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演員的誕生》:演員挺專業,評委太業餘

《演員的誕生》:演員挺專業,評委太業餘

《「小品」演員的誕生》終於結束了。

先說好的一面吧。至少這個節目用一種很淺顯易懂的方式倡導了一種價值觀——演員需要重視演技。先不論這種方式是否合適恰當,以及背後的種種爭議,但至少說的是一件正確的事兒。

不好的一面呢?

既然是一個強調專業的節目,那評委能不能別說片湯話?能不能專業點?

什麼叫「表演很完整」?什麼叫「真的不容易」?什麼叫「太感謝了」?什麼叫「真好」?……

前幾天看了個段子,說一個父親教訓孩子,為什麼要讀書——當你看到「雪打柿子」,你腦子裡會浮現出「秋去冬來萬物休,唯有柿樹掛燈籠」;而不是:卧槽!卧槽!卧槽,快看,滴溜噹啷的真好看嘿!

他們還不僅僅是胸無點墨,語言匱乏,而是專業標準的低下。就這評價,你再煽情地說出來,我感覺也像是郎朗在金色大廳表演完,一邊鼓掌一邊讚歎:真好,一個錯音都沒有。

你這是夸人呢?還是罵人呢?

什麼叫專業?

專業其實就是在業餘的人眼裡,他們就像有魔法一樣。

有個足球記者曾經讚歎地說:有回他和國足的一個球員去食堂吃飯,回來的路上,球員腳底盤著個球,然後一路上,他隨手指一棵樹,球員就能一腳踢出,並精確命中,而且一路回到宿舍,沒有失誤一次;

前兩天看一個視頻,是介紹美國橄欖球的四分衛。為了表現他傳球的精準,竟然從籃球場的看台高處將一枚橄欖球甩出並空心落入場地上的籃筐當中;

記得《爸爸去哪》第一季中曾邀請姚明探班,於是安排了一個環節就是爸爸們和姚明比投籃,姚明勝出當然是意料當中,但神奇的是,整個過程當中,姚明百發百中。

還不止是這些專業運動員,即便在普通生活當中亦是如此。

著名的勞模張秉貴,就以「一抓准」而聞名。所謂「一抓准」,就是顧客買糖果要半斤,他一把抓出來過秤,就一定是五兩;

一個工廠有台機器總是出小毛病,於是就請了個專家來看看。專家繞著機器轉了3圈,然後拿出粉筆在機器上畫了個圈,寫上:此處線圈減2圈。處理完之後,機器就此正常了;

大學上的音樂系,班上所有鋼琴專業的同學都能輕而易舉的做到隨時拿一個譜子給他,立刻坐下來就能伴奏……

永遠也忘不了第一天到報社上班的情形。

那時候,報社在上機排版前還有個步驟,叫畫版樣。有專用的版樣紙,上頭密密麻麻全是小格,一個小格代表一個字,一張報紙上能放多少字,就有多少個格子。

而畫版的工作就是把今天要放在版面上的稿子先在版樣紙上畫出位置和面積——標題佔多大,圖片佔多大,文字佔多大,頭條在哪,主圖在哪,短訊在哪……

看似簡單的工作,但我和搭檔倆人畫了整整一夜,到上機時發現,還是會有無法填充的天窗。倆人坐在機器那一頭汗,不知如何是好,感覺天亮就要被報社開除了。

而在我們機器旁邊,我們的總編室主任也在排版,他把版樣往拼版員身邊一放,拿一條稿子出來,指一下,「放這」,稿子就會神奇地,嚴絲合縫地排進版心,僅僅十五分鐘,十幾條稿子就像天生長在版面上一般被排了出來。

我目瞪口呆地看著主任,就像見到了默多克,驚嘆於他如何能夠把字數算得如此精確,一字不差。

通過虛心學習,不到一個月,我也能做到這些。

後來到北京一個報社應聘。他們那時正在試刊,全國各地來了好多編輯,每人做一個版面。有的人從早上8點開始上機,排了一天版面也沒出來;有的人排了四五個小時,有的兩三個小時,因為這群人長時間佔用機器,等到我要上機時,離下班只有15分鐘。排版員見我過來,就說:肯定排不出來了,你明天再來吧?

我說,別啊,北京這麼大。不是還有15分鐘嗎?咱們排,到點如果沒完你就關機下班,行嗎?

排版的小姑娘無可奈何,只好開工。然後12分鐘就打樣出版了。當她點擊「列印」時,興奮地站起來大喊「這裡有個好厲害的,10分鐘就排出來了!」

整個機房一片嘩然。

這裡真的沒有一點要給自己吹牛逼的意思。因為在不專業的人眼中,上面的任何一項都是神奇的事情,但對專業的人來說,「唯熟練爾」。就一個編輯而言,如果排版都要花幾個小時,你哪裡還有時間編稿子,做標題,策劃選題?這十幾分鐘排完版難道不是最起碼的嗎?

在《「小品」演員的誕生》里,最後三個導師都在誇:真棒,這麼短時間,背那麼多台詞,真棒……

棒什麼棒啊?能背台詞就棒了?這是《最強大腦》的賽場了嗎?誰能背就贏了?是數字明星見多了,就拿他們的垃圾水平當標準了吧?

並不是說演員們在這個舞台表演得不好,而是作為專業人士的評委該用什麼標準來評判?如果說,一個作家「棒」的標準就是沒有錯別字;一個歌唱家「棒」的標準就是不跑調;一個農民「棒」的標準就是不會把莊稼養死;一個快遞「棒」的標準就是會騎電動車……這會不會太搞笑?

就像中國足球會用12分鐘跑去衡量一個球員是否合格,中國最好的球員郝海東卻每年補考。這就是標準的低端和不科學造成整個行業完蛋最典型的案例。

都在呼喚「專業」,但在《「小品」演員的誕生》這樣的主流話語體系當中所謂的「專業」、「好」、「棒」的水平和標準僅此而已的話,那中國演員的專業之路還真是道阻且長呢。

也許有人會不服氣說,不是評委標準低,只是沒有說出來而已。

那您倒是說出來啊!不說,誰知道呢?哦……對,讀書少,不知道怎麼說,就剩「棒」,「好」了。那……作為演員,讀書少,可不也是一種不專業么?

卧槽!卧槽!卧槽,快看,滴溜噹啷的真好看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老王不裝 的精彩文章:

職場「馬屁精」的底線

TAG:新老王不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