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門生故吏遍天下,為何卻不敢自立為帝,舉起反清大旗?
1864年7月,曾國荃吉字營、鮑超霆軍等湘軍最精銳部隊攻克金陵城,宣告統治大清東南半壁江山長達14年之久的歷史結束,也使曾國藩達到了人生的鼎盛時期。此時,曾國藩門生故吏遍天下,且手上握有30萬重兵,但其卻不敢稱帝,究其原因,是因為他搞不定這三個人。
第一位即是能力非凡的左宗棠
左宗棠在歷史上赫赫有名,作戰勇猛,屢次建立軍功。曾經領兵保國戍邊,收復新疆,此事件不僅在當時名聲遠揚,在現在也為廣大中國人民耳熟能詳之事。在寶慶會戰中,左宗棠率領一萬多雜牌軍硬是將石達開親率的三十萬大軍打得落花流水;收復杭州戰鬥中,左宗棠楚軍橫掃號陳百萬雄師的李秀成兵團。如此兇猛的作戰之勢,此等軍事指揮能力,非一般人所能企及,連擁有重兵的曾國藩也不能與之相比。假若曾國藩敢在東南稱帝自為,首先起來反抗的便是左宗棠。一是左宗棠心高氣傲,對清朝的中興名臣根本不放在眼裡,怎會容忍得了,曾國藩稱帝!二是曾國藩與左宗棠本就有過節,自幼天王洪天貴生死問題發生矛盾,此後雙方便老死不相往來!曾國藩如果稱帝,左宗棠肯定是首當其衝起來反抗,這點毋庸置疑。三是左宗棠不僅是個能力出眾的將領,而且對清朝忠心耿耿,誓死保衛清朝,不容亂臣賊子隨便造次。
第二位便是號稱東方俾斯麥的李鴻章
李鴻章在許多人眼中,是個不折不扣的賣國賊,簽訂了賣國條約。但李鴻章在歷史上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李鴻章雖然是曾國藩的學生,但他卻有自己的想法,不會甘於屈居於曾國藩的名下,甚至對他曾國藩有取而代之的意圖。1860年,曾國藩被圍困在皖南祁門,形勢岌岌可危,李鴻章卻託故逃之夭夭,自己跑到皖北待著;1865年,曾國藩剿滅捻軍失利,李鴻章趁機取而代之,讓淮軍作為剿捻主力;1870年,天津教案爆發,曾國藩處理不力,李鴻章便接替曾國藩任直隸總督。由此可見,李鴻章對曾國藩並不是忠心耿耿之人,反而是個覬覦其位置的人,如曾國藩稱帝,那李鴻章便會起兵反抗,絕不會服從曾國藩的指揮。
第三位即是九帥曾國荃
曾國荃在湘軍中威望甚高,在上文中提到,太平天國的滅亡跟其指揮關係重大。雖說曾國荃曾向曾國藩提出讓曾國藩在東南稱帝的想法,但這只是一時的擁護。曾國荃雖是曾國藩的親弟弟,但野心勃勃,心狠手辣,且有權有兵,而曾國藩雖說權力更大,可其獨自指揮能力一般,身上帶有一番書生氣息,日後恐難壓制曾國荃,甚至搞不好會為曾國荃做嫁衣。
總而言之,曾國藩作為中興名臣之一,有權有勢,卻不敢稱帝,原因在於其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忠君愛國。而由上文分析,如若曾國藩稱帝,能依靠打江山和守江山的人實在是寥寥無幾,不僅不擁護,還極有可能起來反抗。這種形勢,其確實是不敢稱帝!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