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度無法抵達的地方,學會拒絕
小年說:
中國青年報刊發《寒門博士之死》一文後,網上熱議不斷。一片惋惜之聲中,女作家六六的觀點引發了一陣聲討。
其實,六六隻看到了楊寶德為導師幹活,不知道楊寶德陷入了一場可怕的情感綁架。
推薦給你,靜夜思。
在制度無法抵達的地方,學會拒絕
來源 | 清唱 作者 | 艾小羊
ID | qingchangaixiaoyang
-01-
女作家六六在微博上評論西交大博士楊寶德自殺:現在孩子都不知道腦子裡想什麼?裝個窗帘,買個菜,打掃個衛生就委屈死了……人哪!別太把自己當回事。所謂學習,不僅僅是課本的,也是做人的道理,你伺候伺候老師,那不是應當的嗎?
後來又回復讀者留言:即使大編劇,在劇組也燒飯給各種工作人員吃,得空就幫忙收拾現場,任何行業,情商都是第一位的。
六六大約只聽說一個寒門博士生,因為要陪導師去超市、給導師裝窗帘、洗車,就自殺了,所以勸年輕人要放下身段,幫老師干點活沒什麼了不起的。
但我認真看了楊寶德女朋友微博放出的聊天記錄,覺得楊寶德所承受的壓力,並不是因為幹活,而是陷入了一場可怕的情感綁架。
周老師在與楊寶德的聊天中,喜怒無常地表達各種原本不應該由學生滿足的情感需求。
-02-
她發微信讓楊寶德陪自己去超市,楊寶德沒有及時回復。她說「臭小子幹嘛去了?」當得知他出去了一趟,又不依不饒地問去了哪裡。
而在另一段聊天記錄里,周老師責怪楊寶德不回復群里的消息。楊寶德跟她解釋,在錄課程,沒看手機,她說:「老師把心掏出來給你們,可為什麼有些人就是不懂呢?!老師想不通啊。」楊寶德只好再次向她解釋、道歉。
還有一段聊天記錄,是周老師問楊寶德,自己上課穿的衣服褲子和鞋是否搭配,顯不顯老。楊寶德回答「挺好的,不顯老」,周老師說,我記得你最喜歡這件外套是不是?
這一段被有些網友解讀為「性騷擾」。單憑這段對話,說性騷擾似乎有些嚴重,但至少與前面的對話一樣,是老師身份與情感錯位的不得體。
還有大段的聊天記錄,是周老師認為楊寶德的女朋友配不上他,勸他分手。
-03-
楊寶德來自湖北農村,家裡三個孩子,家境貧寒。讀研後,他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科研上,希望以後做高校老師。研二,申請了碩博連讀,導師換成周老師。
因為今天的成績得之不易,楊寶德非常珍惜和重視。然而更換導師後的一年半,他的科研成果陷於停滯。
如果你跟一個老師讀博士,是想出科研成果,而她每天拉著你聊家常,風花雪月地問你衣服好不好看,婆婆媽媽地關心你換不換女朋友,而你又無力去改變現狀,是不是也覺得前途渺茫、心冷如鐵?
微博網友「跑馬的漢子」在楊寶德女友的文章下面留言:「這是導師嗎?這應該是親娘吧?」
或許周老師覺得委屈。作為中年女教授,她很容易把自己的行為解釋為與學生打成一片、關心學生,畢竟學生的年齡跟自己的孩子差不多。
其實師生關係類似於上下級,是基於事業原因而形成的短暫合作夥伴,安守情感邊界是保證項目順利進行的前提。
然而在中國的人情社會裡,感情好才是一切的前提。「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種虛偽、硬性捆綁的感情,年輕人不需要,也不習慣。
好不容易逃離親媽的嘮叨,又掉進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中年女性的盤問與干涉,你想跟她學知識,她卻只讓你學家政,還擺出「為你好,跟你親」的樣子,這恐怕是造成楊寶德心理崩潰的最重要原因。
-04-
所有的情感綁架都是相似的,無論父母還是導師。
最常見的兩個心理暗示,一是「我為你好」,二是「你不能讓我傷心」。
在楊寶德的手機里,保存著他發給前碩士導師的一段消息:自從轉了導師,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我不會拒絕人,基本上老師讓我乾的所有合理的不合理的事我都去幹了……這導致我很大一部分時間在做無用功,得到的是我自己的事業一事無成。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顯然,楊寶德對於老師的定位,與老師給予他的東西,產生了巨大反差。他無法理解,又害怕反抗,只能選擇消亡。
這是缺乏邊界意識的人情社會的悲劇,不能歸罪於個人承受能力不強。
我常常覺得中國人的情感過於豐富,以至於理智都不夠用了。而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良性關係,是靠理智維持的。
不是無限親近,而是適當疏遠,更有利於合作關係的長久與穩定。
-05-
寒門博士楊寶德的悲劇,只是眾多正在承受情感綁架的年輕人中的極端個案。
情感綁架的施暴者,往往希望牢牢控制被綁架者。他們知道以規則去控制年輕人很難,只要努力,年輕人總有辦法達到規則的及格線。而感情是彈性的,當一個人可以利用職權、年齡、身份,讓對方被迫接受自己的感情,就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利:可以隨時以感情的付出為劍,扎入對方的心窩,讓裡面流出內疚的血液。
同時,容易被情感綁架的人,通常具備討好型人格,害怕因為拒絕對方,而遭到拋棄。
情感綁架是對個人邊界的入侵。
心理學家Gionta給出了判斷邊界是否被侵犯的簡單方法:如果你的壞情緒是10分,當不舒服和憤恨不滿的感覺達到6分,說明你的心理邊界已經被觸犯。
這時候,你要不顧後果地掙脫對方的入侵,千萬不要為了維持某種形象而啞忍。
無論你想維持的形象是好學生、好兒女、好太太、好媽媽還是好丈夫,最終的結果都是對方會越來越多地將自己的感受、價值觀、期望強加於你,步履不停地踐踏你的自由。
楊寶德以最慘烈的方式進行了反抗。願我們早做狠心人,保持適度的冷漠與堅硬,拒絕超越邊界與身份,情感泛濫、情緒依賴的巨嬰。
是我們的善良與懦弱,餵養了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巨嬰。
借這件事,我送給大家,包括我自己,2018年第一個新年願望:在制度無法抵達的地方,學會拒絕,以守住心理邊界的方式愛自己。
只要勇敢,世界很大。
—THE END—
作者介紹:艾小羊。複雜人生的解局人,品質生活的上癮者,專治各種不高興。代表作:《我不過無比正確的生活》。公眾號:清唱(ID:qingchangaixiaoyang),微博:有個艾小羊
原標題:《寒門博士,死於亦師亦母的情感綁架》
睡不著,聊幾句?
小年在留言區等你。


TAG: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