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曉彤「縫紉機頭」確有歷史可尋?古人對假髮原來有迷之狂熱……
這兩天,關曉彤主演的新劇《鳳囚凰》因為髮型驚人,爭議不小。她飾演的南北朝時期山陰公主,頭髮多得如同頂著個縫紉機,被觀眾簡稱為「縫紉機頭」。
GIF
這麼粗的髮髻比頭還大,怪不得頂不動趴桌上了。
GIF
轉頭怎麼沒有把旁邊的人打飛呢?
GIF
這樣還能順滑地滾下來不科學,明明可以利用頭髮剎車……
GIF
近景鏡頭切到關曉彤這裡時,頭髮往往拍不全。
縫紉機與這個髮型一對比,竟然顯得又瘦又精緻……心疼演員的頸椎。
不止是發量超大,藝綻君(ID:bjvariety)還發現,此劇的髮飾也都是龐然大物。
看起來髮飾也得有個幾斤重吧?藝綻君默默覺得像鐵藝花架……
而本劇的「藝術總監」於正,面對觀眾的質疑,在微博發了一張釋疑圖——
一份滿滿考據的解釋,讀來有一絲驕傲,還有一點傲嬌。原來魏晉南北朝時的古人髮型,比現代人講究多了!
古人髮型知多少
一
靈蛇髻、飛天髻、十字髻……走在魏晉南北朝時代的大街上欣賞美人們精心梳洗的髮型,可比現在的梨花頭半丸子頭什麼的有意思啦~
這時候,有小夥伴可能就要問了:這麼厚重繁複的髮型,得有多大的發量才能撐得起來呀?
答案是:用假髮唄!
沒錯,魏晉女子經常使用假髮增加髮髻的高度,追求大、危、邪、偏、側等嫵媚的風姿。比如魏晉流行的「蔽髻」就是一種假髻,晉成公《蔽髻銘》曾作過專門敘述,其髻上鑲有步搖簪、花鈿、釵鑷子等金飾,金飾越多身份越尊貴。
這是開掛的節奏啊!
其實,春秋時期假髮就開始在中國盛行了,此後的朝代也多有使用。唐代元稹《追昔游》曾說:「義梳叢髻舞曹婆。」周昉《簪花仕女圖》中梳高髻的唐朝婦女也有假髮。
古人熱衷於使用假髮,連挖掘出的文物中都有假髮的存在……對於以假髮製成的髮髻,古人也為它取了多種名稱,較早的叫 「副貳 」 。
1972年新疆吐魯番如阿斯塔納村古墓群出土木俑頭部有各種式樣的假髮髻,髮絲精細勻稱。 此髮髻是以麻布為襯裡,把棕毛纏繞在麻布上,製成一個造型,再經過染色處理製作而成。
圖片來源:@棲鳳閣漢服
而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假髮是用極細的黑色絲絨製成的。
圖片來源:@niki-鏡子
既然有假髮存在,那麼必然有人賣假髮。一些窮苦百姓削髮賣發,還有國外進貢頭髮。唐朝時期,朝鮮女性向中國進貢的頭髮最多。咸通十年,新羅進貢的頭髮有兩種尺寸,一種是四尺五寸長的頭髮,價值五十兩,一種是三尺五寸長的頭髮,價值三百兩。
古人惜發如命,一般來說不是萬不得已,誰會捨得賣掉自己的頭髮呢?
髡[kūn]刑,中國上古五刑之一,是一種將人頭髮鬍鬚全部或部分剃掉的刑罰,是一種恥辱刑。髡刑源於周,王族中犯宮刑者,以髡代宮,即斷長發為短髮,主要流行於中國古代夏商周到東漢。在古代,人們信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因此這個刑罰對他們來說是殘酷無比的。
看來,脫髮的朋友們應該慶幸生活在今天這個時代……頭髮不僅是比美的戰場,更是事關身節的大事。
說完這些,你以為於正的新劇就把槽點變為閃光點了么?
可是機智的觀眾發現:
還原歷史不假,劇中發量好像比原版大許多……
儘管髮型「尊重歷史」了,可是劇中的現代小樓和白衣飄飄的服飾跟歷史都截然不同啊,還原歷史光撿博人眼球的部分么?
對比一下劇中假髮與文物里的假髮,飽滿度和膨脹度乘以二
這個現代小洋樓和極簡幾何裝修風也是還原歷史?
對此,觀眾有話說——
全球趣事大搜集:人家髮型是迷你版,你是姜虎東版。
甜曦_蘇梓萱:關鍵髮型縫紉機也就算了,還特別假,像戴了個帽子一樣,這就是你鑽研出的美學嗎?你的審美恕我不敢恭維
霖墨蕪萊:尊重歷史??!那就說假髻吧!你擅自加的發包是什麼鬼?還有那些金飾插得也呵呵噠。再一個你要尊重歷史對吧!清一色的送葬服是什麼鬼影視服還想說尊重歷史嗎??!形制都不對,咱魏晉衣服很多彩的好嗎?尊重歷史你幹嘛畫個韓式小面妝啊?
半個廢倫:你可得了吧,一千年之後,未來人挖到名偵探柯南漫畫,是不是就可以說現在的女生頭型都是小蘭那樣的了?
看來,試圖以歷史范兒的造型贏得尊重的《鳳囚凰》,陷入了有點尷尬的境地:論還原度,服飾和場景都依舊違和感十足;論還原髮型的效果,與觀眾的現代審美起了較大的衝突。
如果因為「縫紉機頭」的髮型吸引了觀眾大部分注意力,劇情和故事本身傳達的內涵被忽略,怎麼都不算一種成功吧?「還原歷史」,不應該成為噱頭。
-End-
你怎麼看待關曉彤這組髮型?
歡迎留言分享給藝綻君
本期作者、編輯:王廣燕
訂閱號:藝綻·微信號:bjvariety
至 臻 文藝·綻放 如 花
北京日報文化新聞部 誠意奉獻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發布或推送的所有內容,除註明來源外,版權均屬北京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機構或個人未經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或發表。違者將由北京日報社依法追究責任。
原創新媒體製作人員:王廣燕


TAG:藝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