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還需要這些……

孩子還需要這些……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也已經加入輔導孩子學習的潮流中。有過擔心、憤怒、焦慮、甚至也動用過武力。

最近有幾位家長向我問及:孩子老是說話不聽,考試粗心,馬上就期末考試了,該怎麼辦?

例:

媽媽:「我剛開始,是規定語文、數學考試都在90分以上會獎勵孩子一個玩具,後來我發現班上高分多,就約定95分以上獎勵玩具。有時候試捲髮下來,同樣的題目還會再錯,把我氣得不行……」這是一位一年級孩子媽媽在無奈和我訴說著。我想遇到這樣類似的問題家長不止一位吧,今天我就和大家談談我的育兒經驗,望大家參考。

1、孩子他不一定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他是我們的朋友,是需要你尊重他的前提下才能彼此好好說話!我個人不建議以分數來和孩子交易他的需求,因為分數只是一個階段的表面說明,不能代表全部學期。何況學習是為他自己學的,分數是他自己的努力換來的,父母不應該過分指責孩子。

2、針對孩子「同樣的題目總是錯」我們可以這樣跟孩子說:「如果下次測試中還有類似的題目,你要是做的比這次完美,媽媽(爸爸)就獎勵你……(是他心愛的玩具、或者喜歡看的書、或者某個嚮往的短途旅遊地等)」我想,他肯定會好好把類似的題目看的仔細和認真。我們的鼓勵和引導對於孩子來說是墊腳石。

3、任何時間的考試結果,請家長一定要換位思考和理解孩子。我們要清楚的是時間、場景、人物等都能影響孩子的發揮和思考,誰的人生不是波濤不斷。如果沒有波濤,怎會知道是風力?還是重力?但是,在這樣的教育大環境下,我們何以獨善其身?何以讓我們的孩子少走彎路?我想也只有為人父母的我們,不斷的學習和成長才能不斷的打消我們的疑慮。那時候,已經是大了孩兒,老了父母。

4、學習能力各有不同,不能一味的相信輔導班的作用。父母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一個了解孩子的老師,對孩子的思維模式、處事模式等都掌握,在教學過程中,自然事半功倍。與其說孩子的入學是先教書,不如說是先育人。就像我們的成人世界,有的人「吃軟不吃硬」、「膽小怕事」、「做事原則性極強」等,豈不是不同人不同的說話方式?一所學校之外的教育機構為什麼會有些試聽課和熱身基礎課?如果不是這樣,如何用不同的說話方式吸引孩子對知識的吸收?畢竟孩子家長是想看到孩子的變化的。其實興趣班的老師了解一個孩子,最快也需要1周或者更長的時間……

5、不是萬不得已,最好不要把孩子放在作業班。作業班的孩子年級不同,班級不同,孩子多,作業老師沒有多餘的時間做到一對一輔導。對於孩子的思考過程,作業班老師是無法掌握的。一道題目錯誤的結果,必然在思考過程中有錯誤的思考點,這不是問題的源頭嗎?我們都知道,孩子在沒有經濟來源的情況下,父母在怎麼說和「管」,聰明的孩子不敢輕易去激烈反抗。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提高我們的聲音來壓制孩子的「不聽話」以宣洩我們的怒火。但是,你可以壓制他的行為,你可以壓制他的思想嗎?去引導孩子的思想,讓思想去影響他自己的行為習慣是最本質的教育方式。

6、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也少不了懲罰。有的年輕家長會認為不打不罵孩子是最好的家庭民主教育。其實不然,你會發現有些孩子在玩某項淘汰制遊戲的時候,遊戲初漏劣勢就會說:「我不喜歡玩這個遊戲「、「我不想玩了」等,其實這是對自己的不信任,對失敗的擔心、是典型抗挫折弱的孩子。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一定要打,不打不成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自卑感比同齡人多,還時不時的模仿家長用暴力解決問題,與人溝通問題出現的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