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不會仿製S400,俄或引進中國無人機,中俄軍工合作開始雙向交流

中國不會仿製S400,俄或引進中國無人機,中俄軍工合作開始雙向交流

原標題:中國不會仿製S400,俄或引進中國無人機,中俄軍工合作開始雙向交流



S400導彈將成中國反導網新鮮血液,中國不會仿製

俄羅斯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發言人瑪麗亞·沃羅比約娃19日表示,一艘向中國運送S-400「凱旋」防空導彈系統部分配件的貨船在途中遭遇強風暴而受損,被迫返回烏斯季盧加港。這一消息再次使俄羅斯售華S-400成為關注焦點。那在國產防空導彈系統大發展的背景下,中國引進S-400能給解放軍防空作戰帶來哪些助力?中國真的需要S-400嗎?專家表示,S-400與國產高端防空系統相互搭配、相互彌補,讓中國的防空反導網更牢固。


S-400可覆蓋整個台灣?


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發言人在表態中並沒有明確俄方向中國運送的S-400系統的具體數量。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20日報道稱,俄軍工領域消息人士透露,首批用於裝備一個團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已運往中國。據俄媒報道,根據雙方簽署的合同,中國將購買不少於6個營的該型防空導彈系統,合同金額超過30億美元。


此前,路透社援引塔斯社報道稱,俄羅斯已開始向中國發貨。


從俄軍工領域發言人的表態來看,雖然因天氣原因S-400運送出現延誤,但這側面說明距離中國列裝該系統已不遠了。S-400裝備解放軍後,無疑是為解放軍防空反導網注入新鮮血液。首先,中國早幾批S-300系統是上世紀90年代初引進的,目前已經有20多年歷史。那些裝備技術上已經落後,也接近壽命後期。S-400一方面可以代替這些系統,起到更新換代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融入這些系統,提高早期S-300的作戰效能,相關部隊也能很快上手。其次,與國產防空系統相比,S-400雷達波段、制導體制、抗干擾性能不同,S-400列裝後可增加地面部隊裝備的多樣性,增強防空系統的穩健性和牢固性,增加對方壓制的難度和代價。再次,即便和「紅旗-9」最新改進型相比,S-400仍有部分性能超出。例如,S-400的導彈彈體較大,這使得最大射程比較遠。即便是以配合引進48N6E3導彈算的話,也達到270公里左右。S-400採用X波段的制導雷達,攔截超低空目標能力也較好。S-400配備多種導彈,在防空、反導方面更加均衡,它的反導攔截彈戰鬥部較大,對反導能力進行了優化。


但受限於技術體制,S-400不是「遊戲規則改變者」,也沒必要誇大它所帶來的一些技術優勢。例如,有台媒炒作S-400可覆蓋整個台灣。專家認為,S-400最大射程400公里的40N6導彈一直未見裝備俄軍,中國是否能夠引進該導彈更是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目前使用的導彈最大射程270公里。考慮到地球曲率影響,這個射程覆蓋的空域只能是高空,而且針對的是大型平飛目標。



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系統詳解(美國商業內幕網站)

中國需要「克隆」S-400嗎?


據俄媒報道,雙方合同中寫明俄方不會向中國提供技術轉讓,或允許其按許可證進行生產。中國專家表示,從中國角度來看,也不可能去克隆S-400系統。總體上看,作為一種已經裝備俄羅斯軍隊10年,以無源相控陣雷達為基礎的S-400已不代表未來的發展方向,整體技術已不具有仿製價值。近些年,中國在防空反導、電子、導彈技術方面的技術突飛猛進,沒必要引進S-400上的某項技術。當年,中國沒有克隆S-300,現在更沒有必要複製S-400。


但隨著部隊使用S-400後對其了解更加深入,不排除會發現其中某些具體技術,例如某些演算法和理念可以為我所用。俄羅斯人在體系思維上有獨到之處,一些軟體的演算法和針對特定目標的優化等方面,很有自己的特點,在一些技術細節方面仍有借鑒意義。


引進S-400意義何在?


在2017年的朱日和大閱兵上,「紅旗-9B」新型防空導彈首次公開亮相,有了「紅旗-9B」,那S-400的意義何在呢?從外媒報道的情況來看,中俄S-400導彈引進談判歷時多年。從當時角度看,S-400主要技戰術性能是要大幅領先於國產「紅旗-9」初期型號的,包括射程、攔截超低空目標和反導能力。雖然「紅旗-9」後續發展型的各項技戰術性能指標也並不比S-400低,甚至在很多方面還有所超越,但由於技術跨度不小,在當時無法確保新型號的研製是否會有拖延。所以,採取少量引進與自研相結合的方式,便是更合理的選擇。從這個角度來看,引進S-400也是確保國防安全的重要舉措。加之「紅旗-9」最新型號的防空導彈系統產能也有限,S-400的引進也有助於加速換裝步伐。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引進俄羅斯先進武器時,軍費和外匯儲備都很有限,肯定要「好鋼用在刀刃上」,引進的武器必須是國內急需的,帶有跨代性質的。中國當時看到S-300時可能是一種仰視,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如今再看S-400已經是平視。雖然,S-400等武器與相關國產武器型號是同代武器,但仍有自身的特殊價值。



中俄加強軍工合作:俄或進口中國無人機和武器部件


據香港亞洲時報在線網站近日發表的題為《中俄在武器研發中的相互需求》的文章稱,西方國家以及烏克蘭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和武器禁運,迫使俄羅斯轉向中國尋求戰機和導彈的零部件,儘管俄羅斯對這些中國製造的替代品的質量懷有疑慮。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網站報道截圖


文章稱,俄羅斯或許缺乏其他途徑採購武器零部件,尤其是連接件、泵和柴油發動機,因為俄羅斯低迷的製造業很難增加產量。這一事實使得中國在武器研發的雙邊合作中獲得了更多機會。


近年來中國與俄羅斯融洽的外交和防務關係,使俄羅斯人得以放心地與中國分享更加先進的技術,改變了限制技術轉讓以保持「領先十年技術優勢」的政策。



參加「海上聯合-2017」第二階段演習的中俄雙方指揮員研究兵力行動。(中國軍網)


俄羅斯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一名研究員表示,俄羅斯在制定軍事政策和戰術時不再將中國視為威脅,而這是普京總統、俄羅斯軍方和外交部門全都首肯的一項政策。


文章稱,俄羅斯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的研究員瓦西里·卡申認為,莫斯科選擇了分享更多技術以換取質量更高的中國產品以及投資和遊客,用以提振疲軟的俄羅斯經濟。


此外,儘管在防務技術領域取得了顯著突破,但中國仍有很多需要追趕的地方,因此俄羅斯仍將保持它在航空發動機、戰略制導導彈、核潛艇及其他裝備上的優勢。



俄羅斯蘇-35戰鬥機


文章稱,2015年11月,在北京與莫斯科簽署了購買24架蘇-35戰鬥機的20億美元合同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蘇-35戰鬥機的首個出口客戶。首批4架蘇-35戰鬥機已於2016年12月交付。


俄羅斯國防部部長謝爾蓋·紹伊古曾對記者說,除了聯合生產蘇-35和共同研製未來的改版機型之外,俄羅斯國防部還在另外2個與S-400「凱旋」防空導彈和一種新型反艦導彈有關的重大項目上與中國保持著密切接觸。



正在起豎發射筒的俄軍S-400導彈發射車


技術轉讓並不總是單向的。有報道稱,中國可能會向俄羅斯出口軍用無人機。


來源:環球時報、參考消息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工圈 的精彩文章:

美國防戰略報告渲染中國威脅,我國防部回應

TAG:軍工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