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大敗諸葛亮的三國名將是誰

曾大敗諸葛亮的三國名將是誰

在冀中任丘一帶,後漢三國時期誕生了一位有名的大將,如果袁紹聽他的謀略,官渡之戰曹操焉能以少勝多?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大敗,就是因為曹叡以他為將,銼孔明之銳。蜀漢上下,自劉備、諸葛亮以下,皆忌憚此人。降曹之時,曹操喜稱為「韓信歸漢」,將他比做韓信;漢中之戰劉備大勝,最遺憾的事是沒有斬他之首;因為足智多謀,因他產生了一個成語;最後戰死沙場,不是因為他輕兵躁進,而是因為上司妒嫉其能,借刀殺人。

他就是一代名將張郃。

張郃是一個在《三國演義》中被羅貫中小看的人物,歷史上真實的張郃,文武雙全,曹魏國之柱石。張郃初保韓馥,後投袁紹,最後保了曹操,得其明主。古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並非張郃不忠於主,而是事出有因。韓馥本是袁氏門生,卻與袁紹屢有齟齬,兼性情怯懦,是個庸才,當袁紹圖其冀州之時,舉州降之,所以張郃隨韓馥歸降袁紹。袁紹與曹操決戰於官渡,本來袁紹兵多將廣,戰勝曹操的機率很大,但袁紹本非英雄,其「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張郃世之英難,在他部下卻成了「狗熊」,曹操率兵攻擊袁紹的糧草重地烏巢,張郃建議袁紹說:「曹公的士兵英勇善戰,他們一定會擊潰淳于瓊等人。淳于瓊一旦失敗,那麼將軍的大業就完了,您應該儘快帶兵援救。」,如果袁紹派張郃去救烏巢,官渡之戰的勝敗,非常有可能改寫,但謀士郭圖卻建議攻打曹操營寨,圍魏救趙。張郃反駁說:「曹公的營盤牢固,倉促間肯定攻不下來。如果淳于瓊等人被俘,我們也就要當俘虜了」,袁紹這個人,關鍵時刻不聽名將之言,卻聽庸士蠢計,結果烏巢失守,曹營未下,袁紹大敗。最可氣的是,郭圖之計失策,反在袁紹面前誣陷張郃出言不遜,按袁紹親小人、遠賢臣的脾氣,張郃怕袁紹不賞其功,反追其過,不得已才投降曹操。

事實證明,曹操才是張郃命中的明主。曹操見張郃來投,喜出望外,稱他的投降是「微子去殷,韓信歸漢」,曹操素以識人用人著稱,愛才如命,他豈不知張郃的份量?立封他為偏將軍、都亭侯,張郃感曹操的知遇之恩,隨曹氏三代出戰,衝鋒陷戰,銳不可擋,攻鄴城、打袁譚、掃烏桓、伐管承、討陳蘭、平渭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新聞 的精彩文章:

廷杖為何在明朝被發揚光大

TAG:新浪新聞 |