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你的養生方法對嗎?曾國藩是這樣做的…

你的養生方法對嗎?曾國藩是這樣做的…

現在很多人都有大大小小的毛病,像頸椎病、腰椎病、胃腸病、脂肪肝等等,都是因為久坐、不懂得鍛煉及養生,最後積勞成疾,等毛病出現了再去治療,豈不是悔之晚矣。事業心固然值得肯定,但沒了健康的身體,何談事業?曾國藩說:「養生與為學,二者兼營並進,則志強而身不弱,或是家中振興之象。」養生與學業或者事業並行,才可兼得。

養生之事

孔子曰:「百善孝為先」,曾國藩認為:「古之言孝者,專以保身為重」,兒女能夠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曾國藩曾正式提出「養生六事」:「吾見家中後輩,體皆虛弱,讀書不甚長進,曾以養生六事勵兒輩:一曰飯後千步,一曰將睡洗腳,一曰胸無惱怒,一曰靜坐有常時,一曰習射有常時,一曰黎明吃白飯一碗,不沾點菜。此皆聞諸老人,累試毫無流弊者,今亦望家中諸侄試行之。」

在家書中,他又提到「養生之法,約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恆,二曰懲忿,三曰節慾,四曰每日臨睡洗腳,五曰每日兩飯後多行三千步。」

除此,曾國藩的遺囑也滲透著養生之道:「一曰慎獨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勞則神欽。」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經常流動的水不會發臭,常轉動的門軸不會遭蛀蟲,經常運動,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曾國藩所說的「飯後千步、習射有常時」都與運動有關。諺語中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飯後散步,可促進消化,大有裨益,他也強調「不可呆坐,要經常參加勞動和運動。」古代的習射對我們今天來說,就更多地是跑步、爬山等,時常地、有規律地運動能夠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能夠保持長壽。新疆的百歲老人中,終生從事體力勞動的有98%以上,他們從小就參加體力勞動,到老年後依然堅持運動,在百歲後,生活仍然可以自理,健康狀況良好,飲食正常,行動方便。毛澤東曾效仿「曾文正公臨睡洗腳,食後千步之法,得益不少」。

靜以治心

曾國藩在入京後常常感到頭暈、乏力,便向唐鏡海前輩請教,曾國藩牢記在心,後來他在日記中寫道:「唐先生言,最是『靜』字功夫要緊。若不靜,省身也不密,見理也不明,都是浮的。總是要靜。又曰:凡人皆有切身之病,剛惡柔惡,各有所偏,須自己體察所溺之病,終身在此處克治。」

「靜坐有常時」、「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胸無惱怒」、「節慾」都是說「靜」的,自然之中動靜結合才能相得益彰,人之身體也是此種道理。此靜坐非每日坐在辦公桌前,而是排除一切雜念,坐到神靜,每周抽出時間靜下心來放空自己,會覺神情舒暢,時間久了,心態會越來越平和,才能「懲忿」,剋制憤怒憂慮,保持情緒的穩定,以達到「胸無惱怒」的結果,生氣越來越少,身體也就越來越好。

「節慾」和「慎獨」都是道德方面的自省,保持清心寡欲,才能夠心安;「主敬」是要莊重寧靜,才能身體強健。曾國藩在家信中寫道:「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內心無愧疚,心與身都能達到恭敬,才能做到真正的靜,才能養心,從而養身。

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

強調運動與靜並非說就放棄了學業和事業,相反,此兩者是為了更好地追求理想、實現夢想。

「求仁」就是要仁愛,要愛人,其他人開心了,自己也就開心了;曾國藩說:「『仁』所以養肝」,能夠做到仁愛,就會避免憤怒和仇怨,自然會養肝。「習勞」是要少安逸,安逸多了容易怠惰,怠惰多了,就容易消亡。對於身體不能夠太「愛惜」,過於懈怠、總是退避、過於吝嗇體力心力,反而不利於健康,「勤則壽,逸則亡」。曾國藩說:「君子有三樂」,其中之一就是「勤勞而後憩息」,在工作之後休息才是最開心最快樂的事。

曾國藩「省思慮,除煩惱,君逸之謂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動,臣勞之謂也」中所謂的「君逸臣勞」就是說一方面要養心,保持靜心安心,胸懷坦蕩,另一方面要經常運動,經常鍛煉,同時要通過勤奮學習來養浩然正氣,如此勞逸結合才能得長壽。

除上所述的,還有「眠食有恆」:睡眠和飲食都要有規律,且要少食;睡覺前要用熱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預防發燒感冒、益於入睡等,都是曾國藩提到的養生之法。這些對我們現代人尤其的重要,「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有健康身體的時候要注重勞逸結合,不要等到健康損失了再去補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士分等級: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方為高士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