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來自「人面」文物的神秘力量……

來自「人面」文物的神秘力量……

眾所周知,我堆人頭像和人面的造型、數量、大小在眾多遺址中都算獨樹一幟。不信看看他們可愛的臉龐

在商周時期,大部分青銅面具形象多具誇張、威嚴、猙獰,而我堆的部分面具嘴角上揚,有的甚至露出牙齒,帶著神秘的笑容。

有人認為這是用於巫術祭祀時佩戴的小獸面,可能與取悅鬼神的某種需要相關。

還有學者推測我堆大型青銅面具是四川西部平原青銅器文明之最高神,嘴角上揚的微笑可能是擺脫了生活之痛苦, 可以解除人類痛苦的祖神和最高神的表情。

諸如此類的關於我堆面具的研究和推論有很多,但人面文物的概念並不是我堆的專利。早在遠古時期,先民或許就賦予了它們神秘的含義,在世界範圍內都廣泛存在著與人面相關的遺存、遺物,比如岩畫人面、人面雕塑、面具以及面部刻紋等等。

人面雕塑

目前已經發現的史前人面雕塑材質以陶、玉、石、骨為主,商代還出現了青銅製作的人面像。

獨立的人面陶塑一般呈薄片狀,人面五官俱全,耳部或額上多有穿孔,可能用於佩戴。目前已發現此類獨立的人面形陶塑約有數十件,包括甘肅天水柴家坪、陝西安康縣五里鄉柳家河、河南陝縣七里鋪、山東姚官莊、浙江餘姚河姆渡等遺址。

除此之外,重慶巫山大溪地、山東滕縣崗上遺址、甘肅永昌鴛鴦池、陝西神木縣、陝西西鄉何家灣等地均發現了或玉或石或骨制的人面雕塑。

除了獨立的人麵塑像以外,還有一些附屬於器物之上的頭部塑像,多見於甘陝地區。

面具

大部分學者認為,早期的面具應該是木製或皮製的,但由於此類質料難以保存,故考古中鮮有發現。根據河北易縣北福地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湖南宋家台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的陶制面具,可以推測最遲在新石器時代早期,面具就已經出現了。

商周時期的人面面具數量更多,在安陽侯家莊西北岡、陝西城固蘇村、北京平谷劉家河、陝西西安老牛坡、四川廣漢三星堆、江西新干大洋洲等地都有出土。

宋兆麟先生《原始雕塑人面考》文中還談到一種可以懸掛供奉的面具像,「一種是大型面具,可懸掛在一定的場合,面具上多有便於懸掛、安置的設備,如孔眼、鉤柄、插座等。」如我堆的青銅大面具,也有人認為它是被安置在立柱上用於祭祀。

學界探論

先民為什麼要創造這些面具、人面雕塑呢?以下是學界的一些觀點,供大家參考。

殷商時代的面具,有的是用於威嚇敵人;有的被推測是用於覆蓋死者的面目,保護其屍體或靈魂(如西安老牛坡商代墓地出土在墓主人頭側的面具)。

更主要的是用於祭祀、巫術禮儀中,作為巫師溝通天地的工具,亦或是傳遞鬼神及祖先信息的「法器」,具有強烈的宗教色彩,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社會意識形態。

特別是人面面具,有的是在寫實的基礎上加以藝術的變形、誇張。有學者認為可以根據不同地區出土的面具,窺視到古代人種分布的地方性差異。

而人面雕像被認為有靈魂載體的作用,可能是被當作祖先、英雄或者鬼神的象徵物使用的,有的被供奉,有的則可以佩戴在身上,以求獲得祖先、英雄或神抵的庇佑,有的用於巫師施法,同樣帶有宗教意義。

也許正是懷著對超自然力量的敬畏與想像,對神靈與祖先的崇拜和信仰,我國史前至商周時期的先民在宗教和日常生活中,創造出了大量與人的面部有關的文化遺存。

滄海桑田,斗轉星移,遠古先民們已在地底的世界消亡,然而他們對生命的思考、對世界的認識,將繼續帶給我們精神與力量。

參考文獻:

[1] 宋兆麟:《原始雕塑人面考》,《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91年。

[2]【英】泰勒:《原始文化》,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年。

[3] 宋新潮:《商代青銅面具小考》,《考古與文物》,1991年第6期。

[4] 方輝:《商周時代的青銅面具及其相關問題的探討》,《紀念山東大學考古專業創建二十周年文集》,山東大學出版社,1992年。

[5] 王紀潮:《三星堆縱目式青銅面具的人類學意義》,《四川文物》1994年第6期。

[6]【韓】金秉駿:《三星堆出土青銅器大型面具口部造型探析》,《四川文物》2005年第1期。

[7] 黃尚明、笪浩波:《關於商代青銅面具的幾個問題》,《江漢考古》,2007年第4期。

[8] 王志:《中國史前至商周人面崇拜之初探》,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董玩物 的精彩文章:

雍正王朝遺珍——藍釉地琺琅彩嬰戲圖宮碗

TAG:古董玩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