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定要「逼」孩子進好學校?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建議閱讀 5 分鐘 文:筍乾老師
GIF
在《演說家》的節目中,一位知名企業家說:「我告訴你,我公司的員工沒有一個是從重點大學畢業的。」
「所以你不是世界500強」,張雪峰一句話,說的企業家們啞口無言。
不過這句話,也說出了當今社會的實際情況。學歷到底重不重要?或許只有經歷面試淘汰的人才會知道。所謂「讀書無用論」,也是出自高學歷人群之口。
在這裡,我想告訴所有的孩子,我們做父母的,為什麼一定要讓你們上名校。
1
名校,擁有更好的學習氛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人人皆知。雖然名校也出過一些道德敗類,走上犯罪的道路。但是,我想更多的學生還是優秀的,嚴格律己。
都說「環境造就人」,一所好學校真正厲害的地方,不是教學樓有多宏偉,實驗室有多少高級設備。而是與孩子並肩作戰的學霸群體。
這些學霸未必都是智商極高的孩子,但一定有他們的過人之處。優勢互補,就是這個道理,每個人都在積極向上的氛圍里你追我趕,孩子壓根不敢偷懶。
如果孩子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高校,勢必會不由自主鬆懈下來。然後被同伴影響,降低自我要求,而這種做法對人生也許是致命的。
對於學生而言,在校的學習時間遠遠多於在家休閑的時間。若想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和比他們優秀的人在一起。
2
名校,有著更優質的師資力量
眾所周知,重點院校是優秀青年才幹的聚集地。最近有機構對國內部分重點高校的師資進行了一個排名,主要是專職教師數量和頂級人才數。
一流的高校有一流的師資,這確實一點沒錯。縱觀國外頂級大學,無一不是有超級豪華的師資水平,這是培養一流人才的重要保障。
我接觸過很多老師,他們平時沒有課的時候,都會去圖書館看書。積极參加國內各種學術性的教研講座,收集更好的的教學方案。
不但提升自我能力,還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都處於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傳承和循環,教學質量才會更加精益求精。
3
名校,給予孩子更多的機遇
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孩子要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你必須告訴孩子:能考上好點的學校,相對而言路好走些。
就拿找工作來講,
你上了重點大學,找工作困難;
你上了普通高校,找工作更困難;
你不上大學,普工,服務員還是促銷員,除非你打算回老家種地。
現在的大學生多如牛毛,公司招聘不是先看能力,而是比較孩子學歷的高低。
之前網上曾爆料過,某世界500強企業面試官,只帶走畢業於985和211院校學生的簡歷,尤其是研究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剩下的簡歷直接丟進垃圾桶。
我從一篇論文中了解到,目前中國500強企業負責人,84%擁有高學歷,48%畢業於985院校,重點院校畢業生平均工資高於學歷較低的人。
而且,近幾年普通高校的失業率已增長到26%。
這說明了什麼,有了名校文憑,孩子就會有更大的勝算。即使是在毫無門檻的賣豬肉、賣花生瓜子這個行業,他們也有很大概率能做的更加出色。
好學校還能對接到更好的資源,帶給孩子接觸更廣泛圈子的機會,人脈的擴張,也是一個人能力與資源的擴張,比如,馬化騰組局的「東興飯局」,就是最好的例子。
4
名校,給孩子最大的精神財富
一所好學校,能夠讓孩子深刻體會到這世界上優秀的人到底有多少,差距在哪裡,因而有動力和目標發奮前進,在抉擇時更懂得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好學校的社團多,孩子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了解了自己究竟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了解了自己擅長做什麼、不擅長做什麼,了解了自己的優點、缺點。
他對自己的了解逐漸接近真實。孩子不再狂妄自大,也不再妄自菲薄。更早地成熟起來做好自己。
無論是成為頂天立地的英雄,還是整個組織中一枚合格的螺絲釘。
精神財富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立身之本、處事之綱,是融入孩子血液,深入骨髓的信念與教條,是父母留給孩子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雖然名校也不是萬金油,上了一定就能成為富豪。但還是要承認:一張高校文憑,不能確保讓人站上頂峰,卻會讓孩子有更大機會成為「精英」。
再加上,一代人的改變,能影響三代人的成長。
隨著孩子的成長,教育終究會是一場優勝劣汰,最後入駐「好學校」的一定是學霸群體。孩子,如果你有機會,請一定要把自己逼進這樣的群體。
筍乾老師推薦


TAG:父母學習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