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聽說看一個人老不老,不僅僅看臉,還要看脖子……

聽說看一個人老不老,不僅僅看臉,還要看脖子……

人人都怕老,女人的化妝桌上總是擠滿瓶瓶罐罐,跟個實驗室似的,臉蛋上該用的全用上了。然而,女性的衰老除了暴露在臉上外,還有一個地方冷不丁地就把你出賣了!那就是脖子上的頸紋。

《洛神賦》里對神女洛神美麗的描述:延頸秀項、皓質呈露。有個漂亮的脖子,簡直不能更完美。

那麼,頸紋到底是咋來的?

現在我們來感受一下,伸出食指和拇指,試著拎起臉上的皮膚,再試試拎起頸部的皮膚,能感受到它們在厚度上的區別嗎?

頸部的皮膚明顯要比面部肌膚更加細薄。同時,頸部皮膚的皮脂腺和汗腺的數量僅有面部的1/3,持水能力差自然容易乾燥,所以很容易產生皺紋。

而且,好些小美人兒不僅沒有給予頸部皮膚很多的愛和保護,反而有很多會導致頸部皮膚問題的壞習慣,比如枕頭過高、講電話的時候用脖子夾、長時間盯著手機電腦不活動頸部等等……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在日常生活怎麼管理頸部肌膚,以及如果頸紋已經很嚴重了,在醫療美容上有哪些方法可以幫你。

頸部皮膚的日常管理

1.清潔

清潔是護膚的第一步,這樣才能使頸部皮膚毛孔的通透,能夠吸收更多的營養,因為頸部皮膚的皮脂分泌較少,持水能力較差,需要後期補充,因此清潔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基礎。

2.定期去角質

除了每天的基本清潔,頸部皮膚也需要去角質,周期也是根據每個人的膚質不同而異。需要注意的還是手法,頸部皮膚比較薄,輕柔一些,用螺旋的方法由下往上,不要忘了耳朵後邊的部位。

3.防晒

頸部和臉部一樣,整天暴露在陽光下,因此早晚都要往頸部塗抹頸霜,並做好防晒。

除了體內自由基導致皮膚自然衰老外,皮膚還存在光老化現象:紫外線會讓皮膚變粗糙(使彈力纖維變性)、增厚(紫外線會讓真皮層III型膠原蛋白表達減少,I型增多)、鬆弛、色素沉著、毛細血管擴張、產生皺紋……

因此,防晒的意義並不僅在於防止晒黑或者防止水分過度蒸發導致皮膚缺水,更在於防止光老化、延緩衰老。

除此之外,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端正坐姿、睡姿、站姿,都是非常重要的保養方法,尤其是改掉低頭看手機的毛病

頸紋的醫美挽救措施

方法一:玻尿酸填充

中小分子玻尿酸可直接填充在脖頸真皮皺摺凹陷的部位,改善凹陷頸紋。但該方法對醫生的技術要求較高——

第一,脖頸部位的血管、神經較多,需要準確把握注射層次。第二,注射量過多會顯得不自然,注射量過少改善程度又不能滿足預期要求。

方法二:水光針

一般我們說水光針,說的是將玻尿酸等營養物質通過特殊的注射裝置注射到真皮內,讓其均勻分布在真皮淺層。這種特殊的注射裝置叫水光注射儀,水光儀的針頭由一組纖細的注射針組成。

水光針刺穿至真皮層可刺激皮下膠原再生,同時起到補水保濕的作用,能有效改善頸紋。這個治療方案適合頸部細紋的朋友。通常每月打1次水光針,堅持治療3-5次。

關於水光針的詳解可戳這篇文章查閱:夏季皮膚缺水愛出油,試試這款補水神器。

GIF

方法二:滾針水光

滾針水光主要是利用有許多微小針頭的小滾輪來操作。通過在選配營養物質和滾的方法上做文章來達到最好的效果,原理和有針水光類似,在皮膚上滾時,這些小針能刺破皮膚表層,令營養物質滲入真皮層。同時滾針能刺激真皮層,通過皮膚的自愈能力,促進膠原蛋白增生。

因為是人工操作,控制更加精準,不僅能讓頸部皮膚表皮跟真皮的連接變得緊密、膠原增多,而且也會針對性地加強頸紋凹陷處的計量,讓凹深的頸紋能夠變得淡化模糊。對於改善頸紋來說,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醫美手段。

方法四:埋線提升

埋線提拉術,採用最新生物科技,利用含膠原蛋白的PDO線材,植入皮膚深層,通過持續刺激膠原增生,促進新陳代謝,更新老化肌膚,促進真皮層的膠原蛋白和成纖維細胞的生長,達到提升緊緻肌膚、去除頸紋的目的。

方法五:超聲刀

「超聲刀」並不是刀,它是一種非手術面部提拉技術,無創口,無痕迹。主要利用超聲所產生的的高能量。

聚焦在一個層面上的超聲的高能量能刺激皮膚裡面的膠原收縮變性,如SMAS筋膜層能產生近萬個聚焦點。這種對組織的損傷,會啟動皮膚的修復機制,從而產生新的膠原,逐漸構建新的膠原纖維網路,使我們的皮膚變得更緊緻。

超聲刀同樣可刺激頸部皮下的膠原再生,但操作時需注意避開甲狀腺。由於超聲刀治療層次較深,最深可達4.5mm,可能會對甲狀腺有所影響,因此一定要在專業醫生的操作下治療。

最後,還是那句話,每個人的情況有所不同,不選最貴的只選最適合自己的,到正規醫療機構聽從醫師建議,才是正解。

祝各位仙女都能擁有奧黛麗赫本這樣的美頸!

GIF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美專家陳向東 的精彩文章:

TAG:醫美專家陳向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