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業內熱議新興產業主題投資

業內熱議新興產業主題投資

證券時報記者 王一鳴

近日,在由恆泰華盛舉辦的新興產業主題投資峰會上,來自上市公司、經濟學者、分析師等資本市場各界人士分享了對於宏觀經濟及新興行業的看法。

展望宏觀經濟形勢,恆泰華盛董事長郝丹認為,未來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力量主要來自於四點:首先是國人的勤奮、聰明、努力,以及對未來經濟發展抱有信心。其次是中國擁有可觀的高等教育資源,中國每年畢業近7百萬大學生,未來將擁有近兩億高等教育人才,目前中國已形成了完整製造業體系,除了美國、日本、德國之外,其他鮮有國家已形成完整的工業製造體系。

郝丹認為,第三是中國在第四工業革命中不斷學習,已湧現出了一批優秀企業可以深度參與到第四次工業革命當中,無論在人工智慧還是在信息化產業各個領域。所以對於2018年和未來五年經濟前景不悲觀。與此同時,因為中國已經出現了兩億中產階級。中產階級崛起帶來了新消費和產業升級。

談及未來的投資風口,在郝丹看來,這將與人類自身發展密切相關,首先由於環境環保問題使人們越來越重視新能源的發展,未來十年將是新能源產業高速增長的黃金十年,對上下游投資機會是關注第一個熱點。第二人力成本越來越高,關注如何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替換人類的重複勞動,從現在比較熱的人工智慧,到生產線上的工業機器人,自動化,大數據挖掘,一直到家裡服務機器人,把人從傳統束縛中釋放出來的科技。第三由於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抗衰老,慢性病的管理,以及治療及背後支撐生物技術、基因技術等大健康領域。第四點是中國作為人口大國,進入了90後和00後千禧消費時代。新的消費需求和特性自身消費機會將創造新的投資價值。

知名經濟學家滕泰在本次論壇上發表演講時表示,未來新供給在什麼領域產生?回望過去,農業時代以地球表層生態環境為基礎,利用物種繁殖規律和植物生長規律的進行生產,但農業生產的總量受到動植物生長時間的限制。工業時代,利用各種物理和化學的方法對地球深層資源進行加工,滿足人們日用品的需要,但工業產品的總量也受到地球的資源限制。在軟價值時代,則不以消耗地球資源為前提,主要以人類創造性思維行東為財富源泉,發展空間巨大。

滕泰表示,軟價值主要有知識產業、信息產業、文化產業、金融業、其他服務業這5大產業,這些產業在美國GDP佔了79%,將近80%美國財富都是不以消耗地球資源為前提的軟產業,美國農業只佔了1%,這就是中國未來財富結構的變化。目前中國的五大軟產業佔GDP比重,2017年剛剛突破50%,是一個有標誌性的一年。正因為如此,十九大報告中把社會基本矛盾改成了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供給不平衡和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軟性製造和軟產業。

「我們跟蹤了15個軟產業以及軟性製造業,做了萬博新供給指數,這15個產業在2014年不到35%,到了2016年接近40%,2017年首次突破40%,2018年是達到42%,43%的水平,就是佔GDP的比重。中國經濟為什麼比權威機構預測更加樂觀,因為我們看到新供給,新動能在中國經濟的佔比正在提高。」滕泰指出。

滕泰認為,中國經濟這幾年經歷了很多衝擊,但目前仍然取得了6.9%的增長率。未來將進入了一個非常全新的時代,中國軟產業剛剛突破50%,未來會達到60%,70%,80%,無論是做PE投資還是做什麼投資,第一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第二把握未來的方向,第三要把握新時代的價值創造規律。未來的投資方向不在是滿足之前低端物質需求,而是如何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

天風證券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鄧學則分享了對新能源汽車的看法。「客觀地說,我相信在座95%以上沒有人買新能源車,節能、包括一種時尚,感官消費更加強烈的人才能買新能源汽車。」鄧學說,但是有效需求的打開是需要一個非常創新和成功的產品打破這點或者實現這點,2018年下半年肯定越來越多知名企業推出打動在座的新能源汽車產品誕生。今年會走向一個分化的時代,就是高端向上,低端向下的時代。

鄧學認為,電動車不是毀滅傳統造車,而是內生的技術變革,企業應該正視這樣的技術變革,去挖掘投資機會、把握技術變革,不要形成太對立的情懷。這是一個企業家或者一個企業需要考慮重點的問題。其次,現在整個社會走向產業的融合,電動化智能化是融合的趨勢。電動化快速實現可以加速汽車智能化的體現,也可以加速民眾的接受度,再衍生到最後就是無人駕駛,現在整個產業已經形成了一種合力。所以要懂得使用工具,看到技術的變革方向,然後找到契合自身能力的一個突破點從而走向融合。

(證券時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 的精彩文章:

區塊鏈距「遍地開花」時間還早 需投資布局的長期深耕

TAG:證券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