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帝王過儀征之魏文帝曹丕

帝王過儀征之魏文帝曹丕

魏文帝曹丕在儀征

西漢吳王劉濞(前216-前154)是漢高祖劉邦二哥劉喜的兒子,隨高祖平叛英布有功被封為吳王,國都即在廣陵,史載他在儀征銅山鑄錢,後組織七國叛亂被中央打敗逃到丹徒被殺,儀征境內的國保單位廟山漢墓,高度疑似是劉濞之墓。但他只是諸侯王,不是帝王。

【廟山漢墓】

縣誌卷一《建置志》「三國」條目記載,三年(當為黃初三年,222),魏主丕率舟師擊吳,築東巡台於城子山,立馬賦詩,有「長江天限南北」之語。

查《三國志?孫權傳》轉引《吳錄》,黃初六年(225)十一月,魏文帝曹丕率十餘萬大軍,「旌旗彌數百里」,一心要渡江滅吳,在城子山築台臨江觀兵。當時正值大寒,北風呼嘯,帝見長江波濤洶湧,嘆曰:嗟呼!固天所以隔南北也。這就是在真州誕生的成語「波濤洶湧」。

《三國志?魏書十九》:「(黃初六年)九月,築東巡台。冬十月,行幸廣陵故城,臨江觀兵,戎卒十餘萬,旌旗數百里。是歲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還。」可見曹丕大軍是因為運河結冰,進不了長江。

曹丕還作了《廣陵於馬上作詩》:

觀兵臨江水,水流何湯湯。

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猛將懷暴怒,膽氣正縱橫。

誰雲江水廣,一葦可以航。

不戰屈敵虜,戢兵稱賢良。

古公宅岐邑,實始剪殷商。

孟獻營虎牢,鄭人懼稽顙。

充國務耕殖,先零自破亡。

興農淮泗間,築室都徐方。

量宜運權略,六軍咸悅康。

豈如東山詩,悠悠多憂傷。

曹丕(187-226),豫州沛國譙縣人,曹操次子,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曹操逝世後繼承丞相、魏王位,改元延康,同年十二月,接受漢獻帝禪位,改元黃初,是為曹魏開國皇帝。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於洛陽,時年四十歲。謚號文帝,廟號高祖(《資治通鑒》作世祖),葬於首陽陵。

曹丕詩中的「築室都徐方」,有個說法。據儀徵文化局孫慶飛先生「?城考」一文介紹,1961年,我國著名考古學家殷煥章先生在作儀六丘陵地區古代文化遺址調查時,將曹山定為周代至春秋時的古文化遺址。孫慶飛曾對西周徐方的公子義都城(?城)遺址做過考證,認為其位於現在儀征市區的大慶路以西、萬年大道以東、真州路之北、寧通一級公路之南範圍內,而位於曹山的西周古文化遺址應該是?城的子城,所以歷代縣誌都稱其為城子山。曹丕所說的「築室都徐方」,應該是指城子山上的徐國子城遺迹。

縣誌對城北的蜀岡、北山、城子山有註解:三山相連。

蜀岡在城北二里,與金陵相對。相傳地脈通蜀,故名。岡自冶山入境,綿亘數十里,東接江都。可見蜀岡是東西向長條狀的。

北山也在縣北二里,應該在今沿山河路一帶。縣誌說,這裡屬於蜀岡中部,其西俗傳為康王墩,土色黃潤可用,人每盜取,致傷本縣龍脈。諸生孫永烈等,呈請知縣胡崇倫,立碑禁止。許承遠捐資買山傍地,並屬於官,脈始得培。這康王墩對應今天的郵政局、北山花苑一帶。

城子山在縣北三里,對應今天的汽車站、黎明小區。縣誌說,其狀如城,故名。魏文帝築東巡台於此。城子山與北山相連,其狀如城,岡阜靡迤二十餘里。西迎大江,北走天長,宋兩京故道也。

北山是真州八景「北山紅葉」之地,古迹眾多。三國時魏文帝曹丕在與北山相連的城子山觀江,築有東巡台;北宋政和年間真州郡守詹度建在北山之巔建有壯觀亭,米芾書匾並作《壯觀賦》;北宋發運副使張汝賢在北山建有北山園,他侄子張嗣昌在山腰壯觀亭東側,建有扃岫亭;北宋少宰吳敏在北山建有永慶寺,內有宰相井,他的墓也在這裡; 陸遊《入蜀記》記載北山有澄瀾閣、快哉亭;南宋發運司判官趙師擇,於北山創漏澤園(北山阡);清代北山建有祭祀神農、財神等的八蜡廟,其西側建有劉猛將軍(原型有劉宰、劉錡、劉承忠三種說法)廟,劉猛廟前還有報功祠,祭祀宋苗在成、元劉承忠、明黃得功。北山還有一些名人墓冢,並有眾多詩文流傳於世。

曹丕是第一位在儀征留下詩作的帝王,後人將他築東巡台的城子山命名為曹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儀征事 的精彩文章:

帝王過儀征之秦始皇嬴政

TAG:儀征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