參戰後這條線自然就斷了。另外西班牙這種國家是中立國,也要為德國做海淘代購。

問:堂主,本人物理學的不好。想問一下,在中美反衛星技術日益成熟的今天,打起衛星來可以說難度很小了。這樣的話就產生了3個問題:即使可以迅速的補充衛星,可是軌道還是會被之前衛星的殘骸佔據啊,破損的衛星恐怕很難控制其自毀吧?近地軌道的數量是無限的嗎,由此產生的大量太空垃圾由誰來處理;高軌衛星現在有辦法對付嗎?謝謝堂主。

都開戰了誰還管這個,不處理也可以理解。反高軌道衛星也可以搞,就是用多級火箭送個載荷上去,只是對火箭要求高,而且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飛到。

圖:蘇聯反衛星衛星,可以用來對付同步軌道衛星。因為軌道高度大,所以直接上升的導彈不大適合,對重量要求太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武堂 的精彩文章:

中國為何沒買「逆火」轟炸機:因為有樣東西俄國堅決不賣

TAG:講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