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和馬勇聊聊你不知道的戊戌變法

和馬勇聊聊你不知道的戊戌變法

傳統歷史敘事中,對1898年戊戌政變是這樣描述的:

「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勢力向以光緒帝為首的改良派勢力發動的一場血腥政變,政變的結果是,持續了百餘日的戊戌變法宣告失敗,戊戌六君子被殺,康有為、梁啟超等逃往國外,光緒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軟禁於中南海瀛台,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勢力重新掌權。」

維新派人士中提到頻率最高的兩人便是康有為與梁啟超。

但真正回到歷史材料,好像康梁在裡面的角色並沒有這麼重。

這場變法本來應該是怎麼樣的?為什麼兩個人的角色在變法中越來越強、越來越強,最後竟然成為這兩個人去主導了這場變法?

戊戌變法史權威敘述體系的形成大概與《戊戌政變記》有關。書本的作者正是參與百日維新的梁啟超,其中所含的情感態度,不言而喻,肯定是偏向康梁的。

《戊戌政變記》中強調了帝後矛盾這一問題。

馬勇老師認為帝後矛盾的說法,來源是張蔭桓,但梁啟超在書寫時將它誇大了。戊戌變法中,帝後其實矛盾其實並沒有這麼激烈,我們今天不應該誇大二者的矛盾。

清朝的政治集團中,的確有"帝黨"和"後黨"之分,但這並非慈禧與光緒的本意。

「政變之總原因有二大端。其一由西太后與皇上積不相能,久蓄廢立之志。其二由頑固大臣痛恨改革也。」

——《戊戌政變記》

有學者認為,戊戌政變後,康有為在英國使館的保護下經香港逃到日本,似乎背後有英國勢力暗中協助,頑固守舊派背後則是有有沙俄勢力協助。

馬勇老師認為,這樣的表述是帶有想像色彩的。當時各國在亞太地區利益上都有衝突,守舊派與俄國關係緊密更多是一種本能的反應。

歷史上,這些國家並不願意去干預中國的內務,出於自己的利益,他們希望的中國,政治環境是穩定的,政府是有力量的。

那麼,為什麼康梁二人會選擇這樣的敘事模式呢?

作者簡介

花木僧

本愛哲學,

為西方哲學碩士,熟讀康德尼采哈耶克。

後移情歷史,

尤喜晚清民國之交,

世事動蕩,人生起伏的時代畫卷。

讀近代史博士,

感慨學界研究與大眾認知的巨大鴻溝,

立志將

最新的研究發現,

最嚴謹的歷史考證,

最準確的歷史真相,

用淺近的語言,

流暢的文字,

動聽(自認)的聲音,

向喜愛近代歷史的讀者傳播。

友人對此的精確定位是:

精品快捷歷史學家。

誠哉斯言。

歡迎圍觀

花木僧讀民國

有歷史,有歷史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木僧讀民國 的精彩文章:

論收藏,王世襄叫他老前輩

TAG:花木僧讀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