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真的不是一部耽美小說

這真的不是一部耽美小說

百代逆旅|人間雜刊

— 20180121 —

今天的配樂是阿黛爾的《skyfall》,不知道為什麼今天會是這樣的文風,不妨當做一個故事來看。希望今天的風格,大家會喜歡。文末留言等你。(好的我知道你們都不留言的 /哭唧唧)

少年的父親是本朝的丞相。

他的父親年紀像他這樣大時,早已一戰成名,多次擊退敵國大軍,出則為將,入則為相,他家又是世家大族。少年的父親好似天上的太陽,光芒萬丈,撐起這個偏安一隅的小國。而今天,是他父親出殯的日子。

「皇上駕到。」

沒想到,少年第一次見到這個國家的皇帝,竟然是在自己父親的靈堂上。

他心裡清楚,當父親捲入皇儲之爭的那一刻起,這個家就不再太平了。

皇帝年紀大了,都愛犯一些老男人容易犯的錯誤。比如,寵愛小兒子。

老皇帝非要廢了當朝太子,立小兒子當皇儲。少年的父親前日進宮死諫皇帝。不想,皇帝拿著佞臣誣告父親的奏章,當庭羞辱父親。少年的父親回府後,心緒鬱結,最終一命嗚呼。

「皇帝親來弔喪,意欲何為?」委實顧不得其他,少年急忙起身依禮跪拜。「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不言語,靜靜走到靈前看著少年父親的牌位。

良久,皇帝轉過身來,手中所持,正是佞臣狀告父親的奏章。

他把頭低的更低,眼中滿含淚水,哽咽著喊道:「陛下。」

皇帝把這奏疏中參他父親的款款條條,共計二十條大罪讀了出來,聲音響徹靈堂咄咄逼人。

「你還有何話要說。」

少年依舊跪著,胸中怒火萬丈,咬著牙含淚應答,他一條一條一款一款地回答,有理有據,有禮有節,句句泣血,字字錐心,直擊要害。

「陛下,臣父實為國家思量,忠肝義膽,天地可鑒,陛下啊!!」他重重地磕下頭顱,這聲音更比皇帝的質問更加響徹雲霄。

他看不見皇帝的表情,他也不知道這個深諳帝王心術的陛下究竟會如何處置他們這個權傾朝野的家族。

又是良久,皇帝挪動腳步,俯下身子扶起他來。臉上似已沒有了凜然的殺意,轉而是和藹的慈笑。讓他有一瞬間的恍惚,老皇帝又找到了年輕時寬容大度雄才大略的英雄意氣。

「愛卿所奏,朕已知曉,丞相輔朕多年,功勛卓著,未嘗背棄於朕,朕豈又忍心背棄丞相乎?朕對丞相,從無猜忌。」

「謝陛下!」

聖旨下:著少將軍仍領故丞相麾下五千兵馬,都督西陵軍事。

十九年後,老皇帝薨。

繼位的既不是太子,也不是小皇子。

「天意難測,造化弄人。」如今他加封軍職,跪在新君之後,從祭先帝。

老皇帝臨終前,曾召他回都城。

「朕當年聽信讒言,委屈了你父親,於君臣之義上有愧,現在,朕當著你的面把這些前後責備的奏疏記錄,都燒了,望你,莫要怪朕。」

「謝陛下。」古來多少帝王,儘是涼薄!

如今他望著先帝靈前的祭火,望著這片東南天下,他竟感到了一絲悵然若失。

「父親,你當初想要守護的,是一個這樣的天下嗎?」

皇帝登基沒幾年也薨了,皇帝的兒子登基,新帝荒誕,時常屠戮大臣,群臣個個自危,朝廷動蕩,江山不穩。

他自請出京,鎮守西陵邊境,一來防備敵國,二來躲避宮禍。

一日,皇帝突然下詔召回西陵太守。太守以為皇帝要罷免他的官職、砍掉他的人頭,自以為大禍臨頭,西陵太守不願坐以待斃,遂獻城投降了敵國。

敵國朝廷立即派出三路大軍,西路,中路,東路三管齊下接應反叛的太守,趁勢進攻江南。

而中路大軍的主帥就是敵國中著名的少年天才將軍。

正在鎮守邊境的他,聽聞太守反叛,即刻發兵平叛應對敵軍。

為了避免腹背受敵,他命將士們在西陵城外構築高牆,內以圍困叛軍,外則抵禦援軍。

可他卻不急於攻打西陵城。

而大軍晝夜築牆,異常辛苦。

諸將都云:「現在以三軍之精銳,急速進攻西陵,等到敵軍救援前來,叛軍一定已被攻克。何必勞累修築圍牆,讓士兵和百姓困苦不堪呢?」

他回答說:「西陵城牆堅固,地勢險要,城內糧草充裕,我們去攻城,既不能很快攻克,且北方救兵一旦趕來,我軍沒有防備,則里外受敵,以什麼抵抗他們呢?」

諸將群情激奮,都想急於攻打反叛太守。諸將都以為他的父親是當世英才,文治武功韜略雄才,從來沒有人信服他這個不諳世事的世家公子哥。

可他始終都不答允。

有一個將軍要求極為懇切。為了使眾將信服,他便聽任他們去攻打一次西陵。

進攻果然以失敗告終,防禦圍牆由是得以完工,諸將得以信服。

而這時,敵國的天才少將軍也率軍五萬到達了戰場。敵國少將軍分析過後,決定兵發江陵。

諸將聽聞敵國軍情,皆請他至江陵督戰。

他言道:「江陵城池堅固,兵力充足,不必擔憂。即使敵人攻佔江陵,必然也是防守不住,我軍所受損失很小。」

「西陵城靠近敵國國土,如果讓西陵與敵國國土連接起來,國中南方的蠻族也會趁機發動騷動。我寧願放棄江陵,也不能讓敵國形成內外夾擊之勢!!祖宗留下的疆土,一寸也不能丟!!」他不顧眾將反對奔赴西陵督戰。

「父親,你守護的江山,我一寸也不會丟。」

同一片星空下,同一個時空中的兩個人,一個在西陵前線剿叛,一個奔赴江陵戰場征戰。

他們似乎,永遠不會相遇。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讓江陵太守在河流的上游修建水壩,貯存河水準備水淹敵軍。

沒想到,敵國少將軍趁著上游被阻堰,下游水勢平緩,便於船隻交通,便悄悄運送糧草到江陵前線,並散布謠言:「我國將軍要破開水壩,水淹江陵城池!!!」

「聽得此訊,想那守軍只會加固水壩的守衛,防止有人破壞水壩,更不必提破壞水壩了,如此一來,便為我軍運送軍糧爭取了時間。」

江陵前線,軍帳之中,敵國少將軍看著地圖,撫摸著西陵二字,似有心事。

江陵太守一聽急忙派人向他求援。

他回信一封,信只兩字:掘壩。

江陵掘壩,水勢滔天,糧道不復。

敵軍只得用車運糧,延時費力,致中路大軍主力不能快速前進,受阻於江水北岸。

「你果然沒讓我失望啊。」

此時,西路接應大軍也到達了西陵戰場,決戰即將打響。

他令江陵太守固守江陵,派一支軍隊於長江南岸機動作戰,防備中路大軍南渡,派遣一支水軍在長江之上攔截東路大軍。

他自率大軍憑據圍牆與西路大軍對峙,以待戰機。

敵強我弱,軍中陸陸續續有將領叛逃,其中,不乏資歷甚老的將領,一時間軍心不穩。

他說:「叛逃之人是我軍中的老將,多年追隨我們征戰,是知道我方虛實底細的人。我素日擔心從南方蠻夷之地徵調上來的夷兵,武藝素不精練。如今,這些知道我軍虛實的人叛逃敵國,想必敵人必會根據他們的建議,先從我軍薄弱的防守之處——夷兵鎮守之所下手。"

將軍的將令傳了整整一夜。

原來夷兵駐紮的地方都換上了精銳之師,嚴陣以待。

次日,西路敵軍果然集中兵力攻擊原來夷兵駐守的防區,可他們沒有想到,遇到的卻是防守軍中的精銳力量。

他當即下令反擊,矢石雨下,敵軍大敗。

之後交戰一個多月,西路統帥無計可施,決定乘夜逃走。

他本欲率眾追擊,考慮到西陵叛軍可能會出城襲擊。

於是下令大軍擂鼓,佯作追擊。

敵酋大懼,丟棄鎧甲潰逃。他只派了一隻輕騎追之,就追殺得敵軍慘敗而歸。

西路大敗而歸,中路受阻江北,東路逡巡江上。三路大軍夾擊之勢蕩然無存。不久,中路、東路亦各自撤兵。

援軍既撤,他立刻調轉兵鋒,攻克西陵,俘殺反叛的西陵太守及其部屬數十人,皆誅三族,而其餘脅從者數萬皆赦之。

擊退敵國三路大軍,收復失地,誅殺叛將,安撫民心,一時間,他也成了和他父親一樣出名的名將。

史書濃墨重彩地記下了他的事迹:雖勝,貌無矜色,謙沖如常,故得將士歡心。

」有些人天生下來就是對手,可我多麼希望你我沒有刀兵相見的那一天。「

敵國朝廷分析局勢,認為此時不是進攻江南的合適時機,尤其是有像他一樣的將領鎮守邊境,便派天才少將軍擔任都督一職,與他相守於邊境。

兩個人,終究遇到了。

」你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每次交戰,敵國的少將軍都預先與他商定交戰的時間,從不搞突然襲擊。

」都督既和南軍約定戰期,次次都遵守約定,都督此次何不趁他不防,攻其不備。「

」是啊,都督!此乃天賜良機!敵軍麻痹大意,這正是將士們建功立業的好機會!「

」都督,俺請戰,以俺當先鋒,俺一定踏平江南!「

」都督,。。。。「

」都督!「」都督!「

」好!諸將之意,本督已知,此正乃我輩報效朝廷、一展抱負的時機,來人!上酒!我就以此酒,敬諸位將軍!敬我龍虎之師!敬我過往先賢!敬我輩此生豪情萬丈!!!「

」干!「」干!!!!「

」張將軍!那次大戰若不是你。。。。本督敬你一杯!「

」王副將!這是不是上次火攻留下的疤。。。我敬你一杯!「

」來來來,我提議,咱們一起敬劉裨將!若不是他拚死當下。。。。來!干!「

北軍,一地狼藉的軍中大營,醉氣熏天的帳下諸將,和一個舉杯對月獨飲的煢煢將軍。

」我們要不是敵人,該有多好。「

第二天,」都督,咱昨兒個晚上商量的都是啥來著?王副將你記得嗎?「

」啥?恁說啥?俺喝斷片了!啥也記不得。。。「

」大都督呢?大都督!!!都午時了!!!你還在睡!!!還偷不偷襲了!!!「

沒錯,對於主張偷襲的部將,敵國少將軍便用酒將他們灌醉,不許他們再說。

有時,少將軍部隊進入他的境內,收割田裡稻穀以充軍糧,但每次都要根據收割數量用絲絹償還。

少將軍常會集部隊在江沔一帶遊獵,但範圍往往只限於本國境內。如過有的飛禽走獸先被他國人所傷而後被自己的兵獵得,少將軍也命令一律送還。

一時兩國和睦相處,相安無事。

兩人,惺惺相惜。

一日,他病了,向少將軍遣使求葯。

」將軍何病?所用何葯?身邊可有良醫?「

使者被少將軍三連問的一時啞口。

」使者你說話啊!「

」使者你家將軍飲食如何?「

」使者你家將軍工作累不累?「

」使者你家將軍睡眠質量好不好?「

」使者你家將軍什麼病症?「

使者:emmmmmmm

「使者你別是個啞巴!!」

不久,少將軍便派人把葯送了過來,並說:"這是我最近自己配製的葯,還未服,聽說你病了,就先送給你吃。"

南軍將領怕其中有詐,勸他不要服用。

他十分生氣,說道:」他豈是那種鴆人之人!」

絲毫不疑,一仰而盡。

南朝皇帝,聽說了他二人在邊境的惺惺相惜之狀,心下十分猜忌。

南朝皇帝愈加荒淫無道。

他多次上疏陳言,以匡不逮。但均不為皇帝採用。

他鞭長莫及,也只好恪盡職守,慎保邊圉。

數年之後,北朝皇帝讓人在巴蜀大量建造戰船,訓練水軍,使南朝受到嚴重威脅。

「父親,你當年守護的疆土,我要守不住了。」

七月,他病重。

他上疏陳言西陵利害,勸施仁治,重守西陵,以應急變,述說敵國可能的進軍方略。

南國皇帝對此依舊置之不理。

當年,他去世了。

後來北朝南征,龍驤將軍王浚率水陸大軍沿江而下,其作戰方略與他所憂慮的完全一樣。南朝就此滅亡。

他的父親是三國時的東吳陸遜。

而逼死陸遜的老皇帝竟是東吳大帝孫權。

敵國的將軍是晉國羊祜

他是三國時期最後的名將。

他的名字叫陸抗

今天的雜刊,戲謔地寫了一個歷史故事——陸羊美談。文中諸人的年齒可能些許不對,一些具體的對話也是不存在的。圖源微博@故宮博物院

許多人的一生都很難遇到一個知己,如卧龍之遇仲達,周郎之遇孔明,多少對手,終成知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代逆旅 的精彩文章:

TAG:百代逆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