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京故宮的匾額上有個錯別字,為何這麼多年都不改

北京故宮的匾額上有個錯別字,為何這麼多年都不改

北京故宮有很多門,老北京講內九外七,也就是十六個門,現在還留存著正陽門、德勝門、細心的人會發現,這些「門」字都沒有勾,是個錯別字。還有故宮裡面的太和門等等,匾額也沒有寫那個勾。誰都知道,故宮作為過去的皇宮,是最講究的,為何讓這個錯字留到今天還不改呢?

其實這個「門」字,一開始是有勾的,後來刪除又恢復,恢復又刪除,其間還出過人命,就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北京故宮的匾額上有個錯別字,為何這麼多年都不改

一開始,秦漢時代,皇宮門字是有勾的。到了南宋,建都臨安,是宋高宗趙構當家。他的皇宮有一天忽然鬧起了火災,起因是個小太監打翻蠟燭,燒著了布圍,又引著了大殿。趙構就讓大臣來查這個案子,這大臣和小太監是親戚關係,不想他死,就編了句瞎話,說火災起因在宮門的匾額上,門字有勾,看上去就像柱子著了火,這叫火腳。不關別人什麼事。

這不是胡說八道嗎?可趙構就信這個,傳令翰林院,所有帶門字的匾額重寫,以預防火災。就這樣,南宋宮城的門字都沒有勾。

北京故宮的匾額上有個錯別字,為何這麼多年都不改

後來元滅宋,不聽這一套,宮城門字是有勾的。到了明朝,在南京建都,朱元璋讓大臣詹希原寫各門匾額。詹希元就按元朝的老規矩,門字都有勾。不料朱元璋疑心重,看見這門字說,門下面有個勾,不是要絆倒人嗎?有才學的人都進不來,這是堵塞言路!

聽聽,這就啥理由。可人家是皇帝,說一不二,倒霉鬼詹希原就這樣稀里糊塗掉了腦袋,匾額上的門字就又沒了勾。

北京故宮的匾額上有個錯別字,為何這麼多年都不改

到了大清朝,北京建都,所有匾額重寫,門字再次出現勾。可到了乾隆朝,這位萬歲爺愛私訪,六下江南,其中一次回宮的時候,看見正陽門匾額上,門字下面的勾,說了這麼一句話:朕是真龍天子,從這個鉤子下面走過,會不會刮掉龍鱗啊?怎麼瞧怎麼彆扭。

隨行大臣心領神會,立即派人把宮中所有匾額重寫了,門字下面又沒有勾了。於是,這個錯別字,就留到了今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活到了75歲,卻因為康熙的這個舉措被騙了出來

TAG: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