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中國歷史上自稱「兒皇帝」的僅此一人!你知道是誰嗎?

在中國歷史上自稱「兒皇帝」的僅此一人!你知道是誰嗎?

歷史上真有自稱「兒皇帝」的嗎?答案是肯定的。據史料記載,五代十國的後晉高祖石敬瑭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皇帝,因為他恬不知恥地對契丹首領自稱「兒皇帝」。究竟出於什麼考慮,讓石敬瑭甘心忍受委屈呢?歷史的真相是怎樣的呢?

「兒皇帝」石敬瑭

石敬瑭生於唐景福元年(892),祖先是沙陀人。沙陀人古代突厥人的一個部落,早先居住在金莎山(今尼赤金山)以南,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以東一帶,唐憲宗時,沙陀人酋長朱邪執宜率部歸附唐。懿宗咸通十年(869),朱邪執宜的兒子朱邪赤心因征戰有功,拜單于大督護、振武節度使,並被賜予漢姓李國昌。李國昌的兒子李存勗[xù]後來滅後梁,建立了後唐國。

石敬瑭從小沉默寡言,喜歡讀兵書,長大後文韜武略,顯露也過人的政治智慧。李存勗的兒子李嗣源對石敬瑭非常器重,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石敬瑭跟隨李嗣源轉戰各地,成為李存勗的一員驍將。石敬瑭最大的功勞是勸李嗣源順應時勢,在兵亂中追求帝位,最後李嗣果然坐上皇帝寶座,石敬瑭因功被授予「竭忠建策興復功臣」的稱號,並任六軍諸衛副使,相當於侍衛隊的副總司令。但總司令的兒子李從榮自認為是皇位繼承人,驕橫跋扈,把誰都不放在眼裡。石敬瑭料他日後必然出事,便極力推辭,改任河東節度使兼雲州(今山西大同)蕃漢馬步軍總管。後來,李從榮果然因為急於繼位而被誅。933年十二月,李嗣源病死,兒子李從厚繼帝位,李嗣源的養子李從珂發動兵變。石敬瑭活捉了從洛陽逃出的李從厚,押往洛陽向李從珂請功,李從珂殺死自己義兄後自己稱帝。李從厚在位只短短三個月。李從珂稱帝後,一直把石敬留在京師,實際上是擔心他造反而將他軟禁起來了。石敬瑭整天在家裝病,然後由夫人李氏出面去向曹太后求情,加上李從珂以為石敬瑭真的體弱多病,從而低估了他,於是就放了他,石敬瑭回到河東後,屢次以契丹侵擾邊境為由需要囤糧備戰為名,要李從珂出糧草,實際上是為自己打算。936年,五月,李從珂採納老臣薛文通的主意,調石敬瑭任天平節度使,想藉此試探石敬瑭,如果石敬瑭不從,即是他想造反。石敬瑭對屬下說:「先帝授我太原這個地方,讓我終此一生,今故而遷,是懷疑我要謀反也」。太原是個地險糧多的地方,有利於起事,我打算內檄諸鎮,外求於契丹,諸位以為如何?」桑維翰、劉知遠等大將都認為可行並積極響應。於是,石敬瑭上表,要求李從珂讓位給李嗣源的親生兒子李從益。李從珂大怒,下詔削奪石的所有官爵,然後命張敬達率領大軍討伐。石敬瑭見大軍兵臨城下,便向契丹許諾了豐厚的條件,請求太宗耶律德光出兵相助。正愁沒相會南下的耶律德光喜出望外,親自領兵援救石敬瑭,打敗了張敬達的十幾萬兵馬,攻滅後唐。石敬瑭於這年十一月建國,史稱後晉。

尋求契丹支持

為了使契丹出兵助其建國,石敬瑭許諾的條件是:一、稱臣;二尊耶律德光為父;三、每年進奉帛三十萬匹;四、割讓燕雲十六州。石敬瑭的大將劉知遠認為,稱臣和進貢是必須的,尊父與割地則太屈辱,恐為天下恥笑,但石敬瑭沒有採納劉的建議。

契丹首領耶律德光

一千多年來,人們對石敬瑭當年的行徑無不嗤之以鼻。的確,在他之前,中國歷史上群雄紛爭時期,一些弱小王朝面對勢力強大、時時覬覦中原的外族國家、俯首稱臣,貢納財物的先例是有的,但還從沒有過一國皇帝甘認外族首領為父,何況耶律德光比石敬瑭還小十歲。歐陽修在《新五代史·唐本紀第四》中記下了這恥辱的一筆:「敬瑭出北門見耶律德光,約為父子。」

另一個讓後人譴責的就是割讓長城以南的燕雲十六州(相當於今北京市、天津薊縣、河北、山西一帶),東西長600公里,南北寬200公里,總面積12萬平方公里。十六州割予契丹,使得中原北方的屏障盡失,契丹輕而易舉的佔據了長城一帶險要地帶,從此,兇悍的鐵騎便可以長驅直入到黃河,給中原人民帶來了長達數百年的災難。對此,石敬瑭是推卸不掉歷史責任的。

然而,也有人冷靜的分析了當時的情勢後指出,石敬瑭此舉實在是出於無奈。當時石敬瑭功高蓋主,自從石敬瑭幫助李從珂登上皇帝寶座後,李從珂對他就猜疑不斷。有一次,石敬瑭妻子去京師參加李從珂的生日宴會,結束後想早點回家,李從珂醉醺醺地對她說:「這麼著急回去,是不是要和石郎造反呀?」這說明李從珂無時不在戒備著石敬瑭。調任天平節度使,明擺著是要收回石敬瑭的根據地,剷除石的勢力。老臣薛文通就一語道破了天機:「調動也要反,不調動也會反,不如先下手為強。」因此石敬瑭造反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而石敬瑭以一個河東去對抗整個後唐,明顯是以卵擊石。所以石敬瑭為了自保,必然要藉助外力,尋求契丹的支持。這一決斷就事論事講應該是沒錯。為了確保契丹全力幫自己,石敬瑭不得不以最優惠的條件去說服耶律德光。尤其是當時後唐方面以送還俘虜,每年獻贈銀兩財物等條件,向契丹提出結盟,以斷絕其援助石敬瑭之念。與此同時,後唐大將趙延也提出優厚條件,要求契丹封他為皇帝。石敬瑭在得此消息的後,才下定決心以更加優厚地條件事奉契丹,這證明了在當時的情況下,石敬瑭為了生存,許諾這些條件是必須的。否則,契丹未必會出兵支持他,至少不會是太宗耶律德光親率5萬精兵南下。

石敬瑭付出沉重的代價換來後晉的建國之後,對契丹採取低姿態,謙卑以對,對內則整頓軍事,加強操練,鼓勵人民耕國種桑,恢復自由貿易。在一段時期內,中原與契丹之間沒在發生大的軍事衝突,後晉也社會安定,出現了小康生活局面,在五代五個開國皇帝中,石敬瑭的政績還是很不錯的。從短時的建國安邦,只是這個犧牲超出了國家和民族所能承受的限度,因而才為後人所不齒。《舊五代史》說石敬瑭能禮賢下士,能納諫,生活節儉,但是不該為圖皇帝之位引契丹入中原而給人民帶來災難,這如同「決鯨海以救焚,何逃沒溺;飲鳩漿而止渴,終取滅亡」。這一評價還是比較客觀公正的,您說是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蜜蜂 的精彩文章:

義和團,起山東,不到仨月遍地紅——是義和團迅猛發展的真實寫照!

TAG:歷史小蜜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