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是的滋補類中藥,但是你知道它的食用宜忌和食材搭配嗎?
中醫
01-23
黃芪是一種常見的滋補類中藥,從清代開始就被推崇為補氣諸葯之最。
黃芪性微溫,味甘,是一味重要的補氣葯,可以補全身之氣。對於體虛氣血、氣血不足、容易感冒的人以及盜汗的人在冬令時進補。
黃芪能夠增加正常心臟的收縮力,對疲勞和衰竭的心臟有明顯的強心作用,而且有擴張血管的作用。能使血壓下降,改善血液循環,黃芪還能夠減輕腎臟病變,有利尿的作用,還有保護肝臟的作用,可以增強造血功能,促進白血球的生長,以至增強人體的免疫機能。
就抗癌和抗衰老的作用,黃芪還能補氣,健脾昇陽,可用於肺氣不足,久咳虛喘,自汗脈虛,易感風寒,脾胃虛弱,腹瀉,倦怠乏力,舌淡脈緩,脾虛,中氣不足,臟器下垂等癥狀。
事實證明陰虛陽盛現象者應該少吃黃芪,比如感染,急性腸胃炎,高血壓。這是因為黃芪屬於溫補佳品,容易助火,所以熱毒潰瘍初期,腹部脹滿,便秘患者均不宜食用。
黃芪適合內服,煎煮成湯藥服用,也可做成丸散。如果想用來補氣昇陽,宜選用蜜炙黃芪,如用於其他功效,可選用未加工的黃芪。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