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印度軍情:防務安全麻煩多 圍堵中國動作大

2017年印度軍情:防務安全麻煩多 圍堵中國動作大

參考消息網1月22日報道2017年,印度防務安全領域「麻煩」不斷,這使得該國對軍事現代化更為重視,人事安排、部隊建設和武器裝備等方面「新招」迭出,並在保持和提升同美俄日等國軍事合作關係的同時,下大力氣實施「向東看」政策。

高層走馬燈:半年換3任防長

2017年3月,印度時任國防部長帕里卡爾辭職,奉命充當「救火隊員」的財長賈特利暫時接替前者。賈特利此前曾擔任印度鐵道部長,對軍事基建頗為熱心,曾提議沿所謂的「麥克馬洪線」修建長約1800千米的高速公路,該計劃於2016年經印度國防部修改後獲批通過。

擔任防長後,他更是不遺餘力地推進中印實控線(印度一側)的公路、鐵路建設,以提升印軍投送能力。比如,他督促印度邊境公路機構抓緊施工,爭取在2021年以前完成61條邊境道路的修建任務,「以確保印度邊防部隊的優勢」。賈特利對中方築路活動也密切關注,正是在他任內,印度邊防部隊非法入侵中國洞朗地區,阻撓中方修建道路,並與中國軍隊對峙長達2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洞朗對峙期間(2017年7月初),印度邊境警察部隊參謀長帕奇南德也走馬上任。此公履歷之豐富在印度高層無出其右者——他早年做過西孟加拉邦地方官員,後調到中央政府,在番號眾多(這也是印度建軍特色)的武裝部隊和強力機關任職,還曾在氣候極端、地形惡劣的環境下指揮過邊防部隊。

而帕奇南德奉命統領的邊境警察部隊,是一支下轄54個營、總兵力近9萬人的龐大武裝(2016年數據)。該部防區面積很大,多高山(雪峰)、峽谷和激流,涵蓋近3500公里長的邊界地帶並建有大量崗哨。此番他被委以重任後,雖告訴《印度時報》等媒體,自己「將依照政府的政策來執勤」,但在非常時期,印度高層選拔擁有豐富邊防軍經驗的帕奇南德「救急」肯定有其特殊考量,未來印度邊境警察部隊在巡邏路徑、規模和頻率上恐將出現值得關注的新動向

2017年9月,原商業和工業國務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又接過賈特利的防長大印,成為印度歷史上第2位出任該職的女性。西塔拉曼有著「談判女強人」的名聲,在其主管外貿的第一年,印度商品出口額就達到3100億美元,貿易赤字則從1350億美元降至1080億美元。

與前任不同,西塔拉曼履新後的重點任務是實現國防工業的「印度製造夢」,而她在談判方面的經驗將有助於今後繼續推動國外軍火公司在印投資建廠,甚至實現關鍵武器技術的轉讓。此外擔任防長後,西塔拉曼將主管預計耗資1500億美元的軍隊現代化項目,她在商業上的精明強幹也將有助於印軍大刀闊斧地推進改革及實現資金的開源節流。西塔拉曼面臨的任務是在2019年大選前完成軍隊現代化。

然而,印度媒體卻對西塔拉曼的專業背景提出質疑,認為印度近來與多個鄰國圍繞邊界問題發生摩擦,無論克服當下嚴峻形勢,還是領導印軍新一輪改革,印度都需要一個具備深厚軍事素養的專家型防長,而西塔拉曼能否勝任,外界仍需觀察。

武器國產化:自研不易坎坷多

2017年印軍武器裝備依舊延續「瘋狂掃貨」模式,但也呈現出一些新變化,特別是對俄依賴度下降,開始有意識地偏向歐美。縱觀全年,印度先後與韓國簽署協議購置100門K-9自行榴彈炮,與以色列航太公司簽署價值近20億美元的中程地對空導彈防衛系統(MRSAM)合同(據說金額之大在以軍工史上也破紀錄),與美國簽署了22架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供應協議並擬採購6架阿帕奇直升機。此外,印度空軍還打算再買36架法國「陣風」戰機。反觀2017年印度對俄軍購就慘淡了許多,其向俄方訂購的重要裝備僅為48架直升機和A-50E預警機,而且有報道稱印度已準備退出俄印5代機聯合研製項目

不過,儘早實現主戰裝備「印度製造」才是莫迪政府最操心的事。印度政府希望能在本土建造潛艇、戰鬥機和直升機,減少對外國軍火的依賴。因此,印度在軍火招標時往往會附加技術轉讓、武器本土生產等條件。比如2017年美國洛馬公司就與印度簽署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F-16戰鬥機本地化生產協議,波音公司也打算在印度建立F/A-18生產線。2017年5至11月,印度和俄羅斯合作研製的「布拉莫斯」巡航導彈(包括增程型、艦對地攻擊、空對艦攻擊等型號)多次成功試射,標誌著該導彈已形成完整家族。2017年12月,由法國設計、印度建造的新一代常規潛艇首艇「卡瓦里」號(鮋魚級)也正式交付印度海軍,被莫迪譽為「印度製造」項目取得成功的一大里程碑。

2017年,印度還大力推動武器裝備的自主研發並取得較大進展。在防空反導系統方面,印度基於SA-6導彈自行研發的「阿卡什」中程地對空導彈已完成40次試驗,2017年12月6日在昌迪普爾導彈試驗場進行的打靶試驗中,該型導彈成功擊落1架「女妖」靶機。經過多年研發,而今「阿卡什」導彈系統技術相對成熟且發展出多款改型,據悉印軍已經訂購了3000枚。

戰略武器方面,2017年1月印度成功試射1枚「烈火-4」遠程戰略彈道導彈。「烈火-4」是印度「烈火」導彈家族的第4個型號,射程達4000公里,過去5年「烈火-4」已進行了6次試射,歷經1次失敗、5次成功,而2017年初的這次成功試射標誌著「烈火-4」導彈已完成最後測試,印度由此大大增強了對華戰略威懾能力。

在潛艇方面,印度第2艘國產核潛艇「Arighat」號於2017年12月低調下水。「Arighat」號是首艘「殲敵者」號核潛艇的複製版,排水量達6000噸,可搭載12枚K-15潛射導彈或4枚K-4潛射導彈,前者射程700公里,後者則為2500公里。而在艦船方面,2017年10月16日,印度海軍28號項目下的卡莫爾塔級隱身反潛護衛艦3號艦「契爾丹」號在維薩卡帕特南海軍造船廠正式服役,該級艦一共建造4艘用於取代老舊的科拉級輕型護衛艦。

客觀來講,印度近年來在多個重大武器項目自主研發方面確實取得一定成效,尤其2017年更是井噴之年,但也面臨著研製時間過長、耗費過高、重要零部件依賴外國、武器性能不穩定等諸多問題。以「阿卡什」導彈為例,研製耗時超過30年,其在1983年獲批的研製費用是14.2億盧比,到2006年已增至111.2億盧比。而且經過幾十年研製,進入21世紀後,該型導彈已難稱先進,加之其屬於短程導彈,最大射程僅35千米,印度軍方為此沒少抱怨。

再如,目前印度90%的防務裝備和零件依賴進口,而國產貨質量又不過關,導致了一系列重大挫折——2017年5月印度試射自研的Agni-II中程彈道導彈失敗,2017年6至8月印度在研新型Dhanush火炮測試接連失敗,而印度已研發30餘載的「光輝」輕型戰機的交付時間更是再次延期,截至2017年底才交付了40架訂單中的4架。問題在於,印度空軍可是在2005年就訂購了該機,而且原定2018年就該全部交付……

印度也軍改:組網軍建新基地

2017年1月21日,印軍政高層齊聚一堂召開聯合指揮官會議,印度總理莫迪,時任國防部長帕里卡爾及三軍參謀長出席會議,共商新一輪軍改事宜。會上提議擬在2017年增設三軍參謀長一職並在不久的將來設立戰區司令部。對此,印度「國防新聞網」2017年2月20日分析宣稱,「未來與鄰邦大國的戰爭將不僅限於傳統的戰區範圍內,還將擴展到網路、太空、核以及情報領域。印度部隊需要具備全方位的聯合作戰能力。」

但知易行難,設立三軍參謀長職位還算簡單,而建成新的戰區司令部則需要花費數年乃至更長時間。這是因為印軍已形成17個單一軍種司令部各自為政的「條塊化體系」,每個司令部都是一個「既得利益集團」。今後該如何重新切分「蛋糕」以推動新的戰區機制建設,恐怕印度軍方(也包括政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近年來,印度多個政府網站(包括與國防、軍工相關的網站)遭受了多達數萬次網路攻擊,其中最嚴重的一次是2016年8月印度購買法國潛艇的2.2萬頁數據遭黑客攻擊被泄露。為推卸責任,印度經常將矛頭無中生有地指向中巴這2個鄰國。為加強虛擬領域的作戰能力,據《今日印度》2017年3月初報道稱,印度國防部正努力建立一支新的網路部隊。報道援引印度政府高層人士的消息說,該國三軍一體化國防工作局正著手組建一個處理網路戰爭的單位,新部門主官為少將軍銜,由陸海空三軍輪流派員擔任。

目前,印度「網軍」還在儲備相關人才和技術資源,以提升自身網路攻防能力。據悉,這支部隊號稱能在幾微秒內偵測到任何互聯網異動。另據印度信息戰專家拉賈透露,下一步印軍還將創建網路司令部。

除整合三軍、組建「網軍」外,2017年,視印度洋為「後院」的印度還加強了本土西海岸的軍力部署。為增強對印度洋的偵測能力,印度從美國採購了8架P-8I遠程反潛巡邏機,其中2架就部署在位於西海岸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

2017年,印軍利用該機對往返印度洋和馬六甲海峽的中國海軍艦艇進行了持續追蹤。2017年2月1日,印度海軍還在孟買聖克魯斯建立了新的海軍航空兵基地。該基地建有一個大型機庫,附近設有飛機跑道,印度海軍可在該基地停駐現役各型固定翼飛機,包括P-8I,此舉大大提高了印海軍對西海岸敏感地區的偵測水平和防衛力度。

演習也演戲:圍堵中國動作大

2017年,印度空前加大軍事外交力度,各種規模、類型的雙邊、多邊演習令人眼花繚亂,而究其實質都離不開「圍堵中國」這一主題。

2017年,印度和日本在防務領域抱團取暖,越走越近。2017年7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印度總理莫迪舉行會晤並就推進防務合作達成一致。2017年9月初洞朗事件剛結束,印日兩國防長就舉行年度對話,重申在東海、南海和印度洋確保所謂「航行自由」的重要性並計劃2018年舉行首次聯合反恐演習。2017年10月29日,印度和日本海上力量又在印度洋主航線附近舉行為期3天的高強度反潛聯合演習。

隨著中國崛起以及特朗普「印太戰略」出爐,印度在美國人眼中的戰略地位愈發重要,印美防務關係在2017年也因此獲得極大提升。在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2017年9月訪印期間,馬蒂斯宣稱美國重視印度在印度洋的領導地位,尋求與印方建立「有彈性的地區架構」,而印度女防長西塔拉曼則盛讚印美防務合作已成為雙方戰略夥伴關係的「關鍵支柱」。

2017年10月初,特朗普提出「印太戰略」,試圖拉攏印度建立一個橫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弧線體系,以日澳印為該戰略弧的關鍵支點。2017年9月,印美兩國陸軍年度雙邊演習「預備戰役2017」(Yudh Abhyas)在美舉行,這已是雙方第13次舉行該演習。

美日印三國間軍事合作也在2017年達到新高度。2017年7月10日,三國在孟加拉灣舉行為期10天的「馬拉巴爾-2017」聯合軍演,此次軍演不僅是規模最大的一次,而且從參演艦艇陣容上看,也可謂是一次「全航母秀」——三國都派出了航母或准航母參加。2017年11月初,日本海上自衛隊又攜手部署在日本海的美海軍航母與印度海軍舉行了聯合訓練,三國海軍在訓練中所確認的情報共享機制尤其引人關注。從這2次演習的參演兵力和課目來看,美日印三軍之間的互信關係和了解程度已達到「准盟國」級別。

為推行「向東看」戰略,同時也為了抵消中國在泛東南亞區域的「軍事影響力」,2017年印度還大力加強同該地區國家的軍事外交關係。2017年6月,印澳兩國海軍在澳大利亞西海岸舉行了為期1周的代號為「AUSINDEX」的聯合海上軍演。2017年下半年,印度先後與泰國、緬甸、菲律賓舉行聯合軍演,印度軍艦還在2017年11月東盟峰會期間訪問汶萊,可見其軍事觸角幾乎已遍布整個東南亞地區。

2017年印度多方出擊,特別是與美日澳形成了准軍事同盟關係,其聯手西方抗衡中國的意圖愈發明顯。然而,印度的軍事外交看似取得一些成果,但美日澳等國都是各懷鬼胎,只是將印度視為遏制中國的棋子,雙方分道揚鑣或在所難免。(作者/李彥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美媒:中國轉型科技超級大國速度驚人 25年全面逆襲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