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馬雲說要拆校並校,蓋宿舍買校車,鄉村教育這樣做靠譜嗎?

馬雲說要拆校並校,蓋宿舍買校車,鄉村教育這樣做靠譜嗎?

馬雲原本就是英語教師,所以對教育問題頗為上心,微博名直接就是 @鄉村教師代言人-馬雲 。

而現在,在2017馬雲鄉村教師獎年度頒獎典禮上,馬雲再次大談鄉村教育,直言建議推起並校機制,能並的都並掉;推動寄宿制,指定校舍標準;買校車,解決學生接送。

拆校並校,這早就是十年前就開始在做的事情了,後來出現了一些問題,拆並得速度放緩。如今馬雲拉來一眾企業家,再次提倡拆校並校,推動學校寄宿制、購買校車等,以此方式參與鄉村教育改革發展。可以肯定,馬雲以及一眾企業家的初心是好的,但是,這樣搞到底靠譜嗎?

我出生在魯南鄉村,經歷過當地學校的擴建和拆校並校,所以就想講講個人看法。

第一,鄉村拆校並校已經完成,寄宿制不符合實際情況,但的確需要校車。

雖然有計劃生育約束,但農村家庭基本都是超生的,尤其80年代出生的,基本每家的兄弟姐們都有2-3人。所以,我們那裡的多數村莊小學為了滿足80後的上學問題,幾乎都進行了一波校園擴建。我當是在讀的小學就擴建了4間教室。

但是,當第一波90後開始進入學齡階段的時候,這一批人中獨生子女的數量占絕大多數,學生數量開始斷崖式減少。大概在2000年前後,各村莊的小學生源普遍不足,開始出現相鄰的三五村小學合併。當00年後那一波開始上學的時候,生源再次減少。

大約在2006-2007年,當地拆校並校進入高潮,新開地建立了一個新的中心小學,用來覆蓋當地十幾個村莊的學生,原有各村校舍全部荒棄。最近兩年雖然偶而會出現生源不足的問題,但基本能保持平衡,減少速度不是很明顯。

這雖然是一個事例,但事實是它代表了像魯南地區一樣的人口密集度區域的整體情況,即拆校並校已經完成。所以,拆校並校要因地因情。

另外,在當前的農村校園環境、農村生活環境下,寄宿制也不符合實際情況。一方面,需要一大筆投資建設宿舍,並需要持續投入資金用於管理和運營,會增加學校的額外支出。另外,農村的生活環境、習慣和人文條件下,尤其小學生不具備獨立的寄宿能力。

比如,孩子衣裝的換洗、孩子生病了怎麼辦,更別說寄宿制給孩子們帶來的孤獨、恐懼、家庭溝通缺失、焦慮等等心理問題。

當然,我相信老師們會細心的照顧這些孩子,但我不相信他們能從老師那裡得到比來自父母更多的關心和安全感和歸屬感。

當然,寄宿制還會增加農村家庭的教育成本,這一點必須考慮進來。

不過,馬雲說的校車問題很符合鄉村教育需求,家長們不用迎風冒雨的接送孩子,對孩子來說也更加安全。但如果校車的運維費用、接送費用最終堆加到家長身上的話,怕是需要重新衡量。

第二,國內出生率已基本穩定,一孩數量的減少已經被二孩填上了。

拆校並校前提是生源減少,但是從目前國家的統計數據來看,這些年國內新生兒的增長進入了一個平穩期。

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我國近30年的人口出生率已經從上世紀80年代最高的23.3‰,降低到如今的11‰-13‰之間。尤其進入21世紀後,基本保持在這個區間之內。

雖然有分析稱,擔憂計劃生育會導致出生人口的斷崖,但隨著我國雙獨二孩政策、單獨二孩政策,以及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已經緩解了一孩出生數量減少帶來的影響,開始進入人口均衡發展。

據國家統計局1月20日公布的最新數據,2017年我國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43‰,相比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萬人,12.92‰的出生率,歲有小幅下降,但仍然保持在合理範圍內。從2002年的12.86‰,到2010年最低時期的11.9‰,21世紀後的中國出生人口十分穩定。

這就意味著,生源穩定,任何大幅的拆校並校或擴建都是一次資源的浪費。

第三,拆校並校不能心有旁騖、不是大拆大建,要問問家長怎麼看。

城鎮化發展以及人口數量問題導致的拆校並校是沒有問題,也是必須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確實起到了集中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但是,拆校並校絕不能心有旁騖、不是大拆大建,要問問家長怎麼看待。

馬雲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改變鄉村教育,尤其是貧困地區,但是單純的馬雲公益基金和一批企業家的捐贈是遠遠不夠的。

拆校並校給家庭帶來的最直接影響是經濟負擔加重,食宿費用、交通費用以及可能發生的周邊費用等等。有一些調查顯示,寄宿制會讓這些家庭每年每學生平均多花費2000元左右。如果是兩個孩子的話,就是4000元。這絕不是一筆小數目。

相比拆校並校給農村家庭帶來的經濟支出,任何公益基金會的捐贈都不值得一提。

另外,筆者覺得,學校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村莊或鄉鎮甚至城市的中心和靈魂。這一點在大學上體現的最為明顯,比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之於北京;復旦大學之於上海。

而在一個村莊或鄉鎮,小學、中學也有這層意義,它承擔了一個地方文化的積累和傳承,一旦消失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就比如我讀書的小學吧,校園大門上莊嚴的學校名稱和殘留在牆壁上的校訓,教室外牆上板報區域以及從我父親那輩就開始使用的築鐵鈴鐺。

可如今再去的話,你只能看到被用來當作養雞場和豬舍的破敗教室,以及散發出來的滔天臭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象限 的精彩文章:

滴滴違規投放小藍單車,為什麼敢「頂風」而上

TAG:科技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