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市人大履職這五年:立足民生改善,引領城市精細化管理

上海市人大履職這五年:立足民生改善,引領城市精細化管理

2013年初,在上海市十四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860餘名市人大代表開始了五年履職之路。

五年來,代表們深入基層,踏準時代發展的強音,把准群眾脈搏,當好群眾與黨和政府之間的「連心橋」。111件代表議案、4034件代表建議、107份代表專題調研報告,轉化成為了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的重要實踐。

與此同時,這五年,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緊緊圍繞全市大局依法履職,用改革創新精神推動各項工作,通過立法的引領作用,進一步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貫徹落實,通過立法的監督作用,來回應群眾關切,推動民生改善。

回應群眾需求

「希望居住的環境能有所改善,希望自己的家園能告別污染。」2015年1月25日下午,在上海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浦東代表團審議現場,市人大代表愛新覺羅·德甄向在場的時任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講述了浦東新區合慶鎮勤奮村村民黃月琴的心愿。

「黃媽媽的心愿」當場得到韓正的回應和關注,合慶地區環境綜合治理就此啟幕。2015年,合慶的環境綜合整治開始了,黃媽媽一夜之間在這個平凡的浦東濱海小鎮上家喻戶曉。

2017年3月,愛新覺羅·德甄重返合慶鎮,再次走在村裡的小路上,忍不住感嘆:「真的是大變樣了。黃媽媽說,經過兩年的整治,村裡的環境改善了,企業全部拆除了,空氣污染也有了好轉,來來往往的集裝箱卡車也不見了。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心情舒爽了

,身體也好了。」

「能夠在環境保護中發揮作用,切實幫助居民改善生活環境,當一名有家國情懷、敢於擔當、勇於負責講真話的人大代表,我的履職是光榮和值得驕傲的!」 幫黃媽媽完成了一樁心愿,愛新覺羅·德甄特別高興。

在履職過程中,人大代表們精準發力,湧現了一批「專家型代表」。

許麗萍就是其中一員。許麗萍是一名岩土專家,長期從事土壤相關課題研究。2013年,她根據自身專業優勢,提出「政府應提高重視土壤污染的綜合治理問題」,包括摸清家底、進行頂層設計、堅持科技先行、建立規章制度。「當我在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看到『加強土壤污染治理』內容時,覺得自己多年的堅持和努力是值得的。」許麗萍說。

2015年,憑著一股抓住問題不放手的勁頭,她又提交了代表建議,針對土壤修復治理這一瓶頸問題,建議政府借鑒國際經驗,在責任主體滅失時政府應出資修復。後該建議在《上海市環境保護條例》修訂時被採納。

許麗萍的代表履職不僅僅局限於自己的專業優勢,她認為更應聚焦市民關注的問題作為自己履職的重點,即不斷拓寬」履職寬度」。

在上海市人大組織的食品安全執法檢查的專題會議上,許麗萍的發言受到在場代表的普遍好評,並有人好奇「一個專註研究岩土的專家,居然將饅頭也研究得如此深入。」因為銘記「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曾經完全不熟悉相關法律、政府監管模式、市民具體訴求,甚至幾乎不去菜場的她,開始花費大量時間進行學習與調研。

好幾次的深夜和凌晨,許麗萍和其他人大代表一起去批發市場、菜場及餐飲店明察暗訪,深入發現問題。同時,她還深入社區,傾聽市民訴求,系統梳理食品安全監管的短板,思考特大型城市食品安全監管模式如何有效。

最終,她提出的有關「堅持企業主體責任不動搖,夯實基層執法基礎是根本,探索疏堵結合的小餐飲監管模式,強化水產品和網上訂餐平台的監管」等觀點得到了政府管理部門高度重視,並被採納。

從「岩土專家」到「專家型代表」,許麗萍是眾多積極履職的上海市人大代表的其中一員,他們不斷學習,深入調研,以自己獨特的視角、敏銳的洞察與縝密的分析判斷不斷發現問題、剖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為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積極建言獻策。

保障自貿區先行先試順利進行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丁偉表示,本屆人大立法貫穿始終的主線是:「立法如何引領上海經濟社會的發展,本屆人大在立法方面如何發揮主導作用。」

2013年本屆人大開局之際,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及時作出《關於促進改革創新的決定》,堅持改革與法治相統一,明確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未規定、但屬於改革需要創新和突破的事項,有關各方應當主動作為、大膽探索;改革創新沒有取得預期成效,但勤勉履職不謀私利的,可以依法免責,在全社會營造了有利於改革創新的制度環境,宣示了「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改革導向。

2013年9月,上海自貿區掛牌後,市人大常委會就面臨了一項重大的立法考驗:「自貿區建設關係國家和上海改革全局,如何用法律制度來保障自貿區先行先試的順利進行,顯得尤為重要。而當時,上海在沒有任何現行經驗的情況下,要制定一部『國字頭』的法律,難度很大。」

丁偉說,按照一般立法的科學規律,法律法規是實踐進行到一定階段,將成功的經驗加以提煉歸納,從而上升為法律法規,「但是,上海正面臨改革發展的大時代,立法更要引領改革發展,我們必須站高一步,不能按部就班。」

為及時呼應改革特殊時期對立法的特殊需求,上海自貿區掛牌的同時,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穩妥處理改革和立法、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市場、引領和規範,前瞻和穩定等重大關係,及時制定《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

最終該條例於2014年7月經由上海市十四屆人大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並於該年8月1日起施行,確定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以及貿易便利、金融創新、綜合監管等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從制度層面保障了自貿區先行先試的順利進行,成為立法與改革決策相結合的成功範例。

助力上海精細化管理

科創中心建設、煙花爆竹管理、道路交通管理、食品安全……一系列立法使上海這座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化。

五年期間,上海市人大堅持法治護航,著力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戰略貫徹落實。推動上海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制定《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條例》,推動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在上海落地生根。固化上海教育綜合改革成果,制定《高等教育促進條例》,明晰立德樹人的根本導向,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加大政府保障支持力度等。

與此同時,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國家戰略,上海市人大及時梳理現行科技類地方法規,推進張江國家自主示範區等立法調研,出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專項監督和專題詢問,並同步開展立法研究,歷時三年出台《社會信用條例》,規範信用信息採集、歸集、共享、查詢機制,推進「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理念落地,成為全國首部社會信用建設的綜合性法規。

在推動民生改善方面,上海市人大加快食品安全立法的進程,在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上通過了《食品安全條例》,全面貫徹「四個最嚴」要求,確定了小型餐飲服務臨時備案、食品安全信息溯源、「明廚亮灶」管理等全鏈條監管制度。

面對上海日益緊迫的老齡化趨勢,上海市人大回應廣大代表關切,及時制定《養老機構條例》,開展相關立法調研,提請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這兩件法規明確了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方向、明確了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優惠待遇,就社區居家養老、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人員隊伍建設等作出了規定。

另外,上海市人大制定全國首部院前急救、院內急救、社會急救「三位一體」的《急救醫療服務條例》,修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規定》《環境保護條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等,上海市人大始終把人民群眾關注的食品安全、空氣污染、水源衛生、養老保障、權益維護等問題作為立法監督的重點,推動政府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民生保障制度。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高質量完成五年立法規劃,共制定地方性法規30件,修改74件(次),廢止10件,制定和修改法律性問題決定11件,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各個領域,立法與改革決策的銜接更加緊密,立法公開性指數連續多年名列全國第一,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進一步顯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中聯部部長助理王亞軍已升任中聯部副部長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