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庭的協同教育101個視角 18 人有五覺還是九覺?

家庭的協同教育101個視角 18 人有五覺還是九覺?

家庭的協同教育101個視角18

人一生經歷的生命成長活動,最基本的有六類:生理活動——思想活動——生存活動——交往活動——承創活動——享受活動。人在自然化和社會化的同時發展中,形成一系列生理、心理、道理的相對穩定的特性,這就是人的素質。素質教育就是提升人的素質。道理教育包括科學道理教育和做人道理教育。因此,生理教育、心理教育與道理教育的協同和合就是素質教育。在「六類生命活動中進行『三理』教育」正是協同教育研究的核心課題。

——《協同教育的101個視角》p71

人有五覺還是九覺?

家長:有網友說,相由心生境隨心轉。人的心念頭速度是如何呢?一秒鐘有多少個念頭?一千六百兆。這裡說的百千萬億妄想雜念,有沒有超過一千六百兆?沒有。這個話是一點沒有誇張。一秒鐘,我們的妄想雜念已是一千六百兆,念佛人2秒念一句佛號,不就是把一千六百兆的妄念換過來了?這叫真妙法!所以這個話一點都不誇張,說得非常的保守。

協同老師:這個網友應該是看了佛教網上的文章。佛學的許多對人思維、心理的研究是比較深刻的。雖然沒有科學實驗做證據支撐,但佛界高僧的悟性很高,從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前人思想中可以悟出新觀點,科學進步了,反過來驗證這些觀點。念頭一說就是一例。思維的生物電流速度,使得思維模塊一瞬間就可形成。每個人對同一事物認識或同時學習一個知識,思維模塊每個人不是完全相同的。思維模塊是可相互激活、自我完善的。

家長:一個念頭就是一個思維模塊嗎?

協同老師:一個念頭可能不是一個思維模塊,人的一個念頭是一個思維模塊鏈。思維模塊是思維的最小單位——相當於一個細胞中電子的電磁場。每個思維模塊有個電磁場,因此不能用線性論說思維,要用場性來認識思維。有個家長與我討論為什麼每個人思維有差別,他說假如一個問題有1000米長,我們從第一米切入,向右邊思考,結果最多就理解了一米,如果往左邊思考,可以思考999米。所以思維的差別在於從哪裡切入。我說這是線性思維,把問題當做一維的事物了。

家長:那應該是多少維思維?協同教育理論倡導場性思維是多少維?

協同老師:一個人的維度,還在父親體內的精子階段,或在母親的卵子階段,各是一個點,和我們幾何意義上的點一樣,對於這個人來說,它沒有大小、沒有維度,只是被想像出來的、作為標誌一個位置的點。它什麼也沒有,空間、時間通通不存在,這就是思維是零維度。

父母的一個精子在卵子表面不停地遊逛,尋找一個入口,找到合適位點以後,會分泌一些酶,然後鑽進去。卵子很聰明,一般不會讓第二個精子再有機會,所以一有精子進來,馬上把入口封死。精子與卵子和合,結晶為一個點。精子進來後就被降解,然後精子的細胞核和卵子的細胞核結合,形成雙倍體,受精卵開始發育,逐漸分裂為2個細胞,兩點成一線,一維世界產生。一維空間只有長度,沒有寬度和深度。這時的思維僅僅是動物本能的遺傳,所以是一維的。

2個細胞再分裂為4個細胞、8個細胞、16個細胞,此時受精卵還在子宮外面遊逛,還沒有著床。繼續分裂下去,形成64個細胞、128個細胞,這麼就有了二維空間,二維空間里的物體有寬度和長度,但是沒有深度。就如在紙上畫一個長方形,長方形內部就是一個二維空間。

家長:二維思維是怎麼樣的表現?

協同老師:還記得上次講的「母思維」嗎?人的學習本能增加了一維。這個時候就有了動物本能與人的學習本能的二維思維了。一個人在128個細胞這時它快要找到著床地點了。著床之後,就到了三維世界,三維空間有長度、寬度與高度。短短四個禮拜,胎兒開始有心跳。慢慢地,神經管形成了,脊椎形成了,四肢開始發育,通過細胞凋亡,開始形成手指頭。到四五個月的時候,胎兒開始在母親肚子里踢騰。出生之前,胎兒的大腦發育非常快,各種神經突觸迅速形成。然而不要忘了,這樣一個鮮活的生命來自於一個受精卵——一維世界的一個點。人的胎兒時期就有了三維思維。新增加的一維就是母體立體環境中對胎兒的各種刺激產生的信息電流。

GIF

家長:思維空間就是增加了時間這一維,怎樣在思維上表現出來?

協同老師:一個人出生後用五官,就是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認識與理解這個不斷隨時間變化的世界,就進入四維世界。嬰兒一分鐘與一分鐘後的感覺不同兩點連成線就是四維世界中的線了。隨著時間的變化思維變化著,這是四維思維。孩子的成長的標誌就是思維的成長。孩子成長成人,五官感受世界信息全部集中到大腦。第一個是物質宏觀的信息,就是我們可以感知到的,直覺可以看到的東西,比如人是一個物質,房子也是一個物質,天安門、故宮都是物質。第二個是物質微觀的信息,包括眼睛看不到的東西也叫微觀,我們可以藉助儀器感知到、測量到,從直覺上認為它存在,比如說原子、分子、蛋白,比如說很遠的一百億光年以外的星球。第三個個就是超微觀的物質信息。對這一類,我們只能理論推測,用實驗驗證,但是從來不知道它是什麼,包括量子,包括光子。儘管知道粒子可以有自旋和能級、能量,但是我們真的很難通過直覺理解,這就是超微觀世界。當這個人認識與理解這三種信息,就能夠看到自己的過去、現在、將來各個時段的自己。這個人就開始生活在五維世界中了。

家長:這樣的人就是能夠五維思維的人了。如何培養孩子成為五維思維的人呢?

協同老師:每個人都要學會五維思維。比如初中的他,能夠看到自己小學裡自己的表現,也能認識自己在初中的表現,預料(看到)自己在高中會在那所學校學習的狀況。那麼這孩子已經是具有五維的意識了。把四維空間的截面作為一個點,點與點的連接線就是第五維。五維的空間是許多四維截面組成的管道。能把管道中的截面鏈接起來思維就是五維思維。如果這個人能夠想像(看到)自己的過去、現在、將來各個時段的自己,那就是進入到了六維世界,是將五維管道彎曲為一個圈。比如初中的他看著同學演奏小提琴,就看到自己如果小學學了小提琴,現在就可以與那個同學一樣在演奏了,以後還會在更大的舞台上表演。這個人看到他人的表現,就可以想像(看到)自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自己。這樣不同的過去、現在、未來看做一個點,許多點的連接線就是第六維。如果這個人,可以在自己六維線上的每一個點想像(看到)無數的過去、現在、未來的自己,他就具有了七維意識。這個點是無數的自己的開端點,比如六年級這個點上的自己有無數的自己,高中的這個點上的自己也有無數的自己。兩個點各自都已經包含了無限,將這兩點連成一條線,就是七維空間的線。

家長:六維七維思維有點難理解,是不是說明我們本身就缺少六維七維思維的訓練?

協同老師:具有七維意識的這個人,對自己一生的無數轉折點都有無數的七維認識與理解,那麼他達到了八維意識的空間。八維是怎樣的點線呢?八維的一個點是兩條七維線的交叉點,另一個點是另兩條七維線的交叉點,兩個交叉點的連線就是八維空間的線。具有九維意識的人已經達到一個人的最高境界的意識。他對自己一生無限的可能性都有清醒的認識但對自己的選擇又無怨無悔。但九維空間是怎樣的呢?它是一個意識場,他已經沒有了點線,就是一個無限的點與無限的線、無限的面與無限的體、無限的一維、二維、三維、思維、五維、六維、七維、八維組成的場。

那麼十維空間是什麼樣的呢?想像下,有那麼多九維意識的人在一起,那麼多意識場和合到一起,它包含著所有的宇宙、所有的可能性、所有的時間線、所有的所有...........

家長:還是回到老師協同教育理論的「場」上面來了。場是無所不包的。

協同老師:從六維思維開始就是場性思維了。場性思維好比下雨入湖,一滴雨是一個思維模塊,雨點在湖面的漣漪就是場,場與場交互層疊,湖面的這個狀況就是思維場。如此畫面給人無限聯想,美不勝收,因此協同教育理論中稱之為意境場。有家長網友說我們今天不可能改變教育模式,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五覺訓練改變自己來適應學習,「海納百川、百川載海」好比「心納五覺、五覺載心」五覺的打通我們才能把知識吃進大腦,存於心發揮得淋漓盡致。

家長:我看過老師寫的博客:《心經》的佛學與教育的協同解讀。照顧周全方能見五蘊——色(性覺文化)、受(觸覺文化)、想(知覺文化)、行(動覺文化)、識(意覺文化)——人類文化積聚在心中為五蘊。高境界是純觀念的運算,無需「五蘊」的參與,無需眼耳鼻舌身意(意為心理感應)六種感官的參與,無需色(光波)聲(聲波)香(氣體)味(分子)觸(物體)法(規矩)六種事物的參與,無需視野所及的任何事物的參與,乃至無需任何所識的意念參與。教育過程中,如何讓學生進入到空靈符號在腦神經中運算的境界,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啊!

協同老師:是這樣。討論過人的覺與識。意境場來自人的九覺,不止五覺。

人的九覺九識的器官是什麼?前五覺的器官,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大家都可以直接看到,也有直接體驗。第六感覺的器官是腦細胞,在腦子裡面,不能直接看到。心經里說的「意」或「法」「規矩」,就在腦細胞里,是腦覺,是腦子裡面腦細胞的感覺。你靜下心來,前面的五官都不再接受任何信息,這時候,你腦子在想一件事情,人們怎麼說的(知識),自己怎麼做的(技能),自己怎麼想的(智能),自己的情感態度(情意),自己對這件事情的主張(觀念),這些都是腦中已有的思維模塊被激活了的表現。人的第六腦覺的器官是腦細胞,上述這樣的感覺就是腦細胞運動(受到刺激),腦中已有的思維模塊被激活,加入到當下的思維之中了。思維的結果是新的思維模塊產生了。

家長:上次討論的腦科學,神經元細胞可以有一或多個樹突,可以接受刺激並將興奮傳入細胞體。每個神經元只有一個軸突,可以把興奮從胞體傳送到另一個神經元或其他組織。腦覺的概念可以理解。

協同老師:人的第七經覺器官是腦神經,人的神經從解剖學來說是可以看到的。這神經在腦子裡面像個絲瓜經,密布的立體網路結構。人的思維模塊就分布在這個立體網路之中。這個網路與前面的六覺器官的神經系統相連接,前面五覺運動(受到刺激),信息馬上就傳到這個網路中,信息是從神經中通過的生物電流傳導的。信息到腦中,第六感覺器官的腦細胞才可能感覺到。前面六覺是怎樣激活思維模塊的?是怎麼建構新思維模塊的?新知識結構、新技能結構、新智能結構、新情意結構、新觀念結構之間是怎麼相互聯繫?是怎樣協同和合成新思維模塊的整體綜合結構的?這是人的第七經覺。也稱為元認知。

家長:腦細胞與腦神經是有差別的。腦神經是腦細胞組成的,人體共有十二對腦神經。心理學中常提到「學習如何學習」,指的就是這種元認知。元認知的實質是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節。元認知是腦神經的經覺起的作用。

協同老師:這樣理解可以講得通。人的第八場波覺器官是腦電波。我們的腦無時無刻不在產生腦電波。1924年才真正地記錄到了人腦的腦電波,從此誕生了人的腦電圖。這是一些自發的有節律的神經電活動,其頻率變動範圍在每秒1-30次之間,可劃分為四個波段,即δ(1-3Hz)、θ(4-7Hz)、α(8-13Hz)、β(14-30Hz)。腦電圖是腦內電波的顯示,但腦內電波的電壓很小,只有百萬分之幾伏特。以上提到的四種腦電波構成了腦電圖的一般排列。每一種腦電波都有其相對應的不同的大腦意識狀態。也可以說在不同意識狀態下需要不同的腦電波才能最好地完成大腦的工作。由於人腦磁場比較微弱,加上地球磁場及其它磁場的干擾,必須有良好的磁屏蔽室和高靈敏度的測定儀才能測到。1968年首次測到了腦磁場。1971年首次記錄到了腦磁圖。腦電波或腦電圖是一種比較敏感的客觀指標,不僅可以用於腦科學的基礎理論研究,而且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的臨床實踐的應用,與人類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

家長:那麼如果能感覺到這些電波信號,這是人的第八覺。

協同老師:所有思維模式組成的網路是意境場,腦電波是意境場的感覺器官。前面提到的生物電流在神經系統傳遞信息,這電流可測出電波與電場。意境場中的思維模塊之間的聯繫就是靠這種電場中的電波信號, 眼、耳、鼻、舌、身、腦、經、波為前八識。眼覺也稱視覺識光,耳覺也稱聽覺識音,鼻覺也稱嗅覺識氣,舌覺也稱味覺識味,身覺也稱觸覺識感,腦覺也稱胞覺識思,經覺也稱元覺識悟,波覺也稱電覺識意。有沒有第九覺?靈感是第九識嗎?需要物質基礎,前八覺都有物質基礎的。眼耳鼻舌身胞經波。第九覺的物質基礎是什麼呢?

家長:「場」。以前討論過場也是物質。

協同老師:應該是場,場也是一種物質存在形式。第九場覺器官是人的意境場。場覺也稱氣覺識魂。有網友研究佛教,說這是對佛教的說法改了名詞而已。其實不是簡單的換名詞,是對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研究。佛教五覺都從人的器官出發,有物質基礎的,但後面的幾覺就全從神佛出發了,沒有依據物質基礎來論證這些「覺」「識」的存在。佛學原來沒有現代科學成果,現代腦科學成果可以運用。

人有九覺,對孩子的教育,要培育孩子的九覺。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好奇心一定要保護好,他的問來自第六覺激活的思維模塊;他對問題要重視與他探討答案,得到的答案的探討過程即建構新思維模塊,是第七覺;他對答案悟出來的思路,要讓他說出1234來,這樣思維模塊納入他的思維模塊神經元網路中是第八覺;他的思維模塊的成為意境場的一部分,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情境,孩子靈感來了,有了新問題,一定要鼓勵他、表揚他,因為這是孩子的第九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