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福州有個林健

福州有個林健

福州有個林健

福州有個林健

林健 字力帆,1942年出生,福建福州人。師沈覲壽、陳子奮。致力研究秦漢篆隸,融於書法篆刻創作之中。出版有《補硯齋書法篆刻》、《臨漢祀三公山碑示範(CD)片》、《補硯齋集臨篆刻文字類編》、《林健篆書千字文》等。

藝術獨白:世上沒有無根之木,無源之水。自古於藝能別開蹊徑者皆學有淵源,貫通古今之變,而成佛作祖。學習書法應倡導真善美,在真善美的前提下創新才有意義。書法藝術以線條為生命,線條與造型相輔相成,所以創新旨在尋常一畫,別具筋骨風神而獨樹一幟。

我自幼遊藝於書法篆刻,不勝愉快。今已古稀,更足以忘歲月,益延壽。

福州有個林健

在當代印壇,出產壽山石的福建,篆刻家並不多,但卻出了三位可以寫進當代篆刻史的人物,老師陳子奮,學生石開,還有石開的師兄林健。

2008年,石開受命主編《中國美術60年》篆刻部分,曆數建國60年最有代表性的篆刻家25人,毫不掩飾對林健的誇獎。

福州有個林健

1942年,林健出生於福州烏石山北麓的三坊七巷間,幼承庭訓,喜好書法。他的父親際陽公乃閩中名醫,喜與藝苑文士交往。林健十歲時,際陽公見兒子私下臨寫顏體楷書,即請沈覲壽先生指授。拜師後,林健寒暑假都到沈府寫顏楷碑帖。心之所好,日書兩三百大字,不以為苦。15歲後漸好篆隸和刻印,後經沈覲壽先生引薦,得以從游金石書畫家陳子奮。在陳子奮指導下,攻讀《說文解字》,並臨寫三代、兩漢篆刻文字,從中領悟篆書盈縮增損變易之法。上世紀90年代至今,他為學日新,手寫的《補硯齋集臨篆刻文字類編》一書,正是他文字學功力的綜合體現。

福州有個林健

他的篆刻曾受其師陳子奮的影響,但最為明顯的師承,當屬齊白石和吳昌碩。林健的印作善於造險,印面文字在造形處理上均有向左傾斜的明顯特徵,在增加畫面動感的同時,也會產生使印面失去平衡的危險,但他能夠採取一些特殊的補救措施,從而轉危為安,化險為夷。他巧妙地把兩漢金石文字用類似漢金文的篆隸相合的手法進行融通變化,字形縱橫交錯,筆畫方圓結合,結體篆隸相參,以自己對入印文字的獨特理解進行極富個性的優化組合,審美感覺上有一種古中透著新,新中含著古的奇麗矯健之感。

福州有個林健

福州有個林健

林健先生的書法一如其印,或曰書法與篆刻高度統一。使人見其印如觀其書,賞其書亦知其印。他常說:「篆從印入,印從篆出。說明篆與印二者相輔相成之關係。學篆與學印,猶如划船必須左右雙槳齊力,此為印學不二法門。篆書之進步有利於刻印演變,篆刻之成績亦有益於篆書創新,篆書形成風格用之刻印則有水到渠成之功。」林健先生的書法作品,文字或跌宕多姿,隨意而成,於變化中求統一;或綢繆正整,屈曲慎密,於統一中求變化。先生還時用隸筆磔法甚或楷書捺法。給人以奇兵突出且渾然無礙之感。雄勁奇肆,饒有金石氣息。

福州有個林健

林健先生平尺吉語書法作品,有一部分齊白石的篆法,也融進了漢簡和伊秉綬筆意。用筆簡潔勁利,下筆毫不遲疑,線型剛銳明凈。線條粗細、疏密的穿插變化恰到好處,柔而不軟、松而不散、細而不弱、密而不過。筆法靈活多變,顧盼生情,挪讓有節,妙筆生花。在大量直筆中時用曲筆,既豐富了線型,又能化呆板為神奇,有的還頗帶漢碑額中的曲筆意趣。加之落款行草書縱然開闊,隨心所欲,簡潔高古。這種隨心所欲,信手拈來,其實是先生數十年功力的厚積薄發,是一種爐火純青,無為無不為的境界。這種平平淡淡的童心意趣,抱元守一的質樸無華,已不單單是一種技術的表現形式,更是一種文化、修養的體現,是一種吃茶悟禪、平和心態的外化。也是林健先生書、印風格有別於他人易識別的獨特之處。其形式感適合現代居室、書齋的懸掛裝飾,深得儒雅藏家的青睞。

福州有個林健

力帆林健先生的生命智慧和藝術思想已圓滿地表達在他的書法和篆刻作品裡,識相者一見便會,雖遙隔萬里而不以為遠。

親近先生之初,其藝術的衝擊感和師道的親切感,常讓我生起訴諸文字的衝動,每次問道歸來都會留意記載。但隨著歲月的流逝,這種衝動也慢慢地湮沒於對他那生命智慧和藝術魅力的享受里了。他本自在,我自歡喜。

庚寅七月既望,先生七秩華誕,我拙陋的文字難以言狀自己的歡喜和感恩,謹集古德語成聯申賀:「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日麗月圓輝壽者相;與古為歡一以貫之,刀精筆勁騰漢時風。」這也是我所仰望的先生的氣象。

福州有個林健

先生以書法篆刻藝術名世,其師從、學問、藝術淵源、發展脈絡與成就,時有知音之評,而我更著意於先生生命和藝術的境界。

先生特彆強調事理通達,致廣大、極精微。我認為這幾乎是他生命和藝術追求的全部。通達、廣大、精微充分表達在他的作品裡,令同道者會心激賞。

先生的通達落實於生命和藝術相統一、敬畏與率性相統一。先生一貫奉持「游於藝」的古訓,為人處世是本分事,從藝是精神寄託;為人強調道德端方,從藝追求自由享受。儒家、道家思想在他的生命里猶如日月同輝,所以其為人傳統,從藝創新卻不讓時賢。敬畏與率性如同大鵬之兩翼,在先生身上得以平衡、並奮。敬畏見於其對傳統倫理、法度的尊崇,對真善美的堅定追求;率性見於其對生活的淡泊、從容,行筆走刀個性的揮灑和張揚、章法的活潑。其敬畏落實於藝術研討與實踐,表現在對經典的悉心揣摩,對先賢教導的遵循,研讀文字以說文為宗,長期集臨篆刻文字;非常重視工具書的作用,隨時查閱,剖析文字形音義理;創作極其嚴謹,構思必悉覽資料,既免於誤記,又期能溫故而知新。其率性突出表現在線條和構圖收放、疏密對比強烈,虛實相生。線條上得勢就發揮,或勁直,或婉轉,劃長線,留塊面,極溫柔又極堅剛,尤以運氣揮灑見長;空間上則騰位挪界,天高地厚,格局宏開。

福州有個林健

人壽年豐

1963年1月發表於《人民日報》

福州有個林健

風雷動 旌旗奮

參加現代中國書道展1976年7月在日本東京展出

福州有個林健

百家爭鳴(封泥拓片)

參加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展覽

1980年5月在瀋陽展出

中庸是大米,先生如是說,體現著他對道德與文化的自覺和堅守。因為統一,所以中道;因為通達,所以思想富有穿透力。思想的穿透力訴諸刀筆,必然使線條和空間充滿整勁和張力,生命力量和智慧化生於書法筆墨、篆刻印文的雄奇與幽默。其穿透力不僅表現在對筆法、刀法、結構、章法的瞭然洞達,還表現在時空的錯落,他的作品常常讓人聯想起秦漢的明月、衣冠、金石乃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生動的神話畫面。說不清是直追秦漢還是秦漢而來。也許他的精神從來就沒有離開秦漢,秦漢是他永恆的精神家園。

先生的通達還落實於書法與篆刻相統一、大氣與精微相統一。在具體的藝術實踐中,不僅致力表現一以貫之的生命意象和審美追求,其走刀出筆意,行筆有刀痕,一筆能了書法,一刀能了篆刻法,筆刀不二同臻妙境。方寸之中呈大氣,揮灑收拾顯精微。大氣主要來自天性,精微漸得于堅定修持和涵養的德性。其個性化的線條流變於篆隸行草各成其勢,卻筆筆不失秦漢氣韻,連魏晉的行草也被統一到他的秦漢時代。先生的精微處還表現在他特彆強調工具的重要,重視筆、墨、紙的選擇與調和,大概因為不同字體書風有不同的線條要求,而他對線條的質感、節奏和力度有著極致的敏感和追求。

福州有個林健

潘驚石作林健篆——平安是福

福州有個林健

喜壽康強

福州有個林健

長樂無極老復丁

縱觀先生的書法,篆隸早熟,行草漫參;篆隸脫胎有本,行草難言其宗。篆隸風格早熟得益於其篆刻的早熟和成就,但隨著年齡和人生境界的提升,圖式結構越來越渾然和諧,線條越來越清麗圓勁,意象上也由奇肆趨於奇逸。先生自言,行書中年始得門徑,古稀未臻成熟,故用心甚於篆隸。我曾見他脫影放大雙鉤右軍蘭亭序、聖教序等法帖及集臨古賢行草字數本,先生對法度的尊崇和前賢的敬畏以及盡善盡美的追求也由此可見一斑。先生總是慧眼獨具地依止經典,參透經典,故能變化妙用、自出機杼。

福州有個林健

篆書對聯-136×34cm×2

福州有個林健

漢瓦當拓片題字篆書-115×42cm

先生的通達還落實於作品思想內容與形式相統一,在抱一思想中不斷陶冶,在知行合一中升華。其書法篆刻的內容多為古德成語、美意吉言,諸如其喜刻的印文:日升月恆、與天地相翼、與華無極、長風盪海、美意延年、中庸之為德也、壽如金石嘉且好兮等等,這些意象折射著先生的生命觀照和人文思想,飽含著其對天地氣象和傳統人文精神的關懷和熱愛。先生就是在這樣的關懷和熱愛中與天地氣象和傳統人文精神相契合、感通,精神往來於天地,風格特立於古今。

福州有個林健

愛曰惜力

福州有個林健

得眾動天美意延年

福州有個林健

和為貴居之安

先生六十歲後齋居閩都九仙山北麓,於學問中晤先賢,於遊藝中觀自在,一筆一刀嫻熟過處都留下他變化不離其宗的意生身。七十歲後的作品更加天真爛漫,得筆墨遊戲三昧。而他卻具足聖人法聖人不知。其實,非不知也,知不足也,故能成其智也!

在分享先生的智慧光明中十五年彈指一揮,遠遊天山三年往來之際,先生也不吝賜作吉語道句相勖勉。愧我道業無成,只能在親近中仰望,又何敢言讀懂先生?癸巳七月既望,我在新疆昌吉任上,喜月滿天山,欣而行吟,祈請天山為先生壽:

秦時明月漢時風,補硯老人自抱沖。

篆刻篆書渾得一,事情事理貫於中。

寸章游刃功夫妙,巨制揮毫氣象雄。

玉楮古辭彌美意,露台新樹見花紅。

偶來從學求開示,數語隨機教發矇。

容我夤緣親炙久,道心堅定任飄蓬。

今年吉日客昌吉,仰望雪峰映碧空。

頌禱閩都春色永,至誠能化感神通。

天山樂為先生祝:喜壽康強萬福隆!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我說:山在補硯齋中。

福州有個林健

1986年在日本奈良觀光後為景區留言

福州有個林健

林健與老同學歡度1990年春節

林健書印評要

補硯齋,林健讀書遊藝之所也。因案頭硯海邊欄裂損,膠補而固之,遂用為齋名。師古賢學然後知不足,時時補研之意。近年來,林健宅在齋中,從心所欲、潛心治學……

膽大如海、腕旋如天、一以貫之、亦圓亦妍。解牛中肯、放馬不羈,惟其不離成規,故能反乎成規。

——陳子奮

回顧林健少時所作,直至水到渠成,以跌宕多姿、雄渾豪放的風格揭櫫問世,其間經歷凡三十餘寒暑。天資、勤奮、毅力、師承、學識、胸襟、環境缺一不可。誠不愧為個性的表現,心血的結晶,藝術有成,果然不易。

——趙之雲

林健的篆刻、主要有四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他的印章與篆書有機地融為一體。第二個特點是朱白文面目統一。章法的巧思是林印的第三個特點。林印的第四個特點是裝飾意趣濃烈。

——石開

他善學、博學、不「偏食」,亦不以畢肖齊白石老人的篆刻為滿足,在博採約守的基礎上,白石老人慢慢淡出,林健的篆書、篆刻形成自己風格,其勝在新。

——陳懷萱

林健先生是當代傑出的書法篆刻家。他治學嚴謹,長期致力於秦漢篆隸研究,不斷的臨寫三代兩漢篆隸文字,數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的將書冊中所見篆刻文字臨寫,編成《篆刻字彙》出版。他對篆書反覆研究提煉,使之升華,逐漸形成書寫風格,深厚的文字學修養成就了篆刻作品的雄渾豪放、跌宕多姿品格。書法與篆刻統一的藝術風格,構成了林健先生的藝術體系,從作品的風貌中可以看出他的藝術主張。因此,林健先生的書法、篆刻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王和平

他受恩師陳子奮先生印學思想的影響,不拘泥於師門。上溯秦漢,涉獵百家。誠如佛家"集萬家米,熬一鍋粥"。他取《秦詔版》之典雅,《張遷碑》之淳樸,《石門頌》之奇逸,學鄧石如婀娜婉轉,吳昌碩渾厚蒼莽,齊白石縱橫跌宕。並廣集甲骨,鐘鼎、石鼓、泉幣、詔版、權量、古陶、瓦當……尤以《漢元氏祀三公山碑》臨取最多,故而獲益頗深。他是在歷代精品、大師處討學問,這種不斷學習不斷消化的過程,也是一名大家必須經歷的過程。

——張興武

他把所見的印章文字,一一摹存,總為一編,作印學之助。在印學資料奇缺的年代,這不失為最踏實、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如今已經出版,名曰《篆刻字彙》。其實這種工作大部分印人在學習之初都曾做過,但是當代印人中,林健是做得很虔誠、很徹底的。在當時資料貧乏的情況下,這樣做也許有幾分不得已,那麼現在資料豐富了,他的工作就過時了嗎?我看未必。也許有人以為林健的工作不過重又哼起了那支已經哼了幾百年的「治印以識篆為先務」的老調。不,我覺得林健的工作已不是僅僅停留在識篆上了,而是在識的基礎上對於印篆材料進行了一番切磋琢磨,團練成一套屬於自己的篆法了。

——劉彥湖

健公師沈覲壽、陳子奮,喜吳昌碩、齊白石諸家。而立之年漸悟,刻印不取法秦漢者則不能登大雅之堂。由是潛心補研,窮工極變,方寸之間文字跌宕多姿,奇肆欹斜,方圓相濟。於變化中求統一,於統一中求變化。真率縱橫,隨意而成,富有天趣。

——王一帆

近四十年來,福建篆刻在藝術生態中成就斐然。林健先生貢獻尤著。林先生的內心極自由,卻對篆字不斷的圈養,一冊《補硯齋篆刻文字類編》赫然安放在不少行家案頭。此書成為篆刻家個性用字造型傳統理性思考的首次呈現。先生篆刻書、印、款三位一體,真實自如、意態奇逸、布篆天成、精神飛動。一九九五年秋,先生登武夷山天游峰,見「遺世獨立,與天為徒」聯句,歸來即篆之,他似乎從中看到自己。而我看見的是一柄標杆,特立獨行在於山北麓。

——李永新

林健作品欣賞

福州有個林健

福州有個林健

福州有個林健

福州有個林健

福州有個林健

【盛世藝拍】翰墨迎春系列拍賣隆重推出當代印壇大家林健吉語書法專場

6件平尺吉語作品等你來搶!

福州有個林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李鴻裔本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