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到底誰該打夜場?

到底誰該打夜場?

近期,澳大利亞開啟了「燒烤模式」。在澳網征戰的選手們不得不在極端天氣下作戰,關於「誰該進夜場」的話題也成為了墨爾本公園的焦點。

每年一月,迎來夏季的南半球開啟燒烤模式。墨爾本公園內,澳網如火如荼地進行,對於球場上征戰的選手來說,比賽中他們不僅要面對來自對手重炮般的發球、犀利的底線進攻,還要時刻與高溫作戰。

在上周后半段,氣溫一度高達39度。接受太陽炙烤的球員們不得不採取各種措施散熱,並降低高溫對擊球狀態的影響。在周四結束的第二輪比賽中,負於德約的孟菲爾斯就這樣說道:「我感到頭昏眼花,我想有40分鐘我中暑了。」德爾波特羅也表示:「這種情況難以打球,溫度太高了,你看座位席,也沒有人在那兒看球。」英國雙打選多姆則表示:「我倒地的時候用手撐了一下地面,再站起來接球的時候就有些困難,場地太熱把我的手都燙傷了。」

(一位攝影師在陽光下用毛巾蓋住全身)

是的,高溫不僅極大程度地限制了選手的發揮,就連在場邊觀戰的球迷也不能倖免。一位球迷就這樣描述道:「球場里的座位很熱,就像在燃燒一樣,如果你去觸碰它們,你會覺得你的衣服像燒起來一樣。我都塗了6次防晒霜,並且還用冷水不斷地灑在身上降溫。」

不少球員也對高溫帶來的健康問題提出了擔憂,德約就這樣說道:「就像其他全球性的運動一樣,這項運動也逐漸變為一種產業,但是同時,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健康,以及到了我們30歲、35歲或者退役之後會發生什麼。」納達爾也表示:「我想這是一個有關健康的問題,有時候我喜歡在天熱的時候打球,但如果太熱的話,這就威脅到了健康。如果球館是有頂棚的話, 那為什麼在極端天氣的時候不打開頂棚呢?」

其實,高溫幾乎是每一屆澳網球員們必須面對的話題。在1998年澳網就引入了「極端高溫政策」並在2015年進行修整,根據該項政策,一旦氣溫超過40度比賽就將暫停,不過對於正在進行中的比賽而言,如需啟動極端高溫政策,須在雙方選手局數達到平分或搶七後才可中止比賽,而頂棚是否關閉的決定權也在裁判手中。

今年,關於高溫的話題又上升到了有關賽程設置的討論。相較日場,夜場的溫度和環境條件更加適宜,更有利於選手發揮。可是僧多粥少,能被安排在夜場出戰的選手寥寥無幾,於是關於「誰該排進夜場」的話題就成為了第一周的焦點。

被問及相關問題時,納達爾否認了日場與夜場出戰的區別:「說句老實話,中間有一天休息的時間,那就沒什麼區別了。你和你的對手都在相同的條件下。如果第二天有比賽,白天還是晚上打那也許是有區別的,而休息一天的話我不覺得會有什麼影響。」當被問到為什麼有些選手在夜場出戰時,納達爾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為什麼有些選手打夜場,有些選手打日場,因為有電視轉播,有票房,比起其他球員,一些球員的號召力更高,這就是為什麼有些選手在黃金時段出場而其他人不是。這很容易理解,與公平無關。」

網壇名宿麥肯羅也在電視節目中談到這個問題,他指出:「賽程的制定就是一場商業博弈,費德勒就是網球圈的黃金鵝(golden goose),他在比賽有眾多觀眾觀看,無論這是否出於他的要求,就是這麼簡單。這是否公平?我不知道,但生活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在今天下午進行的男單第四輪比賽中,費德勒就被安排在了日場第三場亮相。最終他三盤輕取小將弗科索維斯,晉級下一輪

網球,作為一項商業化程度較高的運動,對組委會而言,很難不把收視率、票房等因素列入考慮範圍之內,但如何在同時最大程度地保證選手的健康以及賽事的觀賞性,也是當下球迷所關注的。對於運動員而言,環境、氣候也是競技體育中的一部分,在艱難環境下克服困難,挑戰自我,不也是競技體育的魅力之一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球大師 的精彩文章:

30歲的莎拉波娃,路在何方?

TAG:網球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