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問西東:問問自己的真實內心

無問西東:問問自己的真實內心

昨天去看了電影《無問西東》。

這部電影的創作背景,據說是為了向清華大學的百年校慶獻禮。

電影採取了四個典型的時間節點:

第一個時間點是1920年,吳嶺瀾(陳楚生)的故事;

第二個時間點是1940年,西南聯大,沈光耀(王力宏)的故事;

第三個時間點是1960年,文革時期,王敏佳(章子怡)、陳鵬(黃曉明)、李想的故事;

第四個時間點是2011年,當今陳果果(張震)的故事。

前後時間算起來,剛好是一百年。一百年,四代清華人在不同時空,一路前行的青春故事。

四個故事相互關聯。

吳嶺瀾既是清華學子,也是西南聯大沈光耀的老師。

吳嶺瀾曾經也經歷過入校時的迷茫,語文英語考得滿分,物理卻不及格,校方讓其轉到文科。在校長梅貽琦「不是聰明人都要讀實科,學習擅長的想學的,聽從自己的內心」思想的影響下,堅定了自己內心的道路。

不過,他真正的改變,是泰戈爾到清華的演講。1924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泰戈爾訪問中國,在台上慷慨激昂地說:

我竭我的至誠懇求你們不要錯走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記你們的天職,千萬不要理會那惡俗的力量的引誘……保持那凡事必求美滿的理想。

聽了泰戈爾的演講,他終於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也終於明白什麼是真實。

吳嶺瀾告訴學生,而泰戈爾,正在講「對自己的真實」有多麼重要,那一刻,我從思索生命意義的羞恥感中,釋放出來。原來這些卓越的人物,也認為花時間思考這些,談論這些,是重要的。

今天,我把泰戈爾的詩介紹給你們,希望你們在今後的歲月里,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

這段話就是整部電影的主旨——不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

西南聯大時期的沈光耀,這個富家子弟在一次大雨,老師講課時候大家聽不清聲音,於是,老師在滿滿一黑板的板書中,很詩意地寫下四個字「靜坐聽雨」中,打開窗戶,看到了自己投筆從戎的道路。

當飛行員時期,沈光耀常常給飢餓的孩子們空投食品、罐頭,身為孤兒的陳鵬靠著大點孩子們分給的食品,才在那個饑饉的年代活了下來,進入北京振華中學讀書,和王敏佳、李想成為同學。

陳鵬深愛著王敏佳,為了心愛的人,放棄了去國家最需要的九所。影片的最後,陳鵬去了大漠,在祖國的核子彈研發成功之際,脫下帽子,見到一縷縷早衰的華髮。

王敏佳因為虛榮撒的一個謊言,將自己置於九死一生的境地。她說自己是接見毛主席的那個小女孩,並且日後每年生日都會跟毛主席進行一次合影。

事實的真相是,當老師把讓她接見毛主席的消息告訴她之後,她一直發燒,那個原本應該她去接見的小女生換成了其他女生。

越是沒有得到的,越是拚命想要。後來,小事被揭發,連同保護老師的信被發現,她活活被人群毆到暈死過去。

陳鵬趕來,將死去活來的王敏佳送到自己的老家,一個邊遠的村寨。並且許諾:你別怕,我就是那個給你托底的人,我會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掉得有多深,我都會在下面給你托著。我最怕的是,掉的時候你把我推開,不讓我給你托著。

一個為了愛情、為了理想的清華男傲然出現,引出我等痴心兒女淚眼一片朦朧。

李想原本和陳鵬一樣,深愛著王敏佳,可是後來在和王敏佳一起炮製了一封保護老師的信被揭發之後,他不敢站出來承認自己也參與了,讓王敏佳一個人背負著黑鍋,在愛情和自己的發展道路上,他背叛自己、背叛愛情,去邊疆支邊。

臨行時刻,在陳鵬給王敏佳堆的假墳前,他記住了陳鵬送給他的八個字「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在一次支邊道路上,他把食物和水讓給了一對夫妻。當時的這個妻子有孕,就是後來的清華學子陳果果。

李想用生命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贖。

最後的一個劇中人陳果果,身處一個爾虞我詐的職場。他替上司背鍋,他替四胞胎家庭爭取到救治費用,他擔心因此惹上麻煩。

在清明節陪同父母去給李想上墳,聽到「逝者已矣,生者如斯」這句話,他明白了救助的內涵,從而真正去幫助四胞胎家庭。

影片中的四代清華人,經歷了迷惘、混沌、醒悟,最終做了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正確的事情。四代年輕人的青春故事,互相關聯,傳遞的是清華精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電影結束後,一反往常,除了少數人離場之外,更多的觀眾坐立不動,將導演李芳芳據說是耗時14個月參考逾百萬字文字資料、近17萬張圖像照片,整理出來的清華大師們的黑白片資料,一一看完,看他們在那個艱苦的歲月里,認真而努力地活著,活出了日後璀璨的光芒。

《無問西東》的片名出自清華大學校歌中的一句歌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意思是東西融會貫通,環顧四周,捨我其誰的精神。

導演李芳芳也曾經如此解讀:「無論外界的社會如何左右,都對自己真誠,做真實的自己,內心沒有了雜念和疑問,才能勇往直前,無問西東。」

看完電影,我忽然記起一次高曉松在《奇葩說》中,斥責一個清華學子梁植「我該找什麼樣的工作」的情景:

高曉松說:其實來之前,清華的校長和書記都向我推薦過你,你應該是清華最優秀的在校博士生之一,可是你今天的表現太讓我失望了!

一個讀到博士的人竟然要問別人,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找什麼工作,這就好像是一個姑娘說,我身材又好、長得又漂亮、皮膚又白、家裡又有錢,你覺得我應該嫁給誰?

你就是北京話說的「我幹什麼成什麼,所以我什麼都沒幹,什麼也沒成。」。

我可以繼續你的邏輯講,如果你學了金融又有人跟你講,你光學了金融又沒幹過實業,那怎麼著,再學機械?那你又學了機械,可是這裡面的電理又沒有干過,那怎麼著,你再學電理?

我覺得你沒有拿到一個大名校的胸懷天下,名校是幹什麼用的?名校是「鎮國重器」!

名校培養你是為了「讓國家相信真理」,這才是一個名校生的風範,而你直接問我應該找個什麼樣的工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你覺不覺得你愧對清華這十多年的教育?

我們很多人走著走著,忘記了當初為什麼要出發;我們學著學著,忘記當初為什麼而學習;我們做著做著,忘記了當初為什麼要去做。

且行且走中,我們丟失了自己。

所幸,生活中還有一直飽有內心光亮的人。「保持內心的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此走出黑暗」。吳嶺瀾在滿頭銀髮之際,他內心的光,他對生命的思索,照亮了正在迷茫中的沈光耀。

沈光耀是一個富家子弟,當那個經常跟在他身後跑的孩子被日本轟炸機炸死的時候,他時常想起空軍教官的那一句話「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裡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他決定聽從內心的指引,去當一名空軍,把生命獻給了他熱愛的同胞和孩子。

陳鵬是一個忠於內心,活得真實的人,哪怕與世界為敵,他也只要王敏佳一個人。

李想在痛悟之後,把自己的真實,傳給了張果果的父母。

張果果從父母那裡感知到了李想傳遞過來的精神。在爾虞我詐的商業鬥爭中,決定用自己真實的內心去面對。

他們四個人都在自己所在的時代,聽從內心的指引,做出了最好的選擇。

正如張果果最後的獨白:

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等你們長大,你們會因綠芽冒出土地而喜悅,會對初升的朝陽歡呼跳躍,也會給別人善意和溫暖。但是卻會在讚美別的生命的同時,常常、甚至永遠地忘了自己的珍貴。

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

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這個世界的美好,因為你我,堅定地行走內心的路,而充滿希望。

作者簡介:

郭筠筠,晚熟的70後,教師。愛生活,愛文學,愛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正讀此文的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輕竹 的精彩文章:

孩子的智力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TAG:青輕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