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舊照今觀:煤城石嘴山市大武口的2004

舊照今觀:煤城石嘴山市大武口的2004

2004年的石嘴山市大武口是什麼樣子的?對於善忘的我們來說,已經模糊不清了。

那一年,我從生活工作的東方有色金屬集團公司,以前是叫寧夏有色金屬冶煉廠、研究院的軍工國企調到了銀川的一家媒體當記者。

對這個軍工廠很熟悉的人們都稱之為905廠,當時寧夏青銅峽還有個鋁廠,代號304。這都是國家大三線企業搬遷時代留下的歷史烙印,現在追溯這段歷史的研究者不多了。也只有賈樟柯在其電影《二十四城記》,把一個搬遷至成都的大三線國有企業從極盛年代到衰敗,被開發做地產的這一變遷用紀錄片的手段表達的淋漓盡致。

看著這些照片,2004年好像離現在也不是那麼遠。在很多時候,時間也就是改變著你我的容顏,那些消逝的事物,都是因為人類的活動而變幻得面目全非。

那條曾經繁華的商業街越來越繁華,商鋪林立。最初,它就像一個中國的普通的小城市集,市井小販可以隨意在地上支起一個攤子,降價,賤賣,之類的廣告語以最直接的方式,弄個條幅什麼的就開始吆喝了。街頭賣碟的,賣舊書的,還有那排開一溜子賣涼皮、餛飩的白帳篷攤攤子,白花花的一片。

往市集不遠走到一條主街,是一個教堂。我去哪兒,現在想想,一是去看個住在那的朋友,還有就是那一帶好像是有一家好吃的飯館。記不清了。

教堂這一帶,離我們廠還是有點距離的,所以去一次得想半天,騎自行車就更得想想了。所以每次去,朋友都要帶我去館子里點點兒好吃的。喝上幾杯。

大武口的2004年已經有大的零售連鎖超市進駐了。

武當廟是我常去的地,去那兒其實不是燒香拜佛,是自己有爬山的習慣。

從五六歲來到寧夏這個在賀蘭山下的軍工廠,不遠處的山對我們來講是個永遠的誘惑。 很小時就往山裡跑,這個習慣一直到初中,高中,上班。

上學時,下午一放學,四點多的樣子,就和同學好友騎上自行車,也就半個多小時,就到了武當廟門口,把車子往那一放,就到廟的後山了。一般是要在一個修建的很氣派的革命烈士墓前坐會休息會,據說這個地方是為石嘴山市發展做出很大貢獻的一個領導,大概是高節。

說是墓地,其實是個紀念的場所,每逢節假日,大武口人都會爬山,和家人朋友,甚至是單位組織,都會在這個地方,找地坐好,拿出麵包啤酒涼皮火腿腸飲料之類的,在這野餐什麼的。因為這個地方位置好,向下看,就是能看到大武口這個工業小城的面貌。

現今武當廟已經不是那會的樣子了,去過一回,修葺的頗為豪華氣派,門口支了一個什麼神像,牆面也重新粉刷。門票開始收了,一派香火很旺的樣子,尤其是逢節假日,廟會,擺攤設點,人群熙熙攘攘,求神拜佛的車流,把路擠的水泄不通。這個廟不再是以前那個在山中可以暮鼓晨鐘的安靜的寺廟了。

世事也就如此,記得就記得,不記得,或是不想記得,也就一下子過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原音 的精彩文章:

TAG:原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