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古代那些喪心病狂的避諱

古代那些喪心病狂的避諱

古代那些喪心病狂的避諱

蔡京的書法很好

避諱是中國古代特有的現象,意思是對於君主和尊長的名字,必須避免直接說出或寫出。《公羊傳·閔公元年》說:「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這是古代避諱的一條總原則。

避諱一般的對象為四者:帝王、聖賢、長官、長輩。在商周時期,民尚質樸,避諱的規矩還沒有那麼多,到了後來,避諱幾乎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禮記·曲禮上》所言「詩書不諱,臨文不諱」,有人也不顧這麼多,而是擴大避諱範圍,以示不壞規矩,尊重官長。

說到底,這是禮教越來越嚴,權力越來越霸道的結果。

清代雍正時,為了表示對至聖先師孔丘的尊重,硬是讓姓「丘」的改成「邱」。今天身份證上姓「邱」的人士,其實和古代史籍上的「丘」姓是一家,比如丘處機。

宋代周密所撰的《齊東野語》,記載了好些今天看來匪夷所思的避諱故事,今天讀來啞然失笑。

宋朝宣和年間,徐申(字干臣)做常州知府,好大的官威,將自己的名字視為手下人不能冒犯的忌諱。有一次一位縣令來請示,說有件事寫公文申報到府里三次,還沒有施行(已三狀申府,未施行)。——這「申」犯了徐老爺的名諱,徐老爺大怒,斥責縣令:


你作為一個知縣,難道不知道常州府長官的名諱嗎?這是故意侮辱呀(君為縣宰,豈不知長吏名?乃作意相侮)。

哪想到這個知縣是個硬骨頭,毫不給長官面子,回答說:


今天這個事情向知府申報不回復,便應當向監司申報,否則向戶部申報,向御史台申報,向中書省申報,申報來申報去,等到死了才拉倒(今此事申府不報,便當申監司,否則申戶部,申台,申省,申來申去,直待身死即休)。

說完,長揖而去。這自討沒趣的徐申老爺拿這樣的下屬也沒辦法。

五代時一個叫石昂的人也是這樣不媚權貴的漢子。他被任命為臨淄縣令,上司是監軍太監楊彥朗,這楊公公家的長輩諱「石」,於是大家跟著避諱。有一次石昂因公事上書楊監軍,楊府辦事的人,把遞呈文的「石昂」用筆改成「右昂」,這也太欺負人了。石昂徑直走上公廷,對楊公公說:


公公你怎麼能以私害公呢?昂姓石,不姓右(內侍奈何以私害公?昂姓石,非右也)。

楊公公大怒,石昂乾脆辭官回家,對兒子說:「我本來不想在亂世做官,果然被刑餘之人侮辱。」

不過古代官場如石昂這樣的剛烈漢子不多,多的是自覺避長官的諱,而且創造性地維護長官的尊嚴,這實則是諂媚之術。

古代那些喪心病狂的避諱

看過《水滸傳》的人應該知道權勢熏天的太師蔡京。宋江因殺了閻婆惜,被發配江州,又因在潯陽樓題「反詩」,被黃文炳發現,向江州蔡九知府告發,被抓入牢中。蔡九知府依黃文炳之計,寫家書給父親蔡京,報告「抓獲反賊」。戴宗奉命將信送往東京,半路在朱貴的酒店被麻翻,信件被搜出。吳用因此獻計,讓蕭讓偽造蔡京回信,讓金大堅偽造蔡京的篆文「翰林蔡京」印章,用在蕭讓偽造的回信上。戴宗帶著假信便下山回江州稟告蔡九。

紈絝子弟蔡京被矇騙過去,老辣的黃文炳一眼看出破綻,對蔡九說:


這個圖書,是令尊府恩相做翰林大學士時使出來。法帖文字上,多有人曾見。如今升轉太師丞相,如何肯把翰林圖書使出來?更兼亦是父寄書與子,須不當用諱字圖書。令尊府太師恩相,是個識窮天下學,覽遍 世間書,高明遠見的人,安肯造次錯用。

「父寄書與子,須不當用諱字圖書」是那個時代的常識,何況蔡京在這方面還特別講究,可見小說的虛構是有所本的。

古代那些喪心病狂的避諱

吳用事後才醒悟犯了大錯

蔡京當宰相時,內外官員移文給他都避其名諱,比如「京東、京西」都改寫為「畿左,畿右」(心痛強東哥一秒鐘)。蔡京門下一個叫「昂」的人尤其小心,連自己的僕人私下裡提到「京」字,也要被打屁股懲罰。有一次,這昂先生自己失口說出了「京」字,僕人提醒他,他馬上用巴掌扇自己的罪,以示以身作則。一個叫蔡經國的官員,知道蔡京是福建人,聽說閩地口音「京」與「經」同音(今天這兩個字同音,是否宋代時汴梁的官話不同音?),於是上奏將自己的名字「經國」改成「純臣」。

宋紹聖年間,另一位權臣章惇為相,有一個屬官叫安惇。與老爺同名,如何得了?於是這安惇每次見章惇,自稱「安享」,連豎心旁也不要了。

這樣的避諱,你說無聊不無聊,可笑不可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