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協和醫院:只吃粗糧也有危險!

協和醫院:只吃粗糧也有危險!

有一位專家在《養生堂》出現了60次,他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傳遞健康的營養知識,他說營養是有溫度的,「於悅組合」離不開電視機前每一位觀眾的支持。從今天開始《養生堂》走進十年之《老友相伴》系列隆重推出,邀請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於康教授,為您帶來《老友相伴之走出營養新誤區》。

一、生活中主食的營養誤區

1、進口大米比大陸大米好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北京協和醫院營養主任醫師於康教授說只要是全世界的大米,它們的營養含量是相似的,大米里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當然也有一些蛋白,但和雞蛋、肉類相比是沒法比的,很少。它是植物性蛋白。所以大米最主要的作用不是提供蛋白,而是提供給我們人體最基礎的能量。

2、粗糧可以輔助的降低我們的血糖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粗糧和細糧里都含有相同量的糖,這裡的糖指的是碳水化合物的多糖。粗糧和細糧在等量的情況下所含的熱量是一樣的,不存在粗糧含的熱量低的問題。所以說如果你的粗糧吃的量超過你需要的話,一樣會長肥。有個名詞叫粗糧型肥胖就是這樣的誤區所造成的。

但為什麼有時候血糖高的時候會建議吃一點粗糧,這是因為粗糧里含有一定量影響糖分吸收和釋放的物質,那麼這些物質使得你吃了粗糧以後,餐後血糖上升的幅度會小一點。也就是說粗糧的血糖上升指數小。

粗糧不是降糖葯,也不是胰島素,它沒有能力把血糖降下來。它只是兩者升血糖速度比起細糧來升得慢一點。但它同樣是上升的。

在這裡,於康教授特別提醒中老年朋友,粗糧對消化系統要求較高,消化不好的人吃粗糧的話會加重胃的負擔,引起反酸燒心等問題。

3、粗糧細做才有營養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我們為什麼會產生粗糧細做的概念,是因為粗糧太糙,有的人吃的時候會剌嗓子眼,所以把它細做,吃的時候口感會好一點。

可是這樣做是不對的,它不僅會使粗糧的營養優勢消失,而且會隨之帶來相應的麻煩,如在粗糧里加入很多糖,這樣才會吃起來很甜。但這樣會使粗糧的營養下降,還會增加升糖指數,帶來疾病。

4、面比米更有營養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實際上面和米的營養價值是非常相似的,所以沒有高低之分。於康教授建議不管是吃米還是吃面要粗細搭配,不能只吃精面精米。

5、紅糖更營養更滋補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紅糖和白糖都是一樣的,只不過紅糖是沒有經過純化的。紅糖和白糖都容易使血糖上升指數快,吃的量大會產生很多麻煩,糖的消耗需要B族維生素,就會使B族維生素營養不良,吃飯之前吃太多的含糖食物,會抑制食慾。

紅糖補血是因為紅糖里含有鐵的成分,但含量很少,吸收率很差。所以說紅糖補血只是心理上有安慰。

糖是一個純能量物質,沒有任何營養元素。

二、吃粗糧的幾點建議

1、吃粗糧要適量:每天50克

2、粗糧蒸著吃最好。

3、吃玉米的講究:玉米粒根部有很多營養,有非常好的油脂、維生素E等。

4、玉米能夠抗癌(是抗癌食物之一):玉米里有很多抗癌成分,有谷胱甘肽、維生素E、多不飽和脂肪酸等,玉米是一個含有很多抗氧化成分的一個很好的粗糧。

注意:玉米要充分咀嚼,否則老年朋友會得像腸梗阻等疾病。

5、減少一半的粗糧,吃一根玉米是很好的粗細搭配。

整理:京視傳媒 李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