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國外「兒童邪典視頻」流入蔓延,當心你的孩子捲入Elsagate
Elsagate,一度在海外引起輿論嘩然的「愛莎門」。「愛莎公主」(Elsa)是迪士尼動畫影片《冰雪奇緣》的女主角,「門」(Gate)在西方有一種含義表示「廣泛傳播的醜聞」。
每次看到那種傷害孩子的新聞
都會讓我們非常憤怒
可是近日在網上流傳的一種視頻
讓人憤怒之餘
更嚇出了一身冷汗——
簡單地說,就是這個叫Laura的家長給寶寶隨機點播了一集《小豬佩奇》,就走開去忙自己的事情。
沒想到這個披著「豬皮」的,竟然是一隻充滿成人世界惡意的「魔鬼」——在電腦傳出的慘叫和女兒害怕的哭聲中,她看到屏幕上的畫面,竟然是面目猙獰的牙醫拿著手臂粗的針管,不斷扎向尖叫痛哭的佩奇。
更讓人不安的是,除了小豬佩奇,還有許多我們熟悉的卡通人物也被這樣二次「塑造」,甚至還衍生出了關於捆綁、虐待、流血的內容和真人動漫。
「兒童邪典視頻」已流入中國
曾經一度讓國外輿論嘩然的「兒童邪典視頻」。現在已大規模蔓延到中國!
如果只是粗略瞄一眼畫面,各種卡通人物打打鬧鬧,似乎不足為奇,家長們很可能,一晃而過。只有當你仔細觀看劇情,才會震驚錯愕,進而感到可怕。在這些視頻舒緩的背景音樂和「罐裝笑聲」中,卡通人物們卻在……
喝酒▼
抽煙▼
裸露▼
使用利器和流血▼
詭異情節▼
還有與性有關的各種事情▼
▲這就是一度在海外引起輿論嘩然的「愛莎門」。
2017年,西方最大的視頻網站YouTube的兒童頻道(YouTube Kids)上,突然出現大量以卡通或兒童劇形式呈現,卻表現大量色情、血腥暴力、恐怖、虐待等等兒童不宜情節的視頻。
由於YouTube以演算法自動向用戶推薦視頻,兒童在看正常早教內容視頻時,就很容易被跳轉到這些視頻。
而且,這些視頻往往以「早教」、「認字」、「認識形狀和顏色」等等作為「搜索關鍵詞」,配音配樂也非常舒緩友好,類似普通的兒童早教視頻,甚至時常有一些兒童的「罐裝笑聲」。
這些視頻正毒害著你的孩子
有網友搜索了下,發現就在幾天前,一位ID為「肉呆大魔王」的網友披露過更多令人不敢相信的內容——
這篇文章原文發表在國外著名社交網站Reddit 上,由網友翻譯成中文。
文章講的是一個動畫剪輯師發現自己的公司不太對勁。
比如,幾次在工作郵箱里收到詭異的兒童視頻,公司高管在集體觀看虐童視頻被辭退......然後,他又發現自己五歲的侄女在 YouTube 上觀看他之前所在公司製作的動畫片。仔細了解才知道,這些都是以兒童熟悉的卡通人物包裝的,帶有血腥暴力或軟色情內容、甚至虐童的動畫或真人小短片。
這篇文章來自 Reddit 的「NoSleep」版,一個「追求真實感的恐怖小說版塊」,文章有可能是虛構的。
然而,這篇文章的故事背景卻是真實存在的:據網友爆料,在 YouTube 上,以兒童特別是幼童為目標的此類明顯兒童不宜的荒謬視頻,確實大量、廣泛的存在。
米老鼠被一輛車撞得血濺路口↓↓↓
這些視頻的角色都直接取材於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動畫片,現在卻被各種折磨、虐待......視頻普遍帶有恐怖、驚悚以及各種不符合人倫常理的荒謬劇情......
然後更嚴重的情節也出現了——直接讓孩子出鏡↓↓↓
而這些「兒童邪典片 」,卻都正大光明出現在了適合兒童觀看的視頻分類里,有的還被打上了「教育」、「幼兒教育」的標籤。
一旦小朋友觀看了幾部視頻之後,平台就會給你推薦更多同類視頻,然後觀看量越來越大(有些播放量甚至達到數百萬)......整一個惡性循環!
小朋友們就這樣觀看了一部又一部的有害視頻,大腦吸收和處理著劇中角色瘋狂的動作、荒謬的行為,並不斷鞏固著這種危險的認知:暴力和性很好玩很正常;流血很好笑……
而這正好給犯罪分子提供了契機。從視頻回復來看,確實有很多不當癖好的成人很享受,並要求拍出更多這種影片。
在社會各界的強烈抗議下,YouTube 開始大規模下線這類視頻、封禁賬號。到去年 11 月,YouTube 宣布刪除了超過50個頻道、15 萬個視頻。
誰曾想,這些在外網上被慢慢打掉的視頻,悄悄從國外流入了國內!
網友@陽陽來一桶 在視頻網站上的搜索
網友@肉呆大魔王 在視頻網站上的搜索
在其他視頻網站搜索,同樣可以得到大量含有暴力或軟色情元素的小視頻。
隨著事件的發酵,大部分主流播放平台已經開始自查,對這些內容進行刪除下線。但還是有很多裹挾著噁心內容、容易被忽視的「漏網之魚」存在。
小豬佩奇、艾莎公主、小馬寶莉、迪士尼……這些打著「兒童」、「動畫片」標籤的分類下、推薦播放列表中,孩子們愛看的、我們記憶里那些美好的經典的,全部中招!
並且它們的背景音樂里,總是充滿了孩子的笑聲和兒歌,如果沒有陪著孩子,你永遠都知道他到底看到了些什麼!
隨手一搜關鍵詞,就能看到這些視頻,而且很多播放量都有幾十萬,想想都可怕!
這些刺激眼球的畫面、驚人的播放量,讓人忍不住憂心忡忡:兒童內容分類下、播放列表裡、或者是孩子無意的一次點播中,曾經有多少孩子受到過心理上的傷害?
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YouTube Kids 全球負責人 Malik Ducard 表達出了一種令人感到無奈的態度:對於這件事情,平台的能力和責任有限,想要改變這一情況,「家長才是推動者」(parents are in the driver』s seat)。
面對這樣的甩鍋言亂,憤怒尷尬又無奈。希望大家發現這類不良視頻的時候,多點幾次舉報。要知道中國 18 歲以下青少年網民的數量有 1.7 億人,中國一線城市的兒童平均每天要花 3 個半小時上網。請讓孩子遠離這樣的暴力兒童視頻!
讓孩子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雖然大家都在痛斥那些為吸引眼球不負責任製作和上傳者、指責沒有做好內容檢查的各大平台。
但現在對每個家長更緊迫的,是趕緊檢查一下自己電腦上、ipad里的視頻播放記錄;
也不要再忽視對孩子的陪伴、不要把他一個人丟在ipad前、把動畫片視為萬能解藥,不要不經過仔細篩選就讓孩子隨便在電腦上點播觀看。
我們建議:18個月以下的嬰幼兒最好不要看電視;18個月至2歲的孩子每天的屏幕時間也不能超過1小時。
而且在孩子看電視的時候,家長們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掌握主動權,做出每周看電視的計劃,選擇那些鼓勵好行為的節目;
節目完了就關掉電視,家長要做好表率,不要沉迷於電視;
千萬不要讓電視成為保姆,寶寶更需要的是和家長之間的其他親子活動,比如搭積木、講繪本;
最重要的是,家長應該挑選適合的節目或視頻,並跟孩子一起看,幫助孩子弄明白看的是什麼內容,而不要把看電視、看動畫片變成讓自己脫身的方式!
我們曾經為了保護孩子竭盡所能:把家裡的插座、尖角封死或包裹,怕他不小心磕到碰到;
認真考察幼兒園的每個細節,怕他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受委屈;
每次出門都要一遍遍強調遵守交通規則、乘坐電梯要注意……
萬萬沒想到,就在我們眼皮子底下,罪惡之手悄無聲息的擄走了孩子心靈健康。
對影視作品法律法制的完善、升級各大平台的監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作為父母的責任。
對電子產品的出現,我們充滿感激——它提供了更豐富的資源,也解救了很多個我們在孩子和工作間焦頭爛額、分身乏術的尷尬時刻。但請一定不要忘了:孩子是我們的孩子,不是電子產品的孩子。
孩子們並不缺好的教育資源和娛樂方式,我們有非常琳琅滿目的書籍、原版繪本、益智玩具、正版DVD、經典的優質的動畫片,甚至網路上數以萬計的好的科教系列兒童片。
你的孩子,現在是什麼審美,將來就是什麼人。千萬別覺得孩子小,還不懂,隨便看看唄,那你就錯了。別忘了,有關部門雖然多,關鍵時刻還得靠自己。
與邪惡爭奪孩子的戰鬥
我們必須寸步不讓!
本文來源於 | 哈哈兒童網,僅供分享,侵刪。


TAG:搜狐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