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介石葬禮上,張學良送了一副輓聯,僅僅16字,卻令人吃驚

蔣介石葬禮上,張學良送了一副輓聯,僅僅16字,卻令人吃驚

1975年4月5日中華民國總統,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介石在台灣去世,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蔣介石從當時黃埔軍校校長開始,到1949年敗退台灣,在這長達20多年的時間裡,他參與了北伐革命,國共內戰,抗日戰爭等一系列的重大歷史事件,對中國的近代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的去世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蔣介石

在蔣介石的發跡道路上,他要感謝一個人,這人就是張學良,1930年他和李宗仁,馮玉祥以及閻錫山的中原大戰時,要不是張學良及時出手,當時戰敗的就是蔣介石了,歷史上也就不會有後來的蔣介石了,因此蔣介石在內心十分感謝張學良,兩人還結拜為兄弟,張學良東北軍的歸順,讓蔣介石的實力進一步大增,後面也就沒有哪個軍閥能和他抗衡了。

張學良

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兩人的政治意見發生了巨大的分歧,蔣介石執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把主力用來對付共產黨,而張學良則認為日本人是當前中國最大的敵人,應該和共產黨聯合共同抗日,當然蔣介石沒有聽取張學良的建議,無奈之下,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兩人在西安發生兵諫,強行扣押了蔣介石,逼迫蔣介石最終同意聯共抗日。

張學良和蔣介石

蔣介石雖然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同意了聯共抗日,但是在蔣介石的內心中,共產黨才是他的心腹大患,這點並沒有改變,另外張學良竟然以下犯上扣押自己,使得蔣介石大為震怒,事後便把張學良軟禁起來,時間長達52年之久,楊虎城則被蔣介石下令秘密殺害。

蔣介石和張學良

1949年蔣介石敗退台灣以後,張學良也被帶到台灣繼續軟禁起來,蔣介石不是沒想過要殺掉張學良,只是礙於宋美齡的擔保和遊說,不敢下手而已,而此時的張學良對蔣介石的態度也很複雜,他為「西安事變」付出了一生的代價。1975年蔣介石去世,台灣當局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在葬禮上作為蔣介石老友的張學良,邁著沉重的步伐來到了蔣介石的靈位前,送上了一副特殊的輓聯「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讎仇」,僅僅16個字,卻道出了他和蔣介石的一生恩怨情仇,令人吃驚。

蔣介石葬禮

1990年起,張學良獲得了自由,他和趙四小姐一起去了美國,在美國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後時光,2001年10月14日病逝於美國顫香山,享年101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布衣雜談 的精彩文章:

宋美齡為何不願意與蔣介石合葬台灣?真實原因有三點

TAG:布衣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