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巨匠之門》——中國好書法——金伯興

《巨匠之門》——中國好書法——金伯興

金伯興,號四明山樵,國家一級美術師。1940年12月出生,浙江嵊州人。歷任中國書協理事、評審委員、刻字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文聯委員、湖北省書協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評委會主任;現為湖北省書法家協會榮譽主席、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教授、全國社會藝術水平考級高級考官、聚藝廳導師、《書法報》社顧問等。

《德從 福向》聯 138cm x 35cm x 2 2015年

其作品,入選、參加中國文聯、中國書協舉辦的全國第三、七、八、九、十一屆書展,第五、六屆中青年書展,第一屆行草書、扇面書展,第一、二屆中國書協會員優秀作品展,第一、二屆中國書協理事作品展,第一、二、三屆流行書風提名展,二十世紀當代中國書壇名家作品邀請展,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全國書法篆刻展覽等全國性重大書展數百次;多次參加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際書法名家作品展。2002年5月、2010年9月、2015年12月三次在武漢舉辦個人書展。入編《中國書壇當代百家作品集》《中國現代美術·書法卷》等大型作品集數百部;出版有《金伯興書法作品集》《金伯興書法小品集》《金伯興冊頁書法作品選》《金伯興題記經典磚拓二百品》《金伯興題記漢灶二百品》《我寫我法·金伯興書法第二回展作品集》《金伯興談藝錄》《金伯興題字作品集》《金伯興扇面書法作品集》《金伯興書法作品集(一)》等多部專輯。部分作品被國家文化藝術機構收藏和刻碑。《中國書法》《書法》《書法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及中央電視台等數十家媒體對其藝術成就多次作過專題評介。在全國性書法展賽中多次獲大獎,並獲湖北省第四屆文藝明星獎、紀念中國書協成立三十周年貢獻獎、被中國書協評為第一屆德藝雙馨會員稱號、湖北省文聯掛牌設立湖北省文藝家金伯興工作室等。

《醉墨》

談 審 美

世人認為中國書法是國粹,就是因為它能創造出無窮的魅力,無色而具圖畫般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般的旋律,引人欣賞,心曠神怡。

歷代先賢們創造的漢字和書法,是中華民族最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漢字是中國書法的基石,離開了漢字,就沒有了書法。非字非畫,不能以書論。

縱觀書法史,凡是書法大家都能在幾種書體中融合體系,形成獨特的個性書風。有了自成體系的獨特個性書風,才能在歷史上確立其書法地位。那種臨什麼帖像什麼的書法,沒有離開古人半步,無論功夫多深,只能算是抄襲書寫,怎麼也進入不了書法史。

百花齊放 隸書 18cm×40cm 2013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對於傳統書法概念的認識不能只局限於某一個時代,或某一位書家,或某一本碑帖。傳統應是有了漢字以後幾千年來的整個書法史。這樣認識不至於產生某些偏見。

書法創作是一種特殊的精神勞動,不僅是書家的才華和學養的全面展示,也是書家主體情感的流露和人格精神的折射。

中國書法之所以經久不衰,深受人們的喜愛,是因為它能給人帶來美的精神享受。

中國書法既古老又年輕。說古老它有五千年的歷史,說年輕它有著無窮盡的創作空間,只要漢字存在,書法的生命是永恆的。

福壽康寧 行書 23cm×28cm 2015

漢字的結構為方塊字,要突破方塊字的固有形態,構建千姿百態,非功力使然,胸中須有應變調控能力,這種能力來自審美的理想和膽識的自覺。

書法是以技法、修養、人格所表現出的綜合視覺藝術,具有無窮的魅力和遐想空間。

書法是文化,不是技術所能代替的。

古人云「以勁利取勢,以虛取韻」。勁利為實,實可見,而虛非可見,不可見則為韻。

書法中的美學思想,如勢、力、意、韻、形、態、神、骨、肉、色、品等等,都借用人對自然界的生命參悟來理解書法的美。所以我們的創作要富有自己獨特的想像,緊抱大自然,去表達那種美。

大自然是變化著的,春夏秋冬四季不同。在這中間你看到了什麼,又能說出什麼。書法與大自然息息相關,所以要到大自然中去領悟,大自然是創作的源泉。

行書 曹操詩 33cm×33cm 2014

大自然大美,五光十色,意味無窮。學習書法需要技術,但更要到大自然中去吸收營養,與大自然接軌,反映自然,超於自然,探求大美。

在網上討論最多的是字的雅與俗。其實,字的雅俗之分,簡單說來在於筆畫雷同、字形雷同、處處表現雷同,雷同無疑歸於俗;變化且又自然和諧,自然氣息的流露才稱得上雅。多看古人的墨跡,明白書理,就不難分辨雅俗了。

與不懂書法的人,不爭好壞、不談對錯。

作為經典範本的帖已被書壇熟知,然而真正挖掘碑的領域遠不如帖。我想今後被人們認識之後,走碑帖結合的路子,將成為大的趨勢,也完全符合當代人的審美取向。

碑的雄健,帖的妍美,各有特點,應提倡碑帖並重,不可偏執。

行書 四體 小疑 聯 217cm×26cm ×2 2014

流派的分野是個性思想的產物。同時代的不同風格,皆是在不同的背景下生命內在的體現。

人們在生活中都在追求一種品味。如做人要有品味,穿著打扮講品味,知道沒有品味的東西不好。可是到了欣賞書法作品的品味時,真還沒有多少人能品出味來呢。

一個人審美理念形成之後很難改變。此話也許太絕對,但據我觀察當今書壇中的某些現象幾乎如此,這是因為與長期養成的個性和習慣有關。雖然有人嚴肅地批評他,但他也不會輕易去改變自己。所以在審美理念上也是人各有志,不可強加,也不必強加。

一個人進步的快慢,取決於個人的審美,審美影響著他的愛好與習慣。有的人功夫也下了,但糾正不了自己的毛病,毛病就在於審美上。

「結殼」兩字用在誰的身上都有點不舒服,誰也不認為自己「結殼」,真正能認識到自己「結殼」的人不多。是否「結殼」,旁人看得最清楚。

行書 梅、蘭、竹、菊詩四首 48cm×48cm 2015

寫字要從藝術出發,不能迎合某些人喜歡不喜歡,更不能看在錢上。世俗之作不值錢,真正有價值的作品,往往有人看不懂。

書法是寫字,但書法是藝術,不同於寫字。一般人難於區別,也容易混淆。寫字只是技法的堆積,是一個初級階段。書法是在技法層面上的深化,既要有情性,又要有個性;既要有變化,又要達於和諧自然。寫字人人都會,但書法就不一定了。

高書不俗眼,俗眼無高書。你想入高書,眼界不可俗。

寫好字、畫好畫都難,但畫家們都說字比畫更難。在市場行情上,好字不如爛畫的現象是不正常的,也是沒有道理的。

與古人不同,與今人也不盡相似,這種風格很可貴。你可以毫無感觸,也可以不予認同,但它確有藝術價值和生命力。

行書 王維詩 177cm×44cm 2010

突破常規才會給人驚喜,唱老調會使人厭膩。突破常規是創造,唱老調會讓人打瞌睡。

欣賞書法作品水準,無論何種書體和風格,大體可從三個方面鑒別:

1. 法度把握,視線條質感和造型能力如何。

2. 整體效果,視是否達到自然、和諧、統一。

3. 個性面貌,視格調、品位的高低。

一位藝術家,同樣是一位思想家、哲學家。作品的背後有他的思想、哲學、審美理念作支撐。有的藝術家能夠把他的審美追求和探索體會總結出來並進行闡述,有的則沒有這樣做,但我們看一位藝術家更多地是要看他獨立存在而無可替代的作品。

書法要熟後生,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熟後生難。同樣,字寫得漂亮之後再寫得不漂亮更難,這話可能沒有人敢說。其實漂亮之後寫得不漂亮是上升到品位,字就有了味道。有品位、有味道的字是技法之後的修為,是一種境界的提升,這樣的字只有高素質的人才能欣賞到(如右圖)。

行書 星雲大師語 38cm×30cm 2015

「和而不同」是中國書法的最高境界,是常用常新的哲理。從大的方面說,「和」是不離漢字不離傳統,「不同」是與人不同,與眾不同。

中國書法有個很有趣的現象,有的人不寫字,也喜歡品評別人的作品;有的人寫了一點毛筆字,就要評頭論足評別人書法的優劣。這說明中國書法是古老的民族傳統文化,紮根在人們心中,是人民大眾所喜愛的藝術。

前些時,我看到一位企業家喜歡書法,收藏了不少作品。這些作品只是他個人的喜好,我不好言表。其實他不懂鑒賞,只是買回了一堆廢紙。

還有另一位先生,讓我參觀他布置得非常豪華的辦公室。牆上掛著寫的是一張一節黑一節白貌似寸白蛇模樣的「龍」字,前面打了幾個圈圈,後面翹起尾巴。他說是一位很有名的書法家寫的,花了不少錢買的。我就勸他趕快撤下這張字,太影響身份了。後來我看到他的辦公室改樣了,換上了有品位的書家作品。這說明人們的審美是需要引導的!

行書 玉笛 梅花 聯 162cm×26cm×2 2011

人是想追求完美的,但藝術是達不到絕對完美的。太完美沒有遺憾的東西是不存在的。

審視一件書法作品,只是一般人喜歡,而專家不予認可,就在於技術與藝術的問題上,這是不同層次的審美區別。

我們追求藝術就考慮不了別人喜不喜歡。別人喜不喜歡是別人的事,顧慮多了就寫不成字。任何藝術不可能達到人人所愛。

看一件書法作品,一般人說好,這件作品往往不一定就好。道理很簡單,因為一般人沒有研究書法,只有圈內有審美能力的人說好才算好。

一件作品應該是作者藝術理想的求索、精神訴求的表達、心路歷程的展示。

書法以古、厚、拙、健、簡、虛為高境界。反之,嫩、薄、流、弱、繁、實為低格調。

行書 張孝祥詩 38cm×30cm 2015

藝術只有雅俗之分,沒有丑美之別。丑的東西只是我們沒有看到本質。其本質不是丑,而是美。並不是凡丑字就是美。「丑」得要有味道,要從「丑」裡邊看到思想、哲理、情趣和技巧,這種「丑」才美。

書法美的表現形式很多,如蕭散、含蓄、奔放、勁健、流暢、古拙、溫雅、秀麗等等都是美的範疇,只不過與各人審美角度、取向不同而已。

書法要寫意。寫意是內心的意味感受,無法言表。非要把寫意說清楚是不可能的,能完全表達清楚的東西,不一定是藝術。

歷史上的書法大家,只有風格取向上的不同,不能說哪個最好,哪個不好,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凡書法大家都是經過歷史檢驗的,都有自身的風格特點,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意義和價值作用。

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它所體現出的高度、深度、難度,已經表明了其作品的藝術價值和含金量。

藝術的實踐是克服個人偏見的重要途徑。

只有實踐,才能在審美上找到「感覺」。

行書 佛心 38cm×30cm 2015

美有內在美和外表美兩種。初看美是外表美,細看美是內在美。既要外表美,更要內在美。

生活里充滿著藝術,藝術就在生活里,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但要靠我們去發現它,提煉它,運用它,用我們艱苦卓絕的勞動去創造真、善、美。

從總體概念上,人們大都知道書法藝術要有自家的面貌。但到具體欣賞一件作品時,新的面貌一旦出現在你的面前時往往接受不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對書法理解不深或是受審美取向的影響。

看書法作品要看格調高低,僅僅是玩弄筆墨遊戲,滿紙俗氣,無藝術可言。

人不在個子的高矮,在於精明;書畫作品不在於大小,在於精湛。

書法表象上有用巧和用拙兩種。用巧,技法使然,一目了然,會受多數人喜愛;用拙則具內涵,意味無窮,為一般人所不識。

楷隸 曉風句 22cm×56cm 2014

與無知者不談對錯,與不懂者不談好壞。

書法形式不是唯一追求的目標,書法最本質的東西是點畫線條和造型,誰忽視最基本的審美原理,誰就會失去書法最重要的元素。

打仗要會利用地形地貌,書法創作要會經營黑白空間。

書法作品是由黑白反差對比形成的。我們不但要看點線的黑,還要看點線之外的白。黑是實,顯而易見;白是虛,有想像空間。因此,黑與白在作品中有著不可忽視的視覺作用。

黑白對比是反差,

黑白之間是空間,

黑白線條是語言,

黑白構成是畫面。

隸書 曹操詞 178cm×46cm 2013

著名書法家張旭光先生談到創作好的作品既要「到位」,又要有「味道」。我以為「到位」是功力,是字內功,是掌握技法上的事;「味道」是格調、品質,是字外功,字外功是要有綜合素質、審美等方面修養的。「到位」是顯而易見的,而「味道」是說不清、摸不著的一種感覺。

在欣賞書法作品時,人們常常說到作品的品味和味道。其實品味和味道只是一種感覺,由於審美取向不同,往往很難傳達共同的信息,所以對美的感受和理解千差萬別。

我對作品品味和味道的理解是:其一,要有紮實的傳統功力,點畫線條和結構,經得起推敲。其二,用筆變化豐富,沒有刻意做作,達到完整、和諧、自然。其三,富有創意,與眾不同,無論用筆、結構都有個人特色。作品耐得品味,就有了味道。

我們看一個人的長相,不能光看局部,也不能就看高鼻樑、雙眼皮,要看整體長得是否和諧、有味道。看一件作品也同樣,不要去指責僅僅某一點點局部,關鍵是看整體是否自然、協調。耐得品位,越品越有味,那才不是一般的好。

龍驤虎步 行書 52cm×155cm 2015

遊覽參觀到一個地方,我與別人不同,從不糾纏於細節,而是尋找一種感覺。我感覺到了的東西就是我的收穫。

我從小砍柴,上山下山不計其數,大自然給我的啟迪、營養和滋潤,成為我心靈的無窮寶藏,讓我在書法藝術追尋探索中領悟書理,那一點一線無不與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緊緊相連,產生無窮無盡的想像。

記得小時候我給外婆拜年,每年總是提二斤白砂糖。現在拜年如果還是那樣提二斤白砂糖,一定會哭笑不得。時代不同了,人們的口味變了,審美也是如此。

我注重漢字本體語言的深入,不注重外在形式的張揚。在我的一生中如能尋找到表現自我語言的東西,就感到很愜意了。

1990年,我與王慶雲、魏金修、程志輝辦了四人聯展,1998年出了個人作品集,那時有一部分作品初具風貌,雖不夠老道,但已有好的開端,有的作品至今還可一觀。

又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的作品趨於成熟,隸、楷、行、草四種書體也具體系,雖然說不上多麼好,但我相信再過五十年我的作品還有一說。

這是我對自己作品的認識。

梅橫畫閣句 楷隸 22cm×56cm 2014

我們所創作的每一件作品無疑是讓人欣賞的。當作品一旦出手,就管不著別人如何議論了,有喜歡的有不喜歡的,有看懂的有看不懂的,由於各人審美取向的不同,這種差異就很大。無論別人如何說,自己要有主見,自己的心路最重要。說得對,就聽就改;反之,也可以不聽不改。聽、改是一種進步,「自信堅守、獨持偏見,一意孤行」,聽而不改也是一種進步。

藝術就是這樣偏執,這樣「無情無義」。

就我的作品而言,也曾聽到過多種議論,我總是這樣讓別人去說,走自己的路。故而,我將齋號改名為「行己堂」。

我知道,我的書法創新是有爭議的,對一些非議有時也感到苦惱。我想,苦惱和孤獨感人人都會有。你寫一手一般人喜歡的字,儘管你的作品接受面大一些,但如果沒有個人面貌,業內人稱之為俗字,你豈不是更苦惱?

我的作品確實是讓業內人看的。要問我作品中的點畫結構出自何處、何家?我無言回答。粗看,好像誰都沒有,仔細看,又好像誰都在其中。這就是我與別人不同的地方。

人有思想 隸書 29cm×29cm 2013

有人說我的字怪,可能是不理解書法的人,少見則多怪。有的說不怪,一定是有鑒賞能力的人,他們已是見怪不怪了。我自己認為是在怪與不怪之間。說怪是因為與眾不同有特色;說不怪是因為都來自於傳統,有根基。其實,書法藝術需要有點怪,怪出個性,怪得出奇,怪得有味。

現在是商品社會,書畫進入了交易,市場還處在培育時期。收藏家要理性收藏,要懂得作品的優劣,否則就會上當。

現在在網上、畫廊、拍賣會上都可以看到我的一些贗品,大都是以我的作品仿製、臨摹的方式出現(如110頁圖)。製造贗品大致有幾種手段:①所用印章,或放大或縮小,或模糊不清;②仿製的作品墨色與印色是不同的。有的枯筆明顯斷線,有的筆畫交待不清;③因為我的用筆變化豐富,難以臨摹。所以臨摹的作品大都採用少數字,但所臨作品筆畫彆扭,筆勢、筆順、筆意混亂,不自然、不和諧;從紙質上看也有區別。假的終歸是假的,這些贗品只要仔細審視、分析,或與原作做比較,假的也就狐狸尾巴露出來了。

物無一量 行草 234cm×66cm 200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泰州工作站 的精彩文章:

從六屆蘭亭獎「三大」丑書說起

TAG:書法報泰州工作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